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医学科技论文
1临床资料
共有136例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使用X线、CT、MRI进行诊断,均无手术指征的患者。男患者有89例,女患者有47例,年龄均在18~65岁之间。发病的年龄均以青年居多。其中54岁以下的占病例数的82.65%,病程均在15d~17年。单个腰椎间盘发病数为43例,2个腰椎间盘发病数为37例,L3~L4腰椎间盘突出的为26例,L4~L5腰椎间盘为17例,L5~S1腰椎间盘突出的为13例。
2治疗方法
2.1腰椎牵引法
对患者采用SS-1136型号的微机控制牵引床,让患者仰卧,在胸廓和髋的部位分别使用固定带进行固定,然后采取间歇式的牵引法,使用的重量是患者自身体重的50%~80%,在牵引15min后,休息5min,进行牵引的重量是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而定的,首先从30kg开始,然后是每一天或者是隔天增加1kg,但是要以患者的舒适为准,每一次的治疗时间为35min,1次/d,以10d为一个疗程,通常情况治疗2个疗程。每次牵引完之后要静卧10min。
2.2电脑中频治疗法
使用北京生产的K89-Ⅱ型号的电脑中频治疗仪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治疗,使患者采取俯卧,将其1组的电极板放在患者的腰背部位,再将另1组的电极板放置在患者的患病部位,使用内储处方1,用硅导电橡胶电极板10mm×15cm,外部放上用温热水浸湿的棉布套,再用沙袋进行压平,电流强度由低向高进行调整,20min/次,以10次为一个疗程,一共进行2个疗程。
2.3超短波治疗法
采用上海生产的LDT-CD31型号的超短波治器,以输出的功率为200W,波长为7.37m,电极为10cm×15cm×2cm,让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采用腰腹对置法,间隙2cm,为热量即可,20min/次,以10次为一个疗程,一共进行2个疗程。在治疗结束之后佩戴上腰围,尽量使患者在较硬的床板上休息。
2.4静脉滴注法
对患者采取每天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β-七叶皂苷钠20mg。以7d为一个疗程。如患者急性发作时,另加20%的甘露醇250mL,1次/d。注意: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胃肠反有和血压的反应进行调整地塞米松的用量。
3结果
136例患者在经过综合治疗之后,治愈的患者有94例,治愈率为69.1%;有效的患者为27例,有效率为19.9%;显效的患者为13例,显效率为9.6%;无效的患者为2例,无效率为1.5%。因此总的有效率高达98.6%。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在骨科中是常见病,也是导致患者腰腿疼痛的最常见的原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遭到了破坏,以至于髓核突出压迫或者是刺激神经根,使其周围的组织产生肿胀、炎症、粘连等,从而导致局部充血,甚至组织被破坏以及疼痛介质的释放,因而出现了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其引起腰腿疼痛的原因可分为以下几种因素:炎症对神经根的刺激、血中自由基产生较多、突出物的机械性压迫、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而产生等。对于本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消除无菌性炎症的反应物,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牵引法主要是通过牵拉以及纠正小关节的紊乱,从而使局部的肌肉痉挛得到缓解,使其韧带松弛,以减轻因张力而产生的疼痛感。通过牵引治疗,从而扩大腰椎间的间隙,吸引突出的髓核,从而回纳髓核。与此同时,是突出的椎间盘的组织高峰同神经根、硬脊膜指教发生移位,从而减轻张力和压迫,是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高峰粘连,并进一步的固定在以非刺激神经组织的位置上,从而达到疗效的效果。骨盆牵引治疗主要是减轻肌肉痉挛,减小腰椎的前凸,使减小脊椎间的压力,变大椎孔降低神经根的压力,扩张椎间隙后方使髓核的回纳更加方便。在使用牵引法治疗的同时运用药物治疗,效果更佳。
采用电脑中频治疗能缓解组织间的粘连现象,解除痉挛,使血液的流动加速,从而增强组织间的代谢,消除局部的炎症,与此同时还有很好的镇痛作用。使用小剂量的超短波治疗,能够加强组织的传导性和兴奋性,从而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以及淋巴液的循环作用,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让患者仰卧在较硬的板床上休息,主要是为了充分的放松脊椎,恢复生理性的弧度,降低腰椎间盘的药理,非常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静脉给药主要是为了减轻神经根的无菌性的炎症水肿,从而改善局部血液的循环,阻止炎症的再次侵入,并且使神经根的敏感性降低。甘露醇不仅有脱水作用,还能清除血液中的自己基。地塞米松不仅能稳定血管的完整性,还能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消除因继发炎症刺激和水肿压迫神经根导致的神经根的慢性损害。根据本文的观察,对1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采用综合疗法,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使用牵引法、电脑中频治疗法、超短波治疗法、静脉滴注法等,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可靠,是值得医院推广。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42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