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中学教育论文
一、对乡中学学生留守实际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笔者从乡中学校的教务处获得了一份关于全校学生留守情况的统计数据,全校注册学籍的学生共有216人,其中单亲留守儿童为118人,双亲留守儿童为43人,单亲留守儿童指的是孩子的父母一方在外常年打工,双亲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均常年在外打工,将单亲留守儿童和双亲留守儿童的数字综合起来,留守儿童的总人数占到学生总人数的74.5%。此外,我也从教务处得到了一份关于全校学生独生子女情况的统计数据,全校注册学籍的学生共有216人,独生子女家庭为4人,非独生家庭为212人,而且在我同很多同学的接触中了解到,大多数家庭都有三个以上的孩子。这样造成的情况是,本来家里的孩子就多,而父母常年在外打工,这对孩子们的教育肯定会造成十分严重的不良影响。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们良好的人格、性格和心理状态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作用是学校教育所无法弥补的,父母常年不在孩子们身边极有可能使孩子们产生性格或心理上的缺陷。造成大量中青年人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是当地经济落后,只依靠在当地种地的收入根本不能满足家里的日常开销,我们前面也提到,整个乡没有一家企业,当地村民在当地没有打工的机会。要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要依靠当地经济的发展,那么作为我们师范院校来说,其实也是可以尽一些微薄之力的。留守儿童最缺的是父母和亲人的关心和爱护,他们的内心非常的孤独和自卑,各地的师范院校有很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老师和学生,这些师范院校可以和当地山村开展一种长期的留守儿童志愿心理疏导活动。大部分的孩子在暑假和寒假里都是在他们自己的家里度过,很多孩子的家里只有老人,我们师范院校的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志愿者可以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将这些孩子组织起来,多开展一些活动,辅导他们做寒暑假的作业,让这些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以及社会对他们的爱,这无疑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所帮助。
二、对乡中学学生父母文化素质的调查与分析
根据自编《关于某中学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问卷》的调查问卷对乡中学的的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得知,在我收回的187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39位同学父母(20.90%)的最高学历是小学,有131位同学父母(70.06%)的最高学历是初中,有15位同学父母(8.02%)的最高学历是高中或中专,没有一位同学父母的最高学历是大学专科及大学专科以上。教育部曾经对全国义务教育阶段三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学业水平进行专项测量与分析,测量中国孩子的学业水平,并分析学生学业水平与父母学历高低的相关性,数据表明,父母的学历越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就越优秀。这也足以说明父母对孩子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教育和辅导的重要性。一般认为,学历越高的父母在教育和辅导孩子方面的能力会更强。而乡义务阶段教育阶段的孩子的父母的学历大多为小学和初中,父母自然对他们孩子学业水平的提高没有太大的帮助。要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在各地的师范院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开展面向山区农村居民的成人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应该是教育孩子方面的,对山区农村地区的父母实施再教育也应该纳入到我们师范院校的社会责任中。党中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学习绝对不仅仅是中小学阶段才应该去做的工作,尤其是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大背景下,只有不断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来武装自己,才能让自己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很多山村的父母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因此山村的广大父母朋友应该本着为下一代人的教育事业负责的态度,不断地充实自己,尤其要学习和教育孩子相关的知识。
三、对乡中学教师实际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乡中学是我所支教的学校,全校注册学籍的学生共有216人,三个年级,六个班,教职工共有26人,一线教师18人。据调查,全校共有14位教师(77.80%)的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共有2位教师(11.10%)的年龄在31岁至40岁之间,没有一位老师的年龄在41岁至50岁之间,共有2位老师(11.10%)的年龄在51岁至60岁之间。根据以上我们对乡中学教师情况的了解,我们认为乡中学在师资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1.严重缺乏教学经验丰富并且安心本职工作的骨干教师
我们一般认为教龄越长,经验越丰富。从表2中能够看到,在乡中学的师资队伍中,年龄段在20至30岁的教师总人数占到了77.80%,而且这些老师的教龄大都为3至4年,教学经验不足,而且在与这些年轻老师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们大多有不安于本职工作,大多有随时跳槽的心理准备。原因主要是当地落后的生活和交通条件。因为乡距离县城接近100公里,并且从壶关县到乡里基本全是山路,非常难走,车程大概是三小时,车费是20元,每天有两趟车。大多老师都不是本乡人,所以几乎所有老师都寄宿在学校。教师没有办公室,学校没有自来水,他们需要挑井水用。教师在食堂里基本值能只有土豆和白菜这两种蔬菜。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作为我们师范院校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我们的师范院校可以和贫困山区的教育部门合作,定向为贫困地区的学校培养一些老师。我们可以要求这些被培养的对象必须是当地生源,因为一般来说,从当地贫困地区走出来的学生更有可能长期在自己的家乡工作,这对当地师资队伍的稳定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二,我们的师范院校和贫困山区的教育部门合作来组织或招募本校以及社会上的一些心理辅导和文化艺术专业人员,这些人员可以定期为山村的一线教师进行心理辅导和慰问演出等活动,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我们前面提到,乡中学教师的生活和交通条件特别差,尤其是年轻教师很难适应如此艰苦的生活环境,除了有关部门应大力提高他们的生活和交通条件以外,我们也应该想办法做好这些教师的思想教育工作,让这些教师认识到山村中学教师的圣神职责,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
2.从教师对教学设备与教学实践结合使用的情况来看,两者的结合状况非常不理想
我们前面提到过,乡中学的大部分老师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老师,虽然他们也会经常会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但他们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的认识却显得十分肤浅。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工具,是用来辅助教师教学的工具。在听各位老师讲课时发现,老师们用多媒体教学更多地是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地去朗读课件内容,而且据了解他们所使用的课件大多是直接从网上下载的,教师基本不加修改就直接拿到课堂上去使用,课件的质量很难保证,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很难真正地去实现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优势,很难达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目的。为解决山区农村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师范院校可以和当地教育部门合作,经常选派一些大学教师到各个贫困的山村进行教学设备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培训与指导工作,这项工作不能只走形式,要把多媒体教学相关理论的传授和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指导相结合起来,而且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能指望在短期内就看到明显效果。
3.从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来看,乡中学的年龄结构非常不合理
从上文的表1中我们了解到,30至60岁的教师只有4人,其他14人均为30岁以下的教师,年龄结构断层明显。据了解,十几年前,中学的大部分老师均为年龄在50岁以上的老师,这些老师基本都是民办老师出身,后来,在2008年前后,这些老师大多退休了。为了补充乡中学师资队伍,壶关县政府于2008年统一招录了一批老师,这些30岁以下的大都为刚毕业才几年的学生,在学校这种年龄结构的情况下,他们缺少老教师的指导,教学水平很难有大的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地教育部门对师资力量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造成了如今教师年龄结构严重失衡的现状。为此,当地师范院校可以和教育部门合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第一,师范院校可以和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合作从社会招聘一定量的年龄在30至50岁的有志于山区农村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要求这些老师必须要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尤其要注重城市学校中那些工作多年但仍然没有解决编制问题的优秀教师,招聘考核工作必须要有当地师范院校的老师参与,因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师范院校对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更了解,对师范人才的选拔更有发言权。第二,选调一些优秀中学的中老年教师到山村中学任教数年,将这一要求与老师们的职称晋升相挂钩,他们在山村中学中既能发挥他们的教学优势,又能指导那些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年轻老师,帮助他们提高教学既能。第三,加大对年轻老师在职培训的力度和范围。目前,国家已经开展了国培顶岗支教计划,但力度和范围太小,就拿我们乡中学来说,每个学期只有一名教师有这样的机会,当地教育局虽然也经常进行一些短期培训,但基本上都是在走形式,而且培训费用还需要老师们自己来负担,这些老师的意见很大。在这一点上,当地师范院校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尽力建立以当地师范院校为主的在职教师培训体系,当地教育部门要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使每个老师都能经常享受到在职培训的机会,期末或年末要对每位老师的培训效果进行考核。以上是我从师范院校的职责和历史使命的角度,分别对乡中学学生留守的情况、学生父母的文化素质、师资力量及其年龄结构等方面进行的调查和分析,并针对每一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作者:雷满元 李媛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4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