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的问题及对策3篇

2021-05-25 13277 行政管理论文

(一)

一、目前高校院级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基层人员结构复杂,素质参差不齐

从人员结构来看,院级行政管理者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应届毕业生,学历一般达到硕士甚至博士;二是学校其他部门分流人员;三是转岗的教师或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人员结构复杂,院级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素质都达不到专业化管理水平。首先,院级行政管理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业化岗位培训,并不具备相关的管理知识和才能,使得工作效率大打折扣,系统化、专业化、职业化管理更是无从谈起。其次,院级行政办公室的行政管理岗位和教辅岗位人员一般都是教职工亲属或者本院校毕业的学生,这种高校管理中的“学缘”和“人缘”弊端已普遍存在多年,使得如今各个院校网络的公开招聘也只是流于形式,成为学院吸纳管理人才的障碍。最后,院级行政管理部门留用了部分从教师岗位上“淘汰”的教师或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员普遍存在一个共性的问题,即思维方式没有及时从原有岗位转换过来,也没有经历过行政管理工作的磨练,转岗后又因为年龄和资历在心理上存在优越感,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二)院级领导兼任其他职务,缺少管理精力

院级领导是学院管理的领导核心,他们多数是高校各个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同时作为高校管理、教学、科研等重大事项的决策者,也是学院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者,因此,在院级行政管理中,院级领导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高校的院级领导除教学、科研工作外同时多数还在校外挂职或兼任校内其他职位,他们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精力上都无法全身心投入学院日常工作管理中。有些院级领导校外、校内两头跑,在这种忙碌的情况下还要对学院各项工作作出决策。长此以往,他们只能被动地按照学校的规章条款进行管理,应付了事,这对学院管理相当不利。另外,院级领导在教学、科研工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同学科的各种资源矛盾,他们如果没有平时管理产生的特定的工作评价管理标准,将会导致教职工对学院决策产生质疑,严重影响院级领导的权威,不利于学院工作的推进。

(三)责任分工不明确,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

院级行政管理工作复杂繁琐,且经常需要处理紧急突发事件,有许多交叉环节需要管理者之间互相合作共同解决,但由于责任分工不明确经常会引发各种矛盾,出现“管事的人多,干事的人少”的现象。各个行政管理人员之间职责不清又各自为政,权力意识清晰,权责观念模糊,导致真正对学院事务起推动作用的事不太多,反而造成人力资源的隐性流失。高校管理实践中有许多方面要严格区分目标责任界限是极为困难的,因此互相推诿现象时有发生。而正是由于责任分工不明确,学院管理工作往往难以深入,效率低下。古典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法约尔曾经说过:“责任是权利的伴生物,是权力的自然结果和必要补充,凡是行使权力的地方就要履行责任。”学院管理如果不能合理地分配任务,明确相互的责任义务,将严重阻碍学院乃至学校的发展与改革。

(四)刚性管理模式,墨守陈规,管理缺乏活力

我国高校大多采用刚性管理模式,所谓刚性管理模式,是指运用一定的组织纪律、行政措施、规章制度来约束、规范和调整人们行为习惯的一种方式。刚性管理模式过分强调以既定的规章制度为本,是一种机械的、非人性化的管理,只强调遵守和服从,带有强制性,其结果是不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而学院行政管理主要是针对教师这一相对自由松散群体的管理。过于理性的管理组织,往往忽视了教师的情感与个性需求。且这种管理方式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工作中都缺乏开拓精神,严重挫伤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一些行政人员思想观念陈旧,办事墨守成规,人浮于事,已不适应当前高校学科发展的需要。管理人员在长期一成不变的管理中形成“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行为模式,在工作中担心失误总是遵循前例或者既定的规章制度,墨守成规,缺乏活力。

二、提高院级行政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提高行政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院级行政管理中,建立、培养专业化的行政管理队伍是当务之急,这需要两方面措施:一是改造学院原有的管理队伍,二是引进专业型管理人才。专业管理理论在高校行政管理中非常重要,美国在院校研究中就大量使用了诸如人力资源理论、组织行为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管理科学理论。此外,作为直接面向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基层单位,学院行政工作在人员安排上必须考虑到工作性质和个人的性格、气质、品格、特长及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管理者需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理解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等基本业务素质;时刻掌握国家新兴教育政策,熟知系统化的教育理论,了解学校行政管理规律;具备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及较强的公文写作能力;有强烈的合作和团队精神;具备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等。

(二)提高学院领导者的管理、决策水平

院级领导既要运筹帷幄,做好全面规划,又要能协调内外,达到整体和谐。从学院领导本身出发,他们既是学者和教育家,又是管理者。因此,学院领导需要非常了解本学院的特点,懂得办学规律并为之提供一切有利条件促使学院各项工作的高效推进。同时,学院领导还应当接受系统的岗位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方式,培养新式管理思维,以实现更加高效化的管理。此外,学院领导还需具备尊重、倾听、关心、理解、宽容等个人品质。学院工作经常会涉及教师的个人利益或者面临学科之间资源分配的冲突,如职称评审、学科经费分配等,对此,学院领导应仔细倾听教职工的意见,关心、理解教师,获得他们对于学校整体目标的理解和认同。组织行为学认为,人们会更大程度地接受和执行自身参与决策的结果。在重大决策出台前,如果与学术人员不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那么政策的合法性就必然受到质疑,实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也就不可避免。

(三)建立分工协同负责制,合理分工,权责分明

在学院管理方面,不少学者提出尽可能细化工作项目及明确责任归属,从而避免出现问题后的推诿扯皮现象。实际上,院级管理并非分工越细效率越高,相反,过多过细的分工还会导致组织生产的非效率,使得协调成本越来越大。协同分工负责制不仅需要合理分工,更要明确各个管理者之间明确的责任。因此需要引入评价标准,避免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以免影响基层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根据协同分工负责制,工作任务的分配应采用书面报告及文本沟通形式,职责分明;在工作过程中要采取公正的态度,强调最后的工作结果;按照工作计划评估工作表现,提倡公平而不是一味的“以和为贵”、隐忍退让。实行协同分工负责还应当在学院管理中建立“问责制度”和“矛盾化解制度”,使学院能够把握全局,直指问题“要害”,并起到监督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的作用,有效解决过去推诿扯皮的弊端。另外,建立奖勤罚懒制度,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也是分工协同负责制的重要体现。

(四)刚柔相济,实行弹性化管理

学院的重大决策涉及到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弹性化的管理方式尤为重要。院级行政管理要改变工作思维方式,按照不同的情境和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少采用硬性行政命令,多使用柔性手段,使执行者、管理者、决策者能够完全发挥其思维。这种弹性管理并不是抛弃原则,而是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下更好地自我调整,使整体行政工作更具有适应性。管理的弹性往往蕴含在多角度的方法和态度的融合之中,我们既然无法获得“纯粹客观”,无法达到“彻底全面”,那我们就应该抓住思维对象的本质和主流。

(五)“前瞻性”的行政管理

“前瞻性”的行政管理是从高校自身发展规律和特性中总结出来的新型管理理念,将“前瞻性”的行政管理纳入到院级行政管理措施体系中十分必要。目前,高等院校已经是一个巨大的复杂系统,早已走出了以往的金字塔模式,与社会、经济、科研、政治等都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面高校为了自身的发展,在专业学科繁衍、办学规模扩大等方面不断地寻找突破;另一方面又要与政府密切联系,以获取政策和经费的支持。超前的意识理念和行政措施在高校的管理中可以做到提前找出问题,切实把握好全局调控的力度。在将来,“前瞻性”的行政管理在高校推进型行政管理中将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院行政办公室作为管理学生、科研、学科的最基层组织,可以最先接收到管理中所反馈的各种信息和问题,因此可以及时总结经验,并作出预见性判断。

作者:葛昊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二)

一、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提升无法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相匹配。许多高职院校在行政人员的引进方面不是非常的严格,会存在一些照顾家属等其他因素影响招聘的现象。导致行政管理部门及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素质不能与学校的发展相匹配,从客观的角度上来讲,可能会导致行政管理人员无法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出现“水土不服”,不能有力地推动学校的未来发展,此现象普遍的存在则会导致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滞后。

2、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行政坐班制度,教学科研人员只需要有课的时候按时上课就可以,没有硬性的坐班制度,这样,虽然可以将大多数的时间交给教学人员自由掌控,但同时,由于制度的不统一,也会导致院校的一些内部的矛盾。在学校组织一些集体性活动或者是需要完成一些公共性任务的时候很难将所有人都集合到一起,久而久之,纪律散漫,凝聚力不够的问题就会日趋明显,完成一些行政任务就比较的麻烦。于此同时,也极大地冲击了坐班制度,导致部分行政人员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行政人员在职称的评定上面本身就比教学人员困难,在待遇的提升上就会比教学人员慢,收入比教学人员少,工作积极性必然会备受挫折,于是就会出现得过且过,混日子的想法,从而导致了行政办事效率的低下,激化行政与教学之间的矛盾。

3、行政管理做不到位,行政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工作效率较为低下。尤其是涉及到多部门职权交叉的工作,由于职责不够明确,难免会出现工作相互推脱,导致不能有效地完成行政工作。由于行政部门过度强调工作的执行情况,不够重视与之相关的行政教学之间的沟通体系,一味地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对行政教学之间的协调工作完成的不够深入、细致。教师与学生的诉求无法得到解决,只能一味地服从,完成行政部门下达的任务。

二、有效的解决管理中问题的对策

1、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首要任务———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承担着学校主要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行政管理人员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发展建设的主要力量,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够直接影响到行政管理工作的完成和创新,并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及对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因此,学校应该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强化行政人员的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促使学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向着科学管理的方向发展。想要提高行政人员素质首先要提高行政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这是培养行政管理人员确立一个正确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思想作风。行政人员要形成全心全意为学校和学生的服务思想,办事民主,不趋炎附势,不屈于权贵,讲究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其次,拥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有利于行政管理人员及时把握学校的发展机遇,可以准确的判断学校行政管理的发展方向。拥有专业文化素质是做好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硬性条件。高职院校行政工作主要面对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广大教师及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更灵活地做好行政管理工作。创新能力是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灵魂。行政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不断开拓,在行政管理实践工作中,不断寻求更好的行政管理创新途径,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总之,行政人员需要在日常行政工作中保持平和的、学习的、积极进取的心态,加强学习交流工作,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行政业务能力,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2、规范制度建设,完善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这些都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更要付诸于行动,使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有规可循,有章可查。因此,要规范行政工作的制度体系,建立严格而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程序,培养他们工作认真、严谨、求实、勤奋的工作作风;另一方面,辅以有效可行的激励机制,增强行政工作的吸引力和行政队伍的稳定性,通过建立各种制度,创造有利于行政人员职业道德形成的优良环境,从而使他们可以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每天的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行政建设的健康发展。于此同时,还可以做一些制度上的改革创新的尝试,比如教师、行政轮岗。在不会影响到正常的教学及工作秩序的情况下,让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交换一部分工作任务,教师兼任一些行政工作、行政管理人员兼任一些教学相关工作。这样不仅使教师与行政管理人员相互了解对方的工作,提高了个人能力,同时,也让大家通过自身地体会,更加地理解对方的工作,使得将来的工作沟通更加地顺畅。

3、加强协调各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高职院校中的行政管理部门被分为很多的职能部门来分管学校的各项具体行政事宜,这些职能部门的设置及权力分配是否合理也直接影响着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在高职院校中,大部分部门之间并不存在着明确的隶属关系,但是每个部门都有行政执行者以及决策者。当一个行政管理事件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完成的时候,就需要各部门的决策者坐到一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及具体部署,再由执行者来进行具体工作的实施。但是各部门之间在相互配合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与缺陷,那就是在处理一些行政管理事件时由于沟通不够顺畅、任务分配不够明确,导致过程拖得过长。在各部门进行配合时一定要做好事前的协调工作,把不必要的工作流程尽量地精简,这样无疑能够节省出一定的时间,并且在实施管理的时候效率也会更高。但需要注意的是在精简的过程中也要遵循着脚踏实地、认真务实的办事原则,不能因为提升管理效率而产生管理质量下降的现象,在此过程中也不能盲目随意地进行,要在不改变其事物正常规律的情况下进行非必要过程的精简及调整,这样才能提高办事效率。

作者:钱书成 单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三)

一、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机构繁杂臃肿:我国现行设置的高校行政管理机构,基本是参照政府行政模式,仿照政府机关的机构建构的,管理方面仍然沿袭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致使高校少则十几个部,多则二十多个管理机构,呈现管理层级过多,机构臃肿,一旦出现问题,易出现推诊扯皮现象,不仅增加行政管理成本,还造成管理混乱的不良影响。

1.2管理方式落后:目前,众多高校仍实施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思路,采用逐级管理的方式,管理者观念陈旧,办事墨守成规,落后的管理方式抑制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师生员工创新能力的发展,影响高校整体发展,降低了组织效率及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高校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

1.3服务职能严重不足:高校行政管理的服务职能是指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职工服务和为学生服务的工作态度,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服务意识淡薄及服务态度轻慢,甚至出现有偿服务现象。

1.4行政、教学职责不明:目前,很多高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要求部分教授、博导在教学科研的同时担任行政职务,“双肩挑”使得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潜心于教学科研工作,也无法实现从学术骨干向管理内行的角色转变,无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效率。

1.5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年龄结构欠合理,学历也不够高,年龄较大者没有经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基础理论和管理知识的学习,现代的管理意识、理念和业务素质等都难以适应现代行政管理岗位,其业务能力和职业素质函待提高。

二、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对策

2.1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将管理的重心放在服务上,切实为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办实事,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

2.2建立健全行政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学校实现高效管理的基本条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使管理人员依章履行职责,实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确保高校行政管理目标明确、制度齐全和纪律严明,提高各行政部门管理人员依章管理的能力,为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积极性、创造性和服务质量。

2.3理清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各高校需进一步明确教学研究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各自职责,划清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界限,认真处理好教学科研及行政管理两方面的关系,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有效的合力,促进学校快速稳定的发展。

2.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选拔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引入竞争机制,定编定员,精简机构,实行岗位竞聘机制和优胜劣汰,实现人事相宜、人尽其用,此外,要加强绩效考核,激发行政管理人员的进取精神,从根本上实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生动活泼的良好局面。

2.5提高管理者的专业素养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确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建立完善的学习机制,善于总结,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切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各高校需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管理队伍培训计划,培训目的要明确,培训形式要有针对性,目的使管理者具备广博的文化素质和过硬的业务素质。

三、小结

总之:行政管理作为一项具体而细致的工作,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明显,这就要求高校各行政部门管理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应牢牢树立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观念,通过自主学习和培训指导,丰富相关管理知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工作效能,从而实现管理效率的最大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和保障。

作者:王红霞 单位:西安体育学院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