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论文
1临床教师积极性的影响因素
1.1角色多、工作重
临床医生同时承担着医疗、科研、教学三项重要任务,而这三项角色中,首先定位是临床医生,其次才可能是研究人员和教师,在此种繁重的医疗任务下,临床教师因精力被多方面的工作所牵扯,难免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1.2重科研、轻教学
在医疗行业中,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质量是衡量一个业务单位及科技人才的重要标志。难免会出现医务人员的精力向科研工作倾斜的现象。而这一倾斜,导致教学活动被排在“医教研”的末位,最不受重视。
1.3付出与收入不匹配
有着较高学历和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经历长时间的备课、试讲,将临床技能手把手教给学生,但却仍然拿着传统的课时补贴,和作为临床医生或科研工作者的奖励有着巨大的差距。这不仅让认真备课、上课的临床带教教师寒心,也使其丧失临床带教的主动性。
2激励措施
(1)降低临床带教医师医疗工作强度。医生医、教、研工作的繁重,相关临床科室可以适当调整其临床工作量,如减少其主管床位数量、减少门诊次数等,但同时保证足够的临床资源供教学使用。只有其他工作的负担减轻了,才会有更多时间投入临床带教工作中,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2)改革医院临床医师带教氛围,广泛开展教学活动,制定多样激励机制。可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鼓励广大临床医师带教的积极性。如:优秀临床带教教师评选、临床教师床边技能大赛、实习医师技能操作大比武等。
(3)改善教师薪金制度。目前高校薪酬是以职称为依据的,教学工作量所占比重较少。对教学和科研分别进行报酬,改变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增加高校教师教学补贴,使教学职称与工资待遇相挂钩,而不仅仅限于微薄的课时费。
3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1)加大医学教育的投入,加快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改造原有的教学场地,更新教学设备和设施,使相对不足的医学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作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高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2)合理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强调早期接触临床,突出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加强学分制。多运用体格检查、病情分析等实际性的临床技能考核。
(3)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临床水平,早临床、多临床,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开设“早期接触临床”课程,让学生早点进入医院学习和实践。改变学生以往的“观察者”的身份,训练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强化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提升操作能力。
(4)改进教学方法。多用启发式、CBL和PBL等教学法,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并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4小结与展望
如今,医疗条件逐日改善,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逐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更加立足现实,借鉴成功经验,努力提高医学质量,改变落后的观点,以及陈旧的模式,建立新颖的医学教育体制,注重能力与实践的培养,重视外语教育,使得我们的教育模式教育质量与国际先进的体制接轨,培养出越来越优秀的医学人才,为我国的医疗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使得国民的身体素质、健康状况日益良好。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4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