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的应用9篇

2021-05-25 15067 数学教学论文

第一篇:游戏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将游戏融入课堂,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游戏,提高幼儿数学兴趣

对于知识的探索和学习,游戏就如催化剂一样促使幼儿学习。在教学中进行游戏的安排,在激发兴趣和好奇心的同时,也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游戏的导入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并促使他们参与其中。做好前期工作有助于成功,在游戏导入时给幼儿留下悬念,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让好奇心驱使幼儿进行思考和分析,进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习效果。比如让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参与到数数游戏中去,从而也就让幼儿在数数的知识学习中变得更加主动。

2.情景再现,扩展幼儿的思维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利用游戏的吸引力提高幼儿的思维积极性,使幼儿在欢乐中学习数学。在幼儿教育中,应注重求异思维的培养。教师游戏的创设要根据幼儿的喜好来制定,制定他们熟悉的游戏,才能调动幼儿的思维,培养其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达到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实践的知识远比理论知识更容易接受,对于幼儿来说,其思维没有成人丰富,但是其感观却极其敏感,对于眼前看到的一切事物都会充满好奇心,乐于探究。所以,在进行课堂讲解的同时,要努力为幼儿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

二、在数学课堂中组织活动,在游戏中体会数学的魅力

1.好玩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更能吸引其注意力

数学教学在幼儿教育中虽是一大难题,但是只要选对方法,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老师要根据课堂内容组织游戏,做到游戏与课堂的完美结合,让幼儿在游戏中加强对数学的感知,并引导他们用数学思维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在玩乐中感知数学,也增加了学习的乐趣。例如在进行单双数的认知时,老师可以组织单双脚跳的活动,让幼儿在蹦蹦跳跳中感知单双数。使幼儿在游戏中既得到了快乐,又树立了自信心。

2.生活处处皆学问,对于幼儿来说,生活也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来源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它即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与生活是相互融合的。生活中的数学教学,是幼儿加强课堂知识掌握的直接手段,生活是幼儿学习情况的直接反映。所以,在生活中,要加强对幼儿的引导作用,让他们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的问题。例如在时间概念的理解上,老师可以这样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一分钟可以完成哪些事情呢?”有的小朋友会说:“一分钟里我可以洗脸”、“一分钟里可以刷牙”、“一分钟里可以喝完一杯牛奶”等等诸如此类的回答。老师在听了幼儿们的回答后,就可以问小朋友了:“为什么同样的一分钟,可以完成不同的事情?一分钟的时间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呢?小朋友们来试一试好不好啊?”在幼儿应声“好”之后,老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限制一分钟的时间,看他们能写多少数字,最后根据每个幼儿写的个数进行比较,让他们对时间概念有清晰的了解。

三、总结

数学博大精深,其学习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中学习是最适用的,因为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幼儿的接受能力,避免了早期灌输教育的危害,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幼儿主动思考的能力,对幼儿以后的学习也会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所以对于幼儿的数学教学,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要积极为幼儿提供游戏环境,营造具有学习与娱乐氛围的课堂,既满足了幼儿求知的欲望,也是老师提高教学质量所必要采取的措施。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从而为其早期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谢寒梅 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第四幼儿园

第二篇:情境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生活情境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学观,明确提出:“没有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新课程也非常关注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只有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数学教学才具有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与探究。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为学生创设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生活情境,增强教学的亲切感与可信度,激起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使学生在情境的探究中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全过程,达到对概念定理本质属性的掌握。如在学习坐标这一内容时,我以电影院的座位排次入手,告诉学生我有一张电影票,标的是7排23号,让学生来帮助我找座位。学生说首先要找到排数,再找座位号。那么这个排数是如何确立的,这里面是不是有规律可循呢?由此来引入横坐标与纵坐标的概念,学会了此节内容便可以轻松搞定这一问题。这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寓于直观的事物中,学生从心理上更能产生认同感,激起主动探究的强大动力,而且学生的理解也更为深刻。

二、创设动手情境

无数的数学概念与定理都是数学家经过无数次实验而发现总结出来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在实验中再现定理发现的全过程,更能让学生从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来加深理解,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时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具备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这些正是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要还原数学学习的本来面貌,发挥学生动手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手中发现概念与定理的形成过程。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我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让学生剪出任意三角形,将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将三个角的顶点重合在一起,拼成一个角,然后用量角器量出所拼成的角的度数。通过几次的动手操作,学生发现每回所拼成的角的度数都是180度。此时再进行定理推导的讲述,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设游戏情境

此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游戏更是情有独钟,与枯燥的教学讲解与机械训练比起来,他们更热衷于游戏,将游戏引入数学教学中,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实现了寓教于乐,可以激起学生参与游戏的强烈学习热情,进而将注意力转移到问题的探究与新知的学习上来。如在学习“概率应用举例”这一内容时,我制作转盘,让学生一起来玩转盘游戏。商场里正在搞促销,消费一百元即可参加转盘活动,可以获取相应的现金券。然后让学生扮演顾客来亲自玩这个游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计算获取相应奖品的概率是多少?这样的促销活动与全部商品九五折,哪个可以让消费者得到更多的优惠?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更能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带着玩游戏的轻松心情来展开主动探究。

四、创设故事情境

学生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将故事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让原本孤立枯燥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等有血有肉,使得数学教学更为丰满,以故事的情节性与形象性来代替数学的枯燥性与抽象性,从而使学生认真倾听、仔细思考,由此来引入新知的学习,学生的关注度与参与度更高。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这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并不急于讲解,而是要给学生讲故事。学生脸上露出惊讶与喜悦的神情。于是我娓娓道来:古代王国里的大臣发明了象棋,国王很高兴,许诺给他钱财、官位任由挑选。他对国王说:我不要其他赏赐,我只要您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大米。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后面一格所放米的粒数是前一格的2倍,以此类推,一直放满64个格。国王听了哈哈大笑:“只是一些米而已,这很容易办到的。你确定要这些奖励吗?如果再要别的,那可不行了。”大臣说道:“我只要这些米。”于是国王就差人去办,可是没过多久,仆人就慌慌张张地跑过来告诉国王,仓库里的米不够了,他们找数学家计算了一下,就算把全国的大米集中起来也远远不够,就算是全国人民不吃不喝,也要好多年才能有这么多的粮食。那么到底这位大臣要的是多少粮食呢?你们能算出来吗?许多学生开始埋头苦算,一开始还可以,但是到了后来,学生一筹莫展,算起来很吃力。我告诉学生只要认真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便可以轻松地算出结果。这样幽默风趣的故事调足了学生的胃口,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自然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创设问题情境

疑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问题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内心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展开主动的思考与积极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在合适的时机设计富有探索性、趣味性的问题,为学生制造更多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成为问题的解决者、知识的构建者,成为探究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不同时机的提问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如导入环节富有探索性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对新知的关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新知的学习中来;在学生解决复杂问题无从下手时,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已掌握的知识与问题间建立直接联系,调动相关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完成大问题;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的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当学生思路不对时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寻找全新的视角、寻找新途径。总之,提问的种类多样,时机不同、问题不同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将问题的提出与学生实际、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只要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能够深入学生的认知,达到学生对新知的真正理解与掌握就是成功的问题情境。

六、结语

综上所述,创设的情境有许多,需要将之与学生与教材密切结合起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与教材密切结合,只要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理解的情境就是成功的。

作者:苗继军 单位:山西省忻州市摔跤柔道运动学校

第三篇: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一、合作学习的应用

1.1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课程资源

进行研究,对合作学习的问题进行设计在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教师不能再是课程的复制者,而应该是课程的建构者和生成者。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向学生讲解他们需要阅读和掌握的材料,包括解释课程目标、定义、学习步骤,举出实例并问一些问题。教师要积极的鉴别课程资源,从而选出哪些资源可以成为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应该进入课堂,为合作学习的实施提供外部支持。准备好课程资源后,教师要设计好具体的合作学习的问题,如果教师设计的问题缺乏整体性,过于分散,将导致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都在合作,但每个问题合作的时间都很短,学生没有深入的合作,如果教师为合作学习设计的问题太难,又会导致合作时间过长,这些都会从整体上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1.2教师要明确的说明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沟通目标

合作学习不能抛开传统的教学,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主要为后面的合作学习活动做准备。教师要清楚的告诉学生他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在完成过程中的要求是什么,达到怎样的预期效果。这将帮助学生了解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标。一般来说,在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中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目标说得越清晰,合作学习就越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3教师要仔细观察,指导及时

教师作为指导者,其指导必须是及时的、必要的、有效的,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合作学习的现状,把握好时机。教师应花很多时间来巡视学生,预先设定一条在教室中的行走路线,在教室里四处观察,检查学生理解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要在一节课内能观察到所有的小组。使用一个预先设计好的观察表,记录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有效行为的次数。这将有利于在合作学习结束时进行反思评价。在巡视过程中,教师要有必要的干预,以保证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人际交往技巧。学生也很看重教师所纠正的内容,因为这调控意味着教师在这过程中是连续不断地检查。

1.4在课堂上,教师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尤其要对课堂教学中过大的噪音进行控制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随时会有一些教师无法预料的情况发生,这种学习方式教师的课堂管理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具备必要的心理准备。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形成正确的理念,即教师要意识到课堂管理是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学习氛围,而不是加强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控制,是为了形成学生自己内在的控制,而不是为了应付外在的压力。此外,教师要有必要的思想准备,即应当容忍学生在小组学习时教室中所发出的各种声响,当然,作为学生的管理者,也应该清楚,仅靠容忍是不可能组织起有效的合作课堂的。教室必须讲明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中,什么声音是允许的,值得提倡的,什么声音是糟糕的,必须明令禁止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分清两种不同的声响,一种是我们在小组活动中所提倡的蜂鸣般的声响,另一种声音是填满在整个教室之中的,它只能在学生面向全班发言时应用。

1.5教师应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频率

在合作学习的实施中,教师要把握处理好合作学习与集体教学之间的时间分配关系。防止两种倾向的出现:一是合作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简单的一分钟或几分钟的合作,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就结束了,学生的讨论不够深入,不能保证每个学生的适度参与;二是合作学习时间太长,会影响教学进程,而且有些学生在小组中无所事事,从而影响合作学习的整体效果。此外,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能在多个地方找到合作学习的切入点,但由于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能力也有限,合作学习如果过于频繁反而会减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作学习的深度、广度也得不到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更不到提高。

二、结语

总之,教师在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中,要善于多观察,多探讨,充分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学生在认知与情感、人格与社交等方面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作者:张桂秋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第四篇: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认清并强调这种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若想合理的实施这种教学模式,首先就应该全面的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很多人都明白,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老师们所传授知识的过程,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或因为学习单调或因为方式的不对,无法真正的学习到知识。教师们的任务无非是传授知识,但是如果有些学生们无法有很好的接受性,那么教师们就要改变战略。让学生由被动接受改为主动探索,激起学生们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渴望。让学生们在自由的环境中能够更大发挥自己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师们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二、对于角色的明确认知

在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当中,如果想要得到极大的成效,就应该对自身角色有明确的认识。也就是说,教师们只是在这其中充当绿叶,而同学才是这里的主角。其中,教师要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们的自身情况进行分组学习,让学生们有足够的大量时间进行数学学习中的探索,研究,分析,结果,并把自身的心得与大家分享,必要时还可以集体讨论。让学生们充分的参与其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应该重点说的是,教师们要根据自身的教学内容情况,合理并恰当的选择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教师们应提前做好判断,不可因为时间分配的不合理或方法不当而让学生没有很好的参与,那就得不偿失了。另外,教师们还应该在同学的结论中给予评价并提出不足,使学生认识到正确性以及错误性。并把犯下的错误加以修改。如此而来,这就会使学生形成长期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数学学习成果。

三、对于小组讨论应予鼓励并且重视

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表现良好,自主与他人交流、沟通,这是跟老师们的辛苦教育、激励式的教育方式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的。鼓励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使其乐于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之中。并且学生们可以有更广阔的的空间来进行交流,不但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学习效率稳步上升。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们应该合理并且有计划的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研究数学,让学生们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激烈的碰撞和摩擦。换句话说,就是要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舞台,使学生们在辩论讨论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观念,开发创造性。所以,在数学教学方面,教师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切实的按照所要传授的教学内容,掌握好其中的契机,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有一定的带动性,以便于小组合作学习数学的学生更积极的参加其中。例如,在这个过程中,设置一些疑点、难点,让学生们进行讨论研究探索,各个同学之间会取长补短,相互借鉴,相互鼓励,进而形成一股良好的思想交流风气。其中,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更是尤为突出主要的。这也是教师个人教育方式的良好体现。

四、使学生们在集体学习过程中懂得创新

据了解,众多的发明创造很少有一个人独自完成,很多都是集体合作得来的所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集体的力量便充分展现出来。以个人、小组、班级多种组合方式,会把每个人的特长发挥出来,许多人的思维力量拧成一股绳,便是强大而不可忽视的,极大的展现了每个人的学习优势。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要慎重考虑。例如学习好的,不见得团结性就好,所以,教师们要以学生自身的特点为他们分配合理的组合,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极大的锻炼,改正自己的不足,让学习数学成为一种乐趣,还要成为一种知识信仰。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充分的参与其中,达到不掉队不落后的效果。然后,通过研究探索,在自身的小组中可以讨论并得出大家都公认的结果,与其他的小组进行对比。这样的合作方式,让学生们之间更加的信任。可以使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不太好的学生重新燃起对于数学的渴望,使中等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提高,使学习良好的学生能够对知识了解的更加透彻。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学生,不分好坏不分性别,都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一种快乐的心情,让学生们明白学习数学其实是一件很让人心情愉快的事情。

五、结语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数学是一种非常乐观的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知识掌握性,还能够让学生们更加良好的运用,而且让同学之间达到一种相互信赖相互依靠的和谐关系。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性,合作性,和与人讨论的意识。对于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主动学习发展数学的最终要求。

作者:刘欢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贾思勰农学院

第五篇: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的应用

一、探究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目前,探究教学模式在我国职业教育中还属于理论阶段,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并且取得一定成效的较少,因此,在对探究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之前,就必须对探究模式在目前我国数学教学中的发展现状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一)课时原因使探究教学无法实施到位

数学虽从小学开始就是学校的“主科”,但课时还是较紧,教师的情况下,很难抽出时间进行探究教学。大部分学校的学生还是处于传统教学模式中。

(二)学生积极性较低

探究教学模式属于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知识进行探索,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掌握知识的目标,但是,由于学生的基础等原因,这类半开放式的课堂往往会导致课堂纪律变差,课后的归纳总结不到位等原因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师引导不到位

探究教学模式中如果教师的引导不恰当,会导致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下降,获得知识的效率也会降低,达不到预期效果。现阶段大部分的数学教师缺乏开展探究教学模式的经验,对于自身在该模式中需要扮演的角色认识不足,造成教师引导不到位。

二、探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传统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了,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进数学课堂,是极其必要的,探究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教学质量

探究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共同参与,在老师的引导下,对课程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法,共同完成所学的课程,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二)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的在心理与生理上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普遍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与教师的交流的主动性也出现较大的差异性,探究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与教师的沟通,增进师生的感情,同时小组合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

(三)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探究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的能力,也是学生未来学习所必须具备的能力。

三、引导探究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教学的措施

(一)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的作用就在于能使学生对问题有一个直接的感悟,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以现有的数学现实为基础,展开情境的创设,情境可以是前面所学到的知识,也可以是小故事或是PPT的演示。例如,在三角函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用类似于这样的数学问题来创设情境“:怎样求Sin(-30毅)的值?”那么,在此问题提出后,学生就会展开联想,其结果必然跟Sin30毅有关系,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学生便会根据问题展开探究,从而简化成一般的关系,即琢与-琢三角函数的关系。

(二)设计问题

问题必须具有可操作性与实效性以及可接受性,问题在创设之时也要考虑到其答案不可以是显而易见的,需要给学生寻求答案的过程。探究性问题的设计应当具有趣味性、整体性、导向性等。

(三)给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的空间

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独立思考又是与小组合作的过程,教师可在事先分好组,在问题提出后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避免过早的将知识一股脑地塞给学生,其效果不如学生自己思考所获得的多,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之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最后进行交流,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注重启发和引导

教师在探究教学的教学中起到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不同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同,适当的引导与启发是极其必要的。如果教师缺乏启发的“耐心”,或是直接主观地牵着学生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对于探究教学来说是失败的。因此,在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对启发的策略有一个准确的估计,一方面避免将解决方法一股脑地丢给学生,一方面又要尽量引导学生去思考。例如,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教学中,可借鉴运用以下的方式带领学生进入问题。可首先提问;“三角函数是什么?”,学生便会回答“;是个函数。”教师可继续提问“:函数是什么?有什么性质?怎么表示?”,在学生回答出自变量后,教师可继续发问“,自变量又是什么?”,可想而知,自变量是角,教师顺藤摸瓜,可引导学生回忆之前上过的课程,引导学生390毅的角是如何得到的,从而启发学生研究锐角三角函数。此类启发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顾,还能在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激发学生兴趣。

(五)探究结果展示

在探究性学习之后,各小组需上交一份学习情况汇总表,表中的信息应有探究目的、探究问题、探究过程及心得体会,并派代表上台进行总结。

四、结语

探究教学是未来必将大加推广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引用探究教学模式时,要注重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推陈出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习积极性及学习能力。

作者:温旭 单位:云南耿马县职业教育中心

第六篇:师生互动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农村小学数学师生互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1、师生互动存在表现性

师生之间的互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多的是停留在表面层次,师生互动多事程序化的行为,这种互动是在教师的一定程度的控制下进行的,经过了教师的包装,对互动学习的实质理解不够,对互动学习的目的、动机等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针对老师的提问,学生只会说对或不对,是或不是;没有对问题做精心的设计。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尊重不够,否定学生的独特见解,不能用平等民主的心态去处理师生间的问题冲突,有的教师甚至不能接受师生的平等关系,故意树立教师的权威。师生互动的表面性还表现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不高,不能配合教师完成互动,并且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随着年级的提高而逐步降低。

2、师生互动的观念淡薄

有效的师生互动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但在实际情况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师生互动的理解出现了偏差,他们认为课堂的师生互动就是一问一答,是以教师为核心的交流。因此在课堂上虽有师生互动,但由于教师与学生是控制着与被控制着的关系,师生之间缺乏科学的互动,且未曾建立起互相尊重、理解和平等的关系。

3、师生互动中缺乏科学的非语言行为

教学过程中的非言语行为是师生互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多数教师却缺乏科学的运用这种行为来提高互动的效果,一项调查表明,超过40%的教师在课堂上缺少微笑、赞许的目光和善意的鼓掌等动作行为。尽管有些教师也承认了非言语行为的重要性,但在具体的教学行为中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将其他方面的不顺利带入课堂中,影响了师生互动的合理性。

二、提高农村小学数学师生互动有效性的策略

1、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师生互动

兴趣是推动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小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心理倾向。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学习中的兴趣,让它成为师生展开有效互动所必须的动力。如在教学“数字的认识”课中,教师设计了一个互动的学习过程。给出一些图形,让同学们去猜相对应的数字,对“猜一猜”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有助于活跃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在“猜”的过程中,学生还要说出数字的理由。这一过程无疑是加深了对数字的认识。这样才可以提高师生互动的真正有效性。

2、从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互动活动

通过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为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问题设计要有特色,首先要巧,能深化主题;其次要精,具有典型性,还要新,能启发学生以新视角去观察、分析。在设定问题后要进行科学的提问,有效的提问是师生互动的前提和基础,在内容上做到融合新、旧知识,因而问题必须是经过认真思考才能获得的。在提问方式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对象上应面向全体学生,调动绝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同时还要做到对学生要因人而异,要了解,熟悉学生的特长,设计有针对性的不同问题,帮助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尽量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问题,组织教学。

3、通过构建合作学习氛围来进行互动

通过合作教学可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互动教学,通过互教互学能保证每个成员掌握学习内容,而且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成就欲、自尊心和合作、友善的态度,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交往、协调能力。具体可以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一是分组竞赛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在合作基础上的学习竞赛,课堂学习结束后评定小组的成绩,二是分组讨论学习法。首先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组5人,然后让每个小组成员分工,各司其职,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完成个人任务的基础上,小组成员进行共同的讨论写作,完成总体任务。这些合作学习的方式保证了每个学生的参与,大大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氛围,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答案。

作者:李德亭 肖德利 单位:昌乐县乔官镇下庄小学昌乐县乔官镇北夏小学

第七篇: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的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要想上好一堂课,就必须要创设好这堂课的问题情境,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提高学习的能力,是教学的有效方法。创建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意义。不但可以防止学生在上课时间开小差,还可以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所有注意力,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上来。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要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还要应用好教材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没有教师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学习。比如: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分数大小的课程时,可以运用猪八戒如何分西瓜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唐僧四徒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悟空说:“咱们有一个西瓜,我们要把西瓜分了吃,四个人分别可以吃西瓜的九分之一,七分之一,五分之一,三分之一,那我们四个人应该怎么分呢?”大家都知道,猪八戒是很贪吃的,八戒说:“我的饭量是四个人中最大的,所以我要吃西瓜的九分之一,然后师傅应该吃西瓜的七分之一,而沙师弟则吃五分之一,大师兄在我们当中饭量最小,吃西瓜的三分之一。”在听完猪八戒的分析之后,他们都笑了。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则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行探索新的知识,这样,老师也可以轻松地引进新的分数知识让学生学习。

二、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自控能力较差,自主学习对于他们来说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应当多指导学生,根据学生所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小学生的活动思维往往是由外部活动逐渐转化为内部活动的。所以,好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十分重要,老师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直接让学生自己操作会给学生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就像牛顿自己动手做凳子的故事,这样,学生的感性认识会逐渐加强,对数学的抽象认识和兴趣也会得到增加,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很好的提高。

2.给予学生提出质疑的平台。小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他们会因为一个问题而产生很多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要多鼓励学生对不懂的问题提出质疑,根据学生提出的质疑,首先要让他们自己带着问题进行思考后,老师才给予学生正确的解答,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全部可以使学生思路拓宽的方法来使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多质疑和思考。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几点:①鼓励学生在学习之中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②指导学生,让学生善于表达,提出自己存有疑问的问题;③老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来启发学生如何解决问题。3.提供机会让学生表现自身个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思考问题的方法与思路也不相同。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比如,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几分之几的课堂时,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然后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片,让学生把纸片平局分成几个小块,把一些小块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涂上色彩,对上颜色的色块用分数表示。学生可以用数字表示上色的部分,让学生保留自己的想像空间,提供给学生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求知欲望,还可以很好的展现出学生的个性,扩展学生的思维。

4.利用分组方式加强教学。在教学中,合作学习是网络式、多层次、立体化的思维结构,而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属于信息反馈。分组学习,可以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占主导地位。例如,在教学生学习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通过分工合作,让他们在一张长方形的纸上用多种方式摆出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然后让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最后通过这样的方式寻找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还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去思考问题。

三、结合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把学生的兴趣取向和生活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可以通过周围的环境理解数学、学习数学,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和乐趣,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教学生学习周长的含义时,老师可以根据实际生活提出问题。比如,如果要为国旗制定一个大小相符的周边,这个周边应该有多长?这个就关系到周长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是与现实相符合的,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存在生活当中,也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关于周长的含义。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尝试用更多有效的策略和方法,逐渐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很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课堂水平。

作者:嵇绍开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芦沟镇中心小学

第八篇:数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利用交互性,发掘学生潜能

第一,人机交互是一种重要的多媒体手段,它可以将课程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黑板———学生”的互动过程,它是一种形象的、富有感染力的人机交互模式,可以使教、学双方得到最大程度的体验和互动,并及时反馈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人机互动为随堂训练增加了趣味性。传统教学中,课堂训练是学生到黑板上做习题,老师进行批改和讲解。人机互动的多媒体教学,在教师提前备好习题并做成课件后,学生进行计算和演练,若答案和过程正确,计算机窗口则显示“你真棒!”来激励学生;若答案错误,则显示“别灰心,请再答一遍!”如果学生尝试三次答题仍然不能正确解题,则由计算机显示答题过程。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互动效率和互动水平,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二,人机互动模式可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在一切教学活动中,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课堂要求,被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在人机互动模式中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初衷是扭转这种反客为主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学生体验和学习水平,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进行练习。在习题课中,人机交互环境可以实现从课后复习、习题精练、纠错反馈为一体的复习过程。在每个环节中,学生都可以依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习题,有目的、分阶段地练习,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元性,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强烈的感官体验,它可以借助人的感觉、听觉、触觉,释放出多种刺激,增加学生学习的多种感官体验,从不同体验中,强化记忆和信息的获得,有利于学习水平的提高。

第一,化有形到无形。初中数学知识理性知识成分较多,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强调逻辑思维和逻辑训练的作用,缺乏有力的形象思维支撑。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讲课显得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显得无精打采。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讲很多无形的东西,展示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讲授“轨迹”时,学生们只能认识到轨迹不过是一些直线或者射线,但具体是什么样子,很难想象。但是,利用几何画板就能轻松地将有形的东西化作无形的东西,将“点”的轨迹动态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形象,又生动。

第二,化抽象为具体。初中数学中公理和概念教学是教学的难点。概念的习得,是教师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重复和学生反复的背诵。初中函数概念是最难理解的一点,学生对于x与y的对应问题很难有一个形象的考量。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用形象、动态的图像,显示x与y的对应关系,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第三,化静为动。传统教学中,学生对数学公式和概念的理解都是一个静态的直观感受,很难有效地将实际中的动态特质表现出来。例如在学习“圆”这一章时,可以充分利用几何画板,将圆的特性以及圆的切线定理、割线定理及垂线定理等运用动态的画面展示给学生,以形象图形辅助学生逻辑思维。第四,利用信息技术的多种资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的标志,它具有丰富多样的资源和传播方式,能够综合利用声音、图画、文字等多种手段,实现信息的交流与传播。因此,它能有效提高学生获取资源、学习新知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还能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三、结语

例如在探究性课题:镶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实践体验阶段、表达交流阶段,进行教学活动。根据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实际情况,设计创新性习题,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作者:范永乐 单位:内蒙古赤峰市克旗同兴总校

第九篇分层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结合学习情况,进行学生分层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基础、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之后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展开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在进行分层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动态的分层,这样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可以让学生进行很好的学习。在展开分层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且制订详细的学生档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有据可依。在班级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智力情况、自学情况等内容,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是按照2∶2∶4的比例进行。可以分成A、B、C三个层次:A组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比较扎实,接受能力也比较强,可以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成绩比较优异;B组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智力情况相对一般,学习比较自觉,具有相应的上进心与积极性,成绩中等;C组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智力情况相对较差,接受能力也比较差,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在学生方面普遍存在着困难。在进行分层的时候,一定要合理搭配各组成员,每个小组人数最好为4~6人,一人担当组长,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分层

在完成学生分组之后,老师一定要进行积极的备课,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展开分层备课,并且在备课的时候,对A、B、C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体现备课的目的。这样在开展实际教学的时候,才可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在进行分层教学的时候,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分层。比如,可以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层次:C组学生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教材中的一些基础知识,并且学会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进行适当的运用;B组学生的教学目标就是熟练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扩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A组学生的教学目标就是在B组学生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层,可以有效结合教学内容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对学生提出不同要求的时候,也使每一位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授课分层

在开展分层教学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分层授课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内容。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相对复杂一些,因为存在着客观条件的限制,导致不同组的学生不可能在不同的教室授课。这样,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加强教学目标意识的强化,让每位学生可以对自身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这样就可以有效进行学习,实现预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把握提问分层的运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符合其发展情况的问题,实现每一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合学生差异,进行作业分层

每位学生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方法、性格、智力、能力等方面。在开展分层教学的时候,老师一定要予以掌握,这样才可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明确学生之间的差异,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设置不同的作业量与难度,让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学习,进而接受相应的知识内容,并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有效避免出现学生抄袭作业的情况,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针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多布置一些作业,并且设置相应的难度;针对一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降低作业难度;针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成绩。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每位学生的成绩,实现学生的全面提高。

五、结合整体情况,进行评价分层

在数学教学中,评价对学生学习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中,老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一定的表扬与鼓励。因为学生在学习能力、智力、数学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予以分层。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严格性评价、赏识性评价、激励性评价。针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可以采取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可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进而展开相应的学习;针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而言,可以适当地采取严格性评价,督促学生学习,并且在班级中发挥带头作用,帮助其他学生,实现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鞠萍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北方重工六小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