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浅析3篇

2021-05-25 29289 资产管理论文

(一)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

若是与预算管理脱节,不仅会影响预算工作的权威性,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力度。部分事业单位预算过程中,没有完全以科学管理、价值管理等等理念为自身需求,主要开展目的却是为了应付相关检查与要求,编制预算环节流于形式。还没有从预算本身应有的高度与职能对本单位需求的全面预算进行编制,甚至没有考虑到或者说没有过多的考虑到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优化与整合。

2.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方面的问题

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没有具体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无形资产不分期摊销,进而出现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当前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执行的财预字[1997]288号文件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未执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针对固定资产的做法是不计提折旧,而是设置了“固定基金”与“专项基金——修够基金”这两种科目,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存在的情况除外,“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的账面一定要保持一致,涉及到固定资产维修保养方面的支出需要以“专用基金——修够基金”来进行核算。这类会计处理方式会让账面不能全面的体现固定资产的净值。没有涉及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无形资产摊销也是一次计入“事业支出”,由于没有分期摊销的说法,因此,无法对无形资产的账面净值进行准确的体现。

3.事业单位资产保护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没有从根本上对管理漏洞进行解决。事业单位虽然没有直接创造出经济价值,但是为了能将国有资产更好的发挥出来,就必须加强对资产管理内控的设置与监督力度,并且保持其有效稳定的运行。部分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保护方面不够重视,尤其是很多管理细节完全是虚设。例如:没有构建财产定期清查制度,没有专人专岗保护制度,甚至没有一定的财产保险制度。关于一些实质性的工作,如:账实核对,进而导致出现很多国有资产不必要流失的情况。

4.事业单位没有建立资产专项内审

不仅没有建立资产专项内审,而且也没有建立聘请外部资产专项审计制度。像资产设计这类工作通常在上市公司中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严格进行,但是事业单位却没有重视这点。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对内部进行资产内审,通常情况下不会聘请外部独立性更高的资产审计,一般是为了应付相关检查而进行一定工作,例如:上级部门在某个事情要审计哪些内容,那么下级单位就会准备这些方面的材料,检查工作结束之后,一切归于原样。部分基层事业单位不仅没有设置内审部门,更没有具备有专业能力的会计人员,甚至没有其他科室的兼职人员来对此工作进行负责,导致资产审计方面流于形式。

二、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1.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要逐步建立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并且落实开展,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能与资产管理进行优化与整合。首先,事业单位领导层要重视全面预算管理机制,要深入认识到若是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或者编制预算不够健全,就可能导致资产浪费、流失或者资产领用缺乏一定的控制力度与约束力度;预算没有权威性、执行力度不够、考核不严格,就会导致预算管理形同虚设。事业单位有必要设置专业的预算管理机构,并有专业会计人士负责预算的编制工作、执行工作以及考核工作等等。例如:每一年开始之前,要全面系统的对一年的支出进行预算,还要经过相关部门与单位领导层的严格审核之后,不仅要合理调整预算,而且还要将之作为对预算执行过程和考核的主要依据,这是保障事业单位资产最大限度不发生损失的基本条件。

2.严格按照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进行核算

根据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按照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资产进行核算,增设类似于“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等等会计科目作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备抵科目,采用适合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摊销法计提折旧和摊销,便能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进行更加客观、更加合理、更加真实的进行反映,基于成本效益原则与资产性质,摊销的手段可以适当的进行简化,毕竟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那么复杂。

3.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配套

我国大部分企业都具备了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维护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当前事业单位还无法像企业那样能出台类似于企业的规范与制度,因此,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无法可依。但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可以以企业内控手段为蓝本进行适当的修改与变通,进而建立起有事业单位特色的资产保护内控制度。事业单位需要设置转岗专人对库存的物质进行保护,关于库存的相关材料在领用的过程中必须要办理相关的手续,并经过相关部门进行授权与审批,仓库台帐登记工作必须仔细与认真。另外,库存的材料与物质要定时进行盘点与清查,同时要与账面的实有数额进行核对,一旦发现有不一致的地方要根据相关规定彻查与处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必然涉及到货币资金等重要的管理岗位,针对这类情况要建立定期轮岗制度,尤其是需要注意的是不相容的岗位要进行分离;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涉及到的重大金额资产,例如:设备、房屋、关键材料等等,要做好财产保险工作,最大限度将风险降低与转移;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建立严格限制未授权的人员处置与动用资产等等一系列的资产保护控制措施,为国有资产的有效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

4.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我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内部审计准则》所指出的定义是:“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所谓事业单位的你不审计是内部审计部门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活动、经济活动、以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等活动提出必要的发展意见,进而最大限度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合理性,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不仅可以安全稳定的使用,并且能完整无误。当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开始实施会计的集中核算,其目的是对财政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以保障“收支两条线能够良性合理的运转,但是在整个环境中却有这些弊端出现,例如: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比较多,尤其是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环节脱钩这些现象。如何对此类问题进行有效的缓解,事业单位内部设置审计部门是良好的手段,只要能最大限度保障内审部门能够良性的进行运转,便能充分发挥其职能,能够起到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规范的保护。若是构建内部审查部门比较困难的话,便可以聘请外部审计部门来完成这类工作。由于外部审计部门是独立的审计人员与机构,便可以对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等方面的真实情况,进行合法、有效的监督与检查,并保障监督环节的公证度。由此可见,外部审计的结果会更加具有真实性,因此,参考性也比较强。

三、小结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工作任务繁重,并且肩负的责任也比较大,涉及到了上至财政部门、主观部门以及领导层的支持,下到事业单位员工积极的配合,尤其是中层干部的耐心与用心,这样的模式下才能提升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与使用效率。

作者:李革 单位:重庆市九龙坡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中心

(二)

一、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管理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薄弱环节。主要存在的三方面问题。

1.1资产的使用与维护亟待规范

重视固定资产购入的登记管理工作,对存货及大批量办公用品的验收、领用管理需要规范和加强。由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购置、调入等基本都能及时入账,但对于资产的使用与维护则存在责任不明的现象,有些单位对每年一次的固定资产清理不到位,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1.2会计信息滞后,账实价值背离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预算单位的会计业务由财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但资产管理由各预算单位自己管理,多环节管理导致账务与实物的脱节,会计账务失去对实物的控制,如果单位不及时办理资产的处置、调拨等财务手续,财务部门就无法及时掌握情况,使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单位的资产情况。

1.3新增固定资产的在现实中价值计量依据缺失

一是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事业单位拥有的各种应用软件、业务系统不断增加,在新规则中将计算机设备及软件划归“通用设备”进行管理。对于单纯性购置的软件系统可以按照购置价格计价入账,但是对于单位自身研发的软件,由于研发成本难以单独核算,从而为计量其价值带来极大困难。二是新规则中将档案划归“图书、档案”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具体包括各种藏书、期刊、档案、特种文献资料、缩微资料、试听资料、磁盘、光盘资料等。以气象部门为例,根据新规则气象部门历年气象数据资料档案要计入固定资产管理,那么每年的气象数据资料入账价值该是多少,按什么原则测算?从有气象数据开始到现在国家投入不断加大,对于几十年前的数据资料又该如何评估计价入账?这些都没有统一的入账价值测算标准。

二、措施与建议

2.1提高加强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首先,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保障气象部门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基础和前提。近些年来,国家和社会对气象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气象部门的投入越来越大,气象部门国有资产数量和价值量急剧增加。必须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其安全与完整,以保障气象部门各项工作正常运行。此外,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深化气象部门预算管理改革,促进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基础性工作。气象部门作为中央级事业单位,按照财政体制改革要求,在贯彻落实预算改革的各项任务,特别是在编制国有资产预算时,越来越需要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为其提供决策依据。做好国有资产预算,是新形势下国家对预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对气象部门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是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内在要求。强化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现代气象业务体系,除了需要高级人才和现代科技的支撑以外,还必须要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需要充分发挥气象部门专业装备的作用。这就要求资产管理工作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加强对现有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其效益,在此基础上,还要了解公共气象服务和现代气象业务对资产配置和管理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2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

现阶段气象部门要将资产管理的重心转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上来,这就对气象部门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资产存量更精确、资产标准(包括配置标准和处置标准)更科学、资产信息更加及时有效。因此,必须加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系统功能,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研究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数据衔接的机制,充分发挥该系统的作用。通过建立资产系统联网机制,将大大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基本实现对资产数据的实时管理和监控,为进一步推动资产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3加大资产信息的分析和利用,为投资建设决策提供依据

国有资产管理既是一项管理职能,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这点上与气象观测业务的性质类似,气象观测业务是业务单位通过对各类观测数据分析和加工形成有价值的预报产品,从而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国有资产管理是通过对资产信息的综合分析而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因此,必须加强对收集到大量资产信息的审核和分析,为领导加强各种投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此外,要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使资产管理有章可循,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使资产合理配置,消除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的现象。使资产购置、验收、使用、维护、报废等每个环节都处于有效监管之下,做到出现问题能追根溯源,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作者:于洪 单位:陕西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三)

一、事业单位中常见国有资产管理问题

1.1事业单位仍未建立健全的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初步统计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制定的关于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法律主要有:财务细则、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央级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等规定。该类文件的颁发均由财政部,法律体系中属于部门的规章制度,法律效力不高。对于相关暂行办法,主要强调其原则性,并未细化规定资产配置、资产监管、资产形成、资产处置等环节细节,使得暂行办法在实施过程中难以达到理想效果。针对此种情况,部分地方也推出了一系列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相关文件,进行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的规范性。但是这种方式的立法显得层次过低,效果一般,甚至还可能出现难以落实执行,无法有效减少或阻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1.2盲目随意的对国有资产进行配置、处置、监管

一是国有资产的配置过程存在一定的盲目与随意,使得资产形成与资产配置难以拥有合理标准配置,以及不科学的预算安排。在进行资产配置过程中,对资产的存量与用量考虑不充分,难以使资产存量得到合理及时的调剂,使得资产浪费、重复、使用率低下、分配不均衡等现象。二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在处置的程序与途径上有所缺乏,导致部分单位进行资产处置时资产评估过低甚至忽略,以及滋生浪费、腐败现象。三是资产收益的监管过于松懈,使得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混乱。资产监督不严,导致内部与外部监督均不得力。内部主要是指:主管、财政部门的监督。外部主要是指:财政、审计、监察等的监督。

1.3资产管理方式落后,使用效率低、绩效差、信息化水平低

资产信息的录入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核心,然而当前我国资产信息的管理及分析仍然还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国有资产中固定资产传统的编码系统现在难以满足社会的迫切需求,使得资产信息统计收到影响。对于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中,资产管理绩效并未纳入其中,也是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措施

2.1明确资产管理目标,实现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

资产管理目标应满足高效使用、合理配置、效益为主基本原则。按照改革的分类,将国有资产根据是事业单位性质与需求的不同,对资产进行合理配置。对于行政类、执法类的事业单位,其资产配置方式主要是行政手段;对于公益类的事业单位,其资产配置方式主要是行政与市场结合的方式;对于经营类事业单位,其资产的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手段。在进行国有资产配置过程中需要合理把握各行业间、各地区间、各单位间的公平与效率。国有资产的使用难以核算收益成本,但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很大的,推动着社会财富的创造。因此,在资产使用时需要兼服务与效益,充分使用国有资产。

2.2完善资产管理的着力点

2.2.1严格进行资产配置,让配置及使用的效率得以提升

进行资产配置过程中,根据单位性质、行业特征,对资产配置的标准及相关定额标准进行定制,为资产配置提供科学的预算依据,管理方式朝着科学、精细的发展道路不断发展与研究。充分配合对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存量与使用效率调查,有利用资产得到进一步高效配置,能够减少配置中出现的随意性。将资产使用的效益作为国有资产进行配置、调剂等基本依据。进行资产使用时,强化资源整合、共享共用的观念。利用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整合各部门、各单位中闲置的资源,然后对此类资源进行高效科学的再分配与利用。在处置过程中,严格按照资产处置程序完成,让资产处置效益得以进一步提升,避免资源的浪费,甚至腐败情况的产生。对资产形成、资产配置、资产处置时需要进行公示,严格推行公示制度,严禁暗箱操作的发生,对内外部的监督进行加强,威慑违规处置的行为。

2.2.2对管理体制进行完善,集中统一的进行管理

集中管理各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对事业单位的房屋、国有土地等所有权相关证件及房屋租赁合同等文件进行集中的收缴与统一的管理,利用国家所有者的权力。主要法律依据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家,资产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必须分离。主要目的是约束事业单位在使用公共资源时进行内在扩张的欲望,加强了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力度,缓解并改善了事业单位不均衡的办公条件,让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优化配置。

2.2.3管理方式改进,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绩效化管理等模式

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是资产配置优化、使用效率提高的重要方式,也是资产监管便捷化、精细化的重要保障。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信息交换平台的建立,是实现监管体系“财政—主管—资产占有”三方面信息将换的重要途径。行政效率的提高,能够将信息一体化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的重要基础,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各自为政的现象。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完善是当前事业单位改革,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求的迫切要求与主要任务之一。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多元化发展,完善资产的管理模式,探索资产管理配置优化、处置精细公开化、形成科学化等方式,是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趋于完善、合理、科学的重要步骤,成为了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的重要课题。

作者:贺茹松 单位:唐山市政府采购中心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