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结果的质量控制因素

2021-05-25 24003 医学检验论文

1实验前质量控制因素

1.1静脉血标本①采集静脉血标本时止血带扎缚时间过长,会引起血管内压增高,导致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进入组织液,扎缚时间过长还可引起局部缺氧,导致血液成分改变,影响临床检验结果。②避免在静脉输液时采集标本。因为无论输注葡萄糖液还是生理盐水,均能影响血液中的成分,从而影响检验结果,且输注的液体可稀释血液中的成分。③小号注射器采血易引起溶。④质量控制方法:采血人员要技术熟练,在扎止血带后,迅速准确采血;如对正在点滴的患者必须采血时,可在静脉点滴的对侧肢体采血;用小号注射器采血时,注入容器时,应拔除针头,以避免溶血而影响酶类测量,造成假阳性。

1.2尿液标本尿液是人体的代谢产物之一,人体大多生物化学变化都能在尿中得到反映。尿中所含物质多,成分含量波动较大,检测时易相互发生干扰,应按试验目的和要求不同按时、按量留取,结合血化验结果综合分析。

1.3放置时间

标本采集后长时间放置,会影响检验结果,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的结果。尿液放置时间过长有机成分、细胞分解破坏越多,其他化学成分也会发生改变。采集的动脉血因血液细胞还在继续进行新陈代谢,放置过久,会使pH及PaO2下降,PaCO2上升。而化验血糖时,如不及时分离血清,血糖会因血细胞的糖酵解而降低,从而影响检验结果。血沉应于抽血后2h内完成,2h血沉下降会减慢,影响诊断结果。检测凝血因子的标本,放置时间越长,因子活性会逐渐衰退。尿液放置时间过长,尿液中的红细胞会老化溶解,上皮细胞、白细胞、管型等会破碎分解。尿液长时间放置,由于细菌及生物消耗,糖分减少,造成尿糖结果下降。质控方法:标本应有专人负责传送,采集后及时送往检验室。如尿液应在半小时内送检,至多不超过2h。对于血液标本,如果不能及时检查,应分离将血清,低温保存,尽可能减少对结果的响。其他便、痰、前列腺液等均应及时送检,避免标本干涸,无法正常检验。

2实验操作中的质量控制因素

2.1检验人员准备检验人员都是专业人员,但在上岗前仍须进行岗前培训,熟悉常用检验仪器、设备、试剂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包括精确度、准确度、质量控制和抗干扰性等,熟练掌握各项检验技能。还应掌握检验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故障维修技术,从而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检验人员应熟练掌握检验标准,减少误差,使化验结果接近真值。实验操作要注重科学性,检验过程一定按说明书的操作规范进行。

2.2医护人员的相互配合①医生在填写检验申请单时应做到准确、完整、清晰。②护士或检验人员在采集标本前应严格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诊断、检查项目等情况,避免出现差错。③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操作前,也要进行必要的核对工作。

3其他因素

检验试剂应使用进行质量鉴定的生产厂家的产品,注意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及时发现隐性故障,避免差错的发生。整个质量控制从检验前、检验中、检验后这3个阶段进行,需要医生、护士、患者、检验人员的合作,这也需要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作者:黄日瑞 单位:宾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