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解放现代文学论文
一、个性意识的觉醒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都是以诗词歌赋为主,小说的雏形都是笔记形式,只是记录了一些稀奇事而已,没有详细的故事情节。直到宋朝才出现一些话本,记叙的是一些发生在民间的逸闻趣事。在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和传统文化带给大多数中国人的只是一些最低级的生存满足,没有真正的生命意识和个人价值。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最缺乏的文化精神。在鸦片战争之后,到了梁启超时代,终于大声疾呼了。他疾呼中国人赶紧觉醒,认识到中国民族的落后与衰败,并认识到落后衰败的根源是两千年来的封建帝制和封建礼教。随后,五四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追求个性解放,提倡婚姻自由,这一下彻底激活了中国青年的生命意识,开始重视个人的权利与价值。中国现代文学的个性解放从此开始在一些作家的作品中出现。
二、现代文学的个性解放先驱
现代文学的个性解放有两个含义,一个是人性的解放,指的是所有人,还有指的是女性个性的解放,主要是女性对爱情婚姻争取自由的斗争。最早提出个性解放的文化人是陈独秀,他主办的《新青年》杂志,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藉此发动了新文化运动,提出“个人主义、自由精神、个性解放”的人生价值取向,影响了千万个热心青年。人性解放在现代文学中最早表现的是郁达夫和鲁迅。由于我国受封建礼教束缚历史太长,在五四运动之后,一些青年和文化人是觉醒了,但大多数人虽然活在新时代,思想还是封建的。为了唤醒人们的意识,鲁迅先生、胡适、叶绍钧等人又用文学作品开始了他们的思想启蒙运动,这时候鲁迅先生《狂人日记》《阿Q正传》正是揭露旧礼教对人的毒害以及国人的麻木思想的。紧随其后的老舍也在作品《老张的哲学》《二马》《赵子曰》中,以幽默而痛切的笔调揭露中国的弱国地位及其各种病相,批判中国文化与国民的弱点,以期唤醒国人对自己的反省。后期巴金的《家》的出现,对唤醒国人的思想意识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三、现代文学女性的个性解放和反传统的形成
五四运动前期,现代文学中宣传个性解放的大多数是男性作家,像胡适、鲁迅先生,他们的作品中忧国忧民,试图唤起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觉醒。也是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现了一大批女性作家,她们用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内心,塑造出一大批具有反叛传统的、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群像。对于女性个性解放和反传统的描写,沈从文的小说表现得也多,他的小说不仅有城市知识女性,还有湘西小城和乡下的女性。在沈从文的短篇小说《都市一妇人》中,描写了一个出生平民的女人,因为偶然的机会成了一个老外交官的养女。刚成年就为爱情背叛家庭离家出走,但男方后来却抛弃了她。女人回到养父家,又结识了一个总长,为了能继续自己的奢华生活,她情愿做妾,但又好景不长,总长死了。女人做了暗娼后又嫁给了一位将军,将军不久也死了。后来她认识了一个比自己小的青年军官,因为害怕自己很快老去,又要被抛弃,自己将丈夫的眼睛弄瞎了,只有这样才能长久地将心爱的人留在身边。
在表现女性反传统的作品中,曹禺的话剧《雷雨》也是里程碑似的作品。女主角蘩漪虽然生活在养尊处优的周公馆,是周朴园的太太。但优渥的生活并不使她满足,她有自己的追求,那就是爱情。在遇到名义上的儿子周萍之后,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爱情。可这种乱伦的关系是不被世人所容的,蘩漪自己也清楚,却还是死死抓住这唯一的希望不放,直到发现周萍爱上了比她年轻,比她更适合周萍的四凤之后,她终于崩溃了,也暴发了,最后毁灭了。她的这种追求显得有些过于自私和疯狂,可是处在她的地位却只能有这样的命运。在表现女性个性解放和反叛传统这个主题上,五四运动后的作家们还用个性化的视角重新演绎中国古代女性的反叛传统的精神,着重表现她们的内心渴望。在传统的文化中,女性一般分为三类:红颜锅水、贞女烈妇和慈母女神。但一些作家却用个性解放的思想赋予传统女性新的生命。冯乃超的《傀儡美人》颠覆了传统的“褒姒覆周”的定论,将褒姒塑造成一个纯洁的,不甘于被男性玩弄的有个性的女子;欧阳予倩的《潘金莲》否定了“武松杀嫂”的正义感,将潘金莲塑造成一个有个性有追求的女子,就是杀死武大也有她的原因;郭沫若的《王昭君》一改过去那种昭君被动出塞的格局,将她描写成一个宁愿去匈奴受苦,也不愿做皇帝的玩物的烈性女子。张爱玲的《霸王别姬》以虞姬为主角,她的乌江自刎不是为了减少项羽的负担,而是她明白,跟随项羽多年,活着为了项羽,死还是为了项羽。可是如果项羽成功了,还会像以前那样对她吗?他可能给他一个高贵的名分,却禁锢她一生。而项羽失败了,她活着很可能是刘邦的性奴。因为明白了自己的价值,所以虞姬选择了死亡。
作者:陈潇 单位:平顶山教育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40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