阅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论文

2021-05-25 24407 文学素养论文

一、通过阅读培养写作兴趣

从教多年,对学生的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班级里出类拔萃的学生,大多都有着浓厚的阅读兴趣,他们平时的阅读不是局限于书本课文,而是扩展到许多课外读物。从学生口中的学习烦恼可以了解到,他们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往往在考试的时候冥思苦想,绞尽脑汁,眉头紧锁,十分痛苦;而成绩好的学生往往神态自若,胸有成竹,下笔成章,一挥而就。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是因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同,浓厚的阅读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来源于老师的引导,家长的鼓励,学习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渴望。来源于自身的渴望的概率非常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引导,其次是家长的鼓励。所以从小积极的鼓励与正确的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最好方式。同时老师要与学生一起品味精美的文章,一起欣赏美好的片段,探讨精彩的写作方式,与此同时也检测了学生的阅读成果。老师还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作文的内容要来源于生活,要融入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好的作文讲究一份真情实感,无病呻吟的作品往往是很乏味的。必须让学生明白,作文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而能让自己感动的事,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写作文要写自己最熟悉的事,自己最容易忽略的事,往往在别人眼里是最感人的。

二、通过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想要学生认真仔细地去观察身边的事物,首先要让他们具备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学生本身毫无见地,那么生活再丰富多彩也是枉然,而让学生善于观察,拓展知识面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去阅读大量的素材。文学作品中作者的眼光一般是很独到的,他们是如何将平凡的事物写得如此活灵活现,并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美,这都是需要老师去分析给学生听的。比如朱自清写的《春》这篇文章,将春天描写的如此细致入微而又优美动人。《背影》中将深厚而伟大的父爱展现在读者眼前,又描写出主人公对父亲的歉疚和依依不舍。又比如鲁迅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将乐趣无穷的童年生活以及妙趣横生的学习生活都描写了出来。这些都是老师要仔细分析给学生听的,要教导学生向文章中的作者学习,去关注身边的事物,将每天的感受简单地记录下来。比如浓厚的亲情、真挚的友情、美丽的风景,开心的、伤心的与感动的任何事,都可以用笔写下来。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会品味生活,观察生活,学会感动与感恩,成为一个思想品德高尚的人,更让他们积累下丰富的生活素材,写作能力自然也就提升了。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了解了他人眼中丰富多彩的生活,也自然会联想到自己该怎样去观察生活,如此反复循环,一篇篇融入学生真情实感的文章也就诞生了。

三、通过阅读加强写作技巧

阅读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实现良好沟通的桥梁,如果说积累素材是阅读的一项“文功”,那么将素材恰到好处地衔接起来便是阅读的一项“武功”。文学作品中通常会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叙述手法,将原本普普通通的事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如果能让学生多去注意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并运用到平时的写作当中去,对他们作文水平的提高是大有裨益的。修辞手法一般有比喻、拟人、排比、对偶、夸张与引用等;表达方式一般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与说明等;表现手法一般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叙述方式一般有倒叙、插叙、平叙和补叙。如果教导学生先认识这些手法,然后让他们多去注意文章是如何运用这些手法的,那么长此以往,学生的作文便不再像流水账一般的枯燥无味了。阅读是学生认识生活的途径,而写作则是对生活的反映与表达,这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二者缺一不可。写作是融合生活素材与写作技巧的智力劳动,若学生没有形成这样的意识,那么写作文时往往就会有畏难情绪。但当他们较好地掌握了读与写的本领,肚子里装的东西多了,写作也就成了一种学习的乐趣。同时写作的乐趣又会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这样的良性循环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写作水平。如果将阅读比作是蘸墨的过程,那么写作就是下笔的过程,所以说阅读是输入,培养文笔水平;写作是输出,表现文笔水平。阅读和写作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我们还要让学生知道,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

作者:刘旭升 单位:盐城市景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