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外国文学论文
一、“四环互动型”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模式
针对外国文学课程所具有的人文性特点及教学内容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名家名作多的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由以往“教材—教师—课堂”为核心的封闭型教学向“导学—研读—讨论—延展”四环互动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注重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丰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互动学习中取得进步,提高学习效率。具体教学程序设计如下:
(一)导学环节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精选和优化,切实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师要精心设计“导学指南”,让学生课前搜集整理学习资料,梳理文学背景、作家生平等,学生通过消化教材或查阅资料来完成学习任务,与教师互动参与学习过程。课上先由教师对新课内容进行概述,然后由学生根据教师上一节课布置的“导学指南”,将自己从图书馆或网络搜索到的预习资料与同学分享,依次自由发言。教师一边引导,一边在黑板上记下一些主要观点,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比如,讲授莎士比亚的生平与创作,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莎士比亚生平及其作品相关的资料,特别提醒学生关注学术界有关莎士比亚著作权争论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莎士比亚创作背景的研究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其作品的深入探究。再如,讲授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人生三部曲,教师要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高尔基生平的相关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补充,了解他成长历程中的辛酸经历,从而深刻体会作品的自传性特点。
(二)研读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作家、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经典作品的经典片段,学生通过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提炼自己的阅读感悟。在导学环节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文本,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作品文本经典片段,结合学生课前对作品的整体阅读感悟,应注重对人物性格、人物心理、作者的叙事手法、创作倾向等方面的分析,启发学生品味、欣赏。在品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由作品改编的影视片段,更加形象地展现人物的性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部作品,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鉴赏能力各不相同,他们的阅读感悟也千差万别,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去品读人物和情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真实的阅读感悟。例如,引导学生阅读莎士比亚经典剧本《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可以选取男女主人公“阳台对白”及“墓室倾诉”两个片段的剧本文本,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为了配合分析,还可以放映相关的电影片段。让学生细细品味莎士比亚剧本中的语言特色,通过文本分析,让学生感悟剧中人物的性格及心理,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把握莎士比亚早期戏剧创作的特色。再如,在研读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时,教师可以播放作品改编电影的开头片段,形象地再现小说扣人心弦的开端,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该小说“倒叙与插叙相结合”及“旁观者叙述”的独特叙事手法的妙处。
(三)讨论环节
在引导学生研读作品的基础上,采取大课讨论与分组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以点评,形成“师生互动”;此外,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交流阅读体会,促进同学之间的“生生互动”,学生在互动学习中取得进步。课堂讨论环节的有效实施,是解决学生思维僵化、教师教学模式单一的有效途径,可以充分发展学生个性,让学生在自由的讨论中,大胆发言、大胆质疑,从而突破教材及传统观点的束缚,尝试从不同的视角来解析作品,深化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当然,讨论环节不能流于形式,师生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要认真选择论题,周密安排讨论环节,要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教师最好在课前就告知学生有关的阅读要求和讨论话题,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在课上,还要注意结合学生在研读环节的表现,随机应变地调整讨论内容。在讨论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文艺理论课程所学的相关理论解读作品,各抒己见,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在学生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这样可以摆脱统一认识与标准化评价的束缚,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思考的乐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享受平等与自由的愉悦氛围。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总结本小组的讨论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观点的基础上,由教师去粗取精,总结提高。例如学习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时,教师可以先摆出学术界对安娜丈夫卡列宁这一“官僚机器”全面否定的评价,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找出作品中描写这个人物值得同情一面的片段,引导学生注意避免单一化地评价人物,学会对人物进行全面的认识和评价,也能让学生收获到自己的研究乐趣。
(四)延展环节
围绕课堂所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推介相关作品和学习资料,让学生课后进一步研读和学习,并通过网络等媒介继续与教师互动,将课堂学习内容延伸到课后。教师根据学生在研读与讨论环节的表现情况,因势利导,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思考,引导学生结合课上所学的外国文学作品,通过拓展延伸阅读,加强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要立足于课上的作品分析,围绕主题、作家和作品,推介相关主题的作品供学生课后阅读,提高课外阅读的感知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借助课后延伸的阅读,加强对课内知识的感知。另外,我们在教学中还要强化学生比较分析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善于将中外文学作品进行多角度的比较,以探究中外作品中人物形象所反映的人性共同点与差异性,加强对外国文学作品主题与人物形象的理解。例如,为加强学生对《罗密欧与朱丽叶》主题的理解,感悟男女主人公为追求爱情婚姻自由而表现出的抗争意识,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相似主题的中外文学作品,作专项比较阅读,如《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等。在学习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时,可以将老葛朗台这一吝啬鬼形象与“世界四大吝啬鬼”中其他三个人物的吝啬性格特点作比较(《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将中外吝啬鬼形象作比较。如将老葛朗台与中国清代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这一吝啬鬼形象作比较。此外,还可以在课后组织学生将感兴趣的文学作品进行改编,组织课堂剧表演或朗诵诗会,有意识地培育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文学的审美情感,使学生接受独特的情趣熏陶,提高其人文素质。
二、结语
在外国文学课堂运用“导学—研读—讨论—延展”四环互动型教学模式,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富有生机和意趣,在课堂上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充分调动学生对外国文学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拓展阅读视野,提高对外国作家创作特色的认识以及对外国经典作品的感悟。同时,运用本教学模式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外国文学的学习热情,提升外国文学课堂教学质量。总之,“四环互动型”教学模式的运用对我国高校外国文学课堂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
作者:徐伟 单位: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48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