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工程教育建设培养创新人才
一、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1.提高认识
通过制定考核与激励办法,提高教师对提升工程实践能力的认同感与紧迫感,避免价值弱视导致动力弱化。在第一个半年内,召开专业建设目标、任务分解会议,通过管理上的目标激励、新教育理念的内化引导,提高教师对工程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2.实行教师下企业工程实践
(1)安排教师到企业工程岗位工作,进行顶岗实践。两年之内有计划地按专业、课程门类分工,确定教师的主攻方向和实践目标。依托制粉、制油、制米、粮油仓储等企业,根据内容、方向、目标的不同,将任课教师派到中粮香雪面粉、中稻米业、中纺油脂、中储粮沈阳直属库、沈阳一库等企业顶岗实践半年以上。
(2)真正“顶岗”,突出“顶”字。教师的顶岗实践不能流于形式,要突出“顶”字,即教师通过实践能在具体的工程岗位上发挥实际作用,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参与技术改造、设备维修、产品研发等工作。在实践中验证并提升理论,并运用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案例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3.开展横向课题与技术服务
制定激励机制,与考核评职挂钩,鼓励教师利用“顶岗”实践时间和业余时间,为企业承担横向课题与技术服务工作。教师在实践中主动寻找技术课题,进行工艺测试、设备参数测试、品控测试等操作,发现问题,开展研究。这不仅是深化校企合作,稳固校企关系的纽带,更是教师工程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4.从企业聘请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
从企业聘请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与专家,承担专业课程中实践性较强的篇章的教学任务,比如设备结构、维修维护、课程实训、课程设计等环节。在强化实践教学效果的同时,还可与校内教师在工程实践能力提高方面形成“传、帮、带”提升机制。
二、教学水平提升建设
1.开展经常性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教师的教学水平研究与建设
针对研讨教学内容的取舍、教材的处理、教学深度的把握等,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开展教师听课制,教学团队教师要互相听课,博采众长。实行学院督导评课,对学生反馈有问题的教师,督导深入课堂听课,查找原因,解决问题,帮助提高。
2.加强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1)重视现场教学。工程类专业的工科特征鲜明,工程特色突出,许多设备、工艺及操作在课堂上难以表述清楚。通过企业或实训室现场教学,不仅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印象深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融工程实践能力与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于教学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各门专业主干课程现场教学的学时应不少于10%。
(2)改革教学方法,摒弃单一的讲授法教学模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地采取启发探究式、讨论式、问答式、案例式、项目教学式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思考、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改革考试方法。消除“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弊端。采用阶段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立体化的考核评价形式,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注重过程考核。同时将实践环节成绩计入总成绩,使考核评价过程更加全面化、合理化。
(4)选派教师参加培训与进修访学。及时选派教师参加专业对口的“卓越工程师”培训计划,并有计划地选送专业教师到国内粮油行业有影响力的科研设计院所、211高校进行进修访学,提高理论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目前,我校已安排两名教师到华南理工大学和江南大学学习进修。下一步将安排教师到西安油脂研究院、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进修,参与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与工程能力。
三、科研能力提升建设
1.以目标引导为先决在广泛实践、贴身实际的理念下,在人人参与、竞进提质的氛围中,在学院的目标引导政策下,确立发展科研的总目标,并要求每个教师结合实际制定个人目标,形成目标体系,对教师进行目标决策与动机诱导,把教师的个人目标引导到专业的总目标中去。
2.以课题为载体实施课题带动策略。教学团队根据专业办学目标,反复论证,以横向课题为主,纵向课题为辅,横向、纵向两方面切入,构建课题研究网络。发挥每个教师之所长,各项课题由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重点主持,其他教师协助参与,营造科研氛围,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的选题论证能力、方案设计能力、研究操作能力、资料的整理分析和撰写报告等科研能力。
作者:肇立春 朱旻鹏 李哲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粮食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