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工作思考

2021-05-25 2429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高校“全员育人”的现实必要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要求全员育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中包含对学生理想信念、政治意识、价值取向、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等素质的养成,除主渠道教育之外,还涵盖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校园文化、生活服务等各个方面。这一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全员参与的工作,不仅是专兼职学生工作者和德育教师,学校全体教师包括各部门的行政工作人员、各院系的教辅人员,以及后勤保障人员亦应肩负育人责任,共同营造“人人皆教育之人”的育人氛围。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要求全员育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关系到能否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发挥利用好这一优势,取得良好效果是当前面临的挑战。构建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能够全方位、多维度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应对多元文化思潮带来的影响和冲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是指在高校内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方法体系、途径体系、主体体系、组织管理体系以及评估体系等各要素紧密融合一体,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运作机制。因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顺畅运行,不仅涉及到高等院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而且包括学校其他教职工,只有全体人员共同努力,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卓有成效。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要求全员育人

从具体教育活动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包括教学活动和教学之外的教育活动。教学活动,一方面是指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简称“两课”)为主渠道的教学活动,通过“两课”的系统学习,从理论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是指“两课”以外的所有课程。教学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指学校组织的各类校内外活动,例如校园文化节、讲座与培训、知识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勤工俭学等,既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也可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行组织实施,活动内容丰富、灵活多变。教学之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延伸和补充,不仅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也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课内外活动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二、做好“全员育人”工作需明确的关系

(一)高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关系

高校“全员育人”的内涵如前文所述。“全程育人”是指在大学生学习成长全过程,高度重视、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认真研究大学生成长成才基本规律,精心规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连贯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做到环节紧扣、不留盲区死角,使学生在大学期间每一阶段都受到教育与历练,提高素质、增长才干。全方位育人着眼于育人形式和内容,“在学校、社会、家庭的大环境中,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因而,要在教学和生活环境中,加强各类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投入,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内外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专业素质与综合能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与全方位育人最终目标一致,即坚持育人为本的理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而关键点各异:“全员育人”关键在于人的意识与理念;“全程育人”关键在于持续性和针对性;“全方位育人”关键在于多角度和全面。全员育人更强调育人主体,全程与全方位育人则有时间与空间之分,三者协调互补、相辅相成。全员育人是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基础,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保障,具有重要地位。

(二)高校全员育人的主体与客体关系

高校在开展全员育人实际工作过程中,全体教职工自然是育人的主体,但应打破单纯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受教育的客体这一固定思维模式。因而,要辩证地看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客体,也是能动、积极、有主观意识的教育主体,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发挥潜力,提升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之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完善。概言之,只有将学生固有的被动教育客体角色转变为主动的教育主体角色,高校“全员育人”工作才能更见成效,教育的最终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三)高校全员育人与家庭、社会的关系

高校在创建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工作新格局时,应进一步拓宽思想,不能忽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家庭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高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建立沟通渠道,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离不开社会环境。学生步入大学后,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增多,社会环境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缺少的阵地之一。一方面,全社会应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提供教育环境和各类资源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增强社会教育作用,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

三、“全员育人”工作机制的构建

“全员育人”工作机制应围绕育人主体,分为学校层面、学生层面、社会及家庭层面进行具体构建,各执其能的同时协同配合,最终将三个层面整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进而真正实现“人人皆教育之人,处处皆教育之地”的全员育人工作氛围。

(一)学校层面

首先,建立统一的领导体制。学校党政共管,把握“全员育人”整体方向和要求,制定长期目标和发展规划,并使之与学校总体发展目标相结合,通过领导体制树立目标导向机制,使育人理念成为高校全体教职工工作与生活中的意识自觉。其次,“要理顺‘教学、管理、服务’育人三条渠道,形成多方面教育合力。”学生作为高校的教育客体,全校教职员工皆有育人的责任和义务。不能因为具体分工不同,仅将“育人”任务“想当然”地落在学生工作一支队伍中。教学环节是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主渠道,也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不仅要传递知识、释疑解惑,更要以其良好师德、高尚品格,在教学与科研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引导学生。管理育人要求学校各职能部门通过良好工作态度、工作效率、工作作风,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服务育人要求后勤保障部门,包括教室、食堂、公寓、浴池、超市、体育场所等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类服务人员,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服务、为其排忧解难,共同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第三,建立一支专业化政工干部队伍。政工队伍以思想政治辅导员为主体,同时包含学生处、校团委、就业指导中心的学生管理部门,他们是从事学生日常思想教育、德育教学、行为规范、生活管理、就业与心理服务等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素质强、成员稳定的政工队伍,对于实现教育、管理和服务育人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进一步理顺高校辅导员工作目标、岗位职责,“使辅导员跳出‘包打天下’‘万金油’‘高级保姆’等误区,把他们从纷繁复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后,建立健全全员育人工作制度。一方面,通过物质、人力、环境等为全员育人提供资源方面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对全体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从要求、激励、考核等方面制定相关制度,以确保全员育人的工作效果。这是“因为目前多数高校在对待教书育人与科学研究的关系上有失偏颇,重科研、轻教学,使专业教师在工作中对自身的育人价值被忽略。”

(二)学生层面

高校“全员育人”要充分意识到大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主体,因此,进一步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是全员育人不可忽视的另一层面。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师引导与具体指导下,发挥各级学生组织(如团委、学生会、各类社团以及学生党支部等)的作用,通过开展以爱国爱校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规章制度教育、专业素养提升等为代表的“教育类”活动,以查课、查寝等为代表的自我检查、自我督促的“管理类”活动,以兴趣培养、技能培训、就业与创业宣讲、心理健康和维权服务为代表的“服务类”活动,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自我“育人”的内在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促使学生主动提高、自主发展。

(三)社会及家庭层面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单方之事,社会和家庭同样肩负责任和义务。因此,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之广度、深度,真正形成“全员育人”氛围,进而实现“全员育人”最终目标。社会的企事业单位通过提供社会调查、勤工俭学、志愿服务、专业实习与就业实习等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不断塑造优秀品格。“社会的参与或者说是‘社会人’的参与,使‘育人’的广度得以扩充,功能也不断增强。”家庭是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既具有启蒙性又具有终身性与不可替代性,对于“育人”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家长要改正“教育是学校的事情”错误观念,认识到学校教育只是阶段性,家庭教育才是自始至终的。其次,应积极主动地与学校建立长期联系,了解学生在校表现,对于学生思想和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及时配合解决。只有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社会给予有力支撑,这样的“全员育人”才能真正培育出符合时发表展和要求、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可靠接班人。

四、小结

“全员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的研究还不能从总体上改变旧的模式。下一步研究将把重点放在改变目前“全员育人”宣传多、落实少,投入多、产出少的现状,提高构建“全员育人”工作体系的实效性;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教育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使“全员育人”工作的外部动力内部化,从而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胡国良 徐国峰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