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三生教育论文
一、珍爱生命传承文化
据网上调查数据显示:青少年的自虐率、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更有上升的趋势。究其原因: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许多青少年享得了福,却吃不了苦,稍有条件不满足或遇到困难和挫折,便把气发泄在自己身上,轻者自残,重者自杀。数据让人触目惊心,屡禁不止的现象令人痛心疾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引导学生研习课文,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在文本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从而感悟生命价值的真谛,乃是当下教育的本质所在。如语文版教材《春》(朱自清)、《济南的冬天》(老舍)、《我爱这土地》(艾青)、《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等。这些作者的心路历程就体现着强烈的生命意识,还有专题、综合性学习等内容,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资源。很好地运用教材中生命教育资源,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命和热爱生命,使他们学会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关怀和欣赏,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我运用这些课文内容,积极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让他们明白生命价值的内涵和意义源于爱,人类才得以生生不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对父母的感恩,更是“孝”的责任与义务。父母因为爱才给予了我们生命,珍爱自己的生命实则是传承父母永恒的爱。既然我们有幸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带着一颗虔诚的心珍爱它,敬重它。哲人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生活中不可能每一个人的死都重于泰山,然而决不可以“轻于鸿毛”,让生命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二、为爱生存智慧成长
“适者生存,劣者淘汰”,人类进化充分证明了这个观点,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物竞天择”都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要想在社会上立足,除了掌握吃、穿、住、行必备的生存技能之外,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缺一不可,面对生活与现实,人类需要智慧,才能生存。为爱生存,智慧成长,生活才会越过越好。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关生存教育内容的课文有:《勇气》(狄斯尼)、《与朱元思书》(吴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等。如《勇气》中的美国伞兵,他在身处险境的时候,临危不惧,积极地想办法,向法国妇女求救,被捉住后能再次逃生,表现出其顽强的意志。当面对德国士兵的追捕走投无路时,竟出人意料地折回小屋,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智慧啊!美国伞兵求生的欲望无疑是令人敬佩的。在教授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文时,针对当下学生在安乐的环境成长,存在着对挫折适应能力较差的弱点,有的学生因细小的挫折而犯罪以至自杀。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理,提倡自觉磨炼的精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自觉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担当起民族复兴的重任。
三、热爱生活绽放梦想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塞外风光;草长莺飞、山清水秀的妩媚江南;人生的悲欢离合,求索的艰难坎坷……都是语文课中鲜活的内容。“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学习了苏轼的《浣溪沙》催人奋进、乐观豁达的心境之后,学生们的生活劲头似乎更足了。《我的老师》的作者海伦·凯勒,不向命运低头,战胜残疾,享受健康人生,享受生活的非凡经历,激发了学生正确对待生活的热情与信心。课文《春》这篇文章,让学生走进春天,享受春天的阳光,亲吻春天的和风,沐浴细细的春雨,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理解作者马丁·路德金追求自由、平等和幸福的梦想外,还结合时下“中国梦·我的梦”开展了主题班会,目的是让学生树立起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在语文课中学会生活,让每一个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人生态度,享受幸福的生活,为生命谱写一曲赞歌,绽放自己心中美丽的梦想。三生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作为执教者,以爱为大地,以三生教育为种子,让它生根发芽,直至茁壮成长,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实乃三生有幸!正如于丹所说,在人生的旅途中,别忘了带上“三生教育”这把钥匙。
作者:母冬梅 单位:贵州省习水县东皇镇中学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46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