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实践教学旅游管理论文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分层次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深化拓展对实践教学的理解
在以往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和探讨中,普遍将实践教学等同于确保学生能直接参与旅游企业日常服务的操作培训,几乎所有的相关建议都是围绕如何增强学生的动手服务能力而展开的,这其实是对实践教学概念的单一化片面化理解。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配合的一种教学方式,目的在于通过专业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的实践是与理论相对应的概念,不应仅局限在导游、计调、酒店服务、餐饮服务等岗位的动手操作实践,还应该包括独立思考、客观分析、创新思维等研究实践。因此,提出开展分层次实践训练有助于重新审视和思考对实践教学的理解,改变目前过度偏重于应用型训练的局面。
(二)适应人才发展的多元化层次化趋势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对人才的需要也更加多元化和层次化,既需要能够直接上手参与服务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又需要能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推动创新的研究型人才。与之相适应的是,高校毕业生的个人发展方向和选择也日趋多元化,有的选择直接就业,参与企业服务实践,有的选择继续深造攻读更高学位,未来从事研究工作。因此分别提供侧重动手实操和侧重研究创新的实践教学训练,可以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及人才的不同选择。
(三)推动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办学目标的实现
旅游管理高等教育的办学目标包括培养旅游管理型人才和旅游应用型人才,但受现实条件所限,目前高校普遍偏重培养旅游应用型人才,导致许多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成为了既不具备管理思维和能力,在操作实务与技能方面又不如专科生或中专生的“中间产品”。如果增加研究型实践教学,培养形成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有望助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特别是本科生尽快提升到管理岗位,实现旅游管理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符合旅游产业深度发展需求
随着我国旅游产业日趋发展成熟,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模式已由过去的数量型、程式型转换为质量型、创新型,需要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实际操作技能,更具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以往单纯重实操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已经不能符合产业发展要求,需要增加研究型实践教学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应对旅游业深度发展带来的整合、创新、提升需求。
二、开展分层次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建议
(一)总体安排
由于应用型和研究型的分层次实践教学是不同侧重的选择路径,因此需要在完成基础训练之后才进行分层。具体做法可以在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之外,设置内容侧重不同的专业选修课,让学生在掌握了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发展定位,分别选择应用型实践教学相关课程或者研究型实践教学相关课程,或者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条件下,兼顾两种类型的课程。其中应用型实践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多种方式的实训强化和深化学生的实操能力,确保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上手,参与各类旅游企业服务活动,而研究型实践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各种类型的研究活动培养和强化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深造和行业管理、行业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二)对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对于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在于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具体包括:
1.实践方式连贯化和多元化
目前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多采用2+1或3+1的模式,将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安排在最后一学年,这会导致理论与实践割裂,学生在实践时学习过的理论内容早已经淡忘,二者无法有效结合。因此建议采用多元化的实践方式,并与理论教学进行穿插。除了集中安排的毕业综合实习之外,增加课程实习和岗位阶段实习,其中课程实习穿插在理论课程之中,通过观摩、模拟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操作规范和操作要领,岗位阶段实习可以安排在小学期或寒暑假,让学生到企业提供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短期的上岗操作,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通过三种不同的实习安排,使实践教学体系化,更好的实现与理论教学的互动。
2.继续加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为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许多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都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包括模拟酒店客房、模拟导游实训室、模拟餐饮及酒吧等,但有些实训基地只是划出了场地搭建了框架,设施条件落后并且更新速度慢,与现实情况脱节,无法模拟出真正的工作场景,因此需要继续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投入和建设力度,确保基地内部设施到位且及时更新。校外实训基地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实践教学效果更佳,但现实中旅游企业由于运营压力,普遍不愿意接受短期实习生。因此高校搭建校外实训基地时一定要注意寻找与企业双赢的契合点,一方面选择好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的时机,可以选择旅游旺季企业人手短缺之时,企业有用人需求,同时岗位工作任务也较为饱满,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管理咨询、产品开发等服务,既能帮助企业,又能提升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只有找到企业和学校互利共赢的切入点,才能真正建立起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3.扩充师资队伍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实操经验不足是许多学校都面临的难题,但让教师在短期内积累形成丰富完备的实践经验存在着诸多现实难题,因此可借用企业力量扩充教师队伍,聘请酒店、旅行社、旅游规划公司等旅游企业内部有经验的员工作为客座教师,指导实践训练,或进行专题授课,有助于快速形成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开展实践教学。
4.探索校企订单式合作
校企订单式合作是指高校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定向培养、输送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企业又可作为高校的校外实训基地,此举既有助于高校贴近市场需求优化实践教学,又能够为企业输送和储备可用人才。目前部分院校已经开展了校企订单式合作,如中国海洋大学与山东蓝海酒店集团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由蓝海集团在中国海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大一、大二年级学生中选拔部分学生成立“蓝海班”,蓝海集团负责“蓝海班”学生学费,并在假期组织学生在蓝海集团进行实习,“蓝海班”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蓝海集团管理岗位工作。未来可以进一步总结相关经验,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
(三)对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议。
对于研究型实践教学,由于目前许多高校并没有形成相应体系,因此重点在于梳理和构建课程体系,具体包括:
1.开设培养研究技能基础课程
开展科研实践的前提是学生先要具备一定的研究技能,因此针对选择研究型发展路径的学生,应先为其开设培养基本研究技能的基础课程,如文献检索、数据搜集、问卷设计、统计分析、研究报告写作等,为其科研实践奠定基础。
2.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实践。在学生具备了开展研究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后,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设计多种形式的科研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研究思考能力,如针对某旅游城市或旅游景区开展旅游客源市场问卷调查,指导学生根据研究目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实地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问卷结果,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如对某旅游景区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设计创新旅游产品或线路,并策划营销推广方案;再比如结合行业发展最新动态,设计《旅游法》出台对旅行社业的影响等研究专题,指导学生查找资料和市场调查,形成专题研究报告等。
3.采取重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的考核方式
由于研究创新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和提升,因此研究型实践教学的考核应淡化传统的理论考核方式,甚至完全放弃通过试卷进行考核的方式,而以学生提交的调查分析报告、设计方案及研究报告等各类成果为主,结合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学生表现的评价作为考核评分依据,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价值和意义。总而言之,在我国现行的旅游高等教育体系下,以适当的举措分别构建完善应用型和研究型两大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提升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助推旅游产业深度健康发展。
作者:彭慧 单位:北京农学院城乡发展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4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