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的问题及措施3篇
(一)
一、外贸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1.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资金管理的有效控制,资金流失浪费严重。现阶段我国多数外贸企业在国外收汇资金风险管理和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缺乏主动意识和经验,很多外贸企业在对外贸易财务规则方面没有吃透,使企业吃了很多“暗亏”。尤其是很多企业在交易风险上的微小懈怠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比如在成交前不主动了解对方信息,像信用情况、公司情况等,在建立合作关系后也没有主动地对对方进行监督,在出现货款延迟情况后没有主动采取措施完成应收账款的追缴,使得资金难以收回;在国内付款方面,预付货款时没有严格按照审批程序进行,对于企业现存现金管控力度不够,使资金由于闲置、无故占用和流失等被浪费;对于企业现存货物管控力度不够,使得资金呆滞,周转不灵。第二,资金分布过于分散,降低资金使用效益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外贸集团内部各二级单位一般都有独立的会计部门,开设独立的银行账户,这样都会占用一部分资金,使得资金被分割、沉淀和闲置,延缓资金周转速度,降低资金使用效益。并且目前大部分企业财务部门职能做到会计核算,对于企业资金流向无法真正起到监督和控制作用,各个部门之间无法有效联系,企业制定的很多财务管理措施都无法执行,导致财务管理的虚化。第三,外贸企业融资困难,企业无法正常运行。对于大多数外贸企业来说,退税资金如果不能及时到位的话,融资就成了企业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近几年由于信贷危机、竞争激烈、融资管理不善、融资方式单一等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外贸企业融资变得越来越困难,而资金的严重不足、资金链的断缺使得企业从银行贷款更加困难,使企业陷人无止境的恶性循环。
2.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忽视预算管理。目前我国大部分外贸企业对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尤其是管理者没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认为外贸企业不同于生产厂家,受宏观经济政策和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预算管理就是简单地制定个财务计划,没必要单独建立预算体系。第二,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在进行预算编制时,没有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并实现其价值;不能从长远发展的战略角度制定预算指标,导致预算控制体系没有很强的风险抵抗能力;没有强有力的预算考核标准,使预算执行力大打折扣。第三,预算考核和奖励机制不完善。考核评估不够客观,缺乏真正衡量预算业绩的考核标准;执行部「刁过分强调客观因素对预算目标实现产生的阻碍,使得考核机制形同虚设;奖惩机制落实不到位,降低员工积极性,无法确保执行力。
3.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现代企业管理的最主要一方面是信息管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在企业决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程度相对来说比较低,尤其是企业在认识不到财务信息的重要作用,使得财务信息难以和企业其他信息相融相通,企业就很难及时、准确获得进货渠道、流通、交易、运输、市场供求等方面的信息,也就很难做出正确的决断,导致企业在成本管理上的劣势,使得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还有就是在成本控制的手段上方法单一、被动,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汇率波动的影响很大。
二、应对措施
1.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链流通顺畅
第一,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资金的投人、使用和收回三个过程中,首先可以通过合理优化融资结构、降低筹资成本来确保资金投人的通顺;其次可以通过合理选择资金供应对象、合理安排资金占用量来达到确保资金使用和回收顺畅、既保证业务又减少资金占用的目的;最后,加强国外货款的催收,健全催收制度。可以利用合理的银行结算方法积极回收货款,也利用信用保险对国外客户做资信调查和跟踪管理,保证款项的安全收回。第二,加强集团资金管理和利润管理,帮助更大效率的使用资金和资金积累的提升。集团资金可以采用现金池管理方式,成员单位银行账户有资金到账时,该笔资金自动归集到总部现金池账户,支付时,成员单位银行账户与总部现金池账户联动反映,这样便可以盘活沉淀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还可以实现集团外汇资金的统一运营和集中管理。企业加强资金利润管理,促进资金积累的提升也是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除了依靠主营业务产生的利润之外,还可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利用国内外结售汇的汇率价差,通过银行理财赚取汇兑收益,从而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空间。第三,多种融资渠道齐头并进,优化企业资金流通。外贸企业融资不能再单单将目光放到银行贷款上,应该想方设法拓宽融资渠道,一方面企业要重视内部积累、加强内源融资。比如可以利用和合作客户的友好关系,采用预收、应付款自然性融资方式,填补部分资金空缺。另一方面也要争取外部各方面的融资力量,比如通过提升自身信用等级获得更多银行贷款、加强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联系,获取更多融资机会。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银行的融资产品转让应收账款或以单贴现等提前取得出口货款。
2.加强预算管理,确保企业长期的战略发展
第一,从思想上转变对预算管理的认识。首先要有全局性的战略眼光,以企业长远发展为目的,以整合企业所有资源为手段,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和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第二,合理制定预算目标,科学构建预算控制体系。要从全局角度出发,紧密联系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采用先进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以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为原则。尤其是决策层更要做好各个部「刁之间预算目标的协调和配合,从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算目标。在执行时,采用分级预算控制的办法,在建立健全一级预算体系外,针对重要的部门,还要讲预算进行细化配置,进行二级预算,并将预算任务合理分配到各职能部门。还要建立有效的预算管理反馈机制,从而确保预算控制系统的正常运转。第三,建立有效合理的考核和奖惩机制。首先要注意考核标准是为企业长远战略发展服务的;其次考核标准要科学、客观、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第三确保奖惩机制的完善和执行到位,对于预算任务完成成绩优异以及执行不到位的部门和个人,做到奖罚有理有据、清晰分明。
3加强成本管理,确保成本效益最大化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商品成本主要由进价和费用组成,加强成本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加强商品进价的核算和管理,严格把控商品进价,从根本上将成本降到最低。同时还要把控好商品出口外销价格和汇率变动对成本的影响,由于人民币近几年升值幅度较大,可以采取锁定汇率的形式将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能有效的规避成本因宏观环境影响而造成的不可控因素。另外,需要注意出口换汇成本问题,这是考察外贸企业业绩、评估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加强成本管理,核心问题是既要把控商品进价价格最低又要尽力降低运费、仓储费等流通费用,制定定额管理,切实、全面核算出出口商品销售总成本,为成本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撑。
作者:钱芳洁 单位:温州市土产畜产品对外贸易有限公司
(二)
一、我国企业财务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众多。宏观上来讲,包括两大类,第一,理论观念落后,财务管理机制需改革,即缺乏有效的专业团队或决策机构制定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案和机制,这是众多问题的根本原因;第二,人员素质问题,即企业的领导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人员素质,这些问题多针对于私营企业,规模不大,经营方式比较单一,对资金的理解,观念上不够先进,凭经验做决策;对于职员,常出现业务不够专业等问题。
1.投资缺乏科学性
不论国内外,因为过分投资而导致资金链条崩溃的企业不在少数。因为融资问题,不少企业希望获得短期收益,因而较少考虑自身产业规模。对于小型企业业主而言,风险评估不科学,投资方向难以把握,所以,盲目投资问题不可避免。根据09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多种难能过剩的行业,目的就是避免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首先,缺乏明确的盈利目标,在制定企业资金使用计划时,不能考虑全局,在资金成本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上认识不清。目前,我国私营企业数量规模发展较快,但大多数规模较小,机制不全,信息收集与处理不规范,凭经验做决策,决策可靠性低。其次,在投资过程中,事中和事后管理不能及时跟进,资金链崩溃,导致资本浪费。除此之外,没有一个精干的财务管理团队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导致信息判断失衡。
2.融资困难
根据2012年第四季度渣打银行发布的《中国中小型企业信心指数》表明,信心指数微有好转,但满意度下降。其次,加之自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小型企业在银行借贷的压力下生存,融资难已逐渐成为影响和制约中小型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一方面,部分企业负债较高,融资成本高;另一方面,银行不愿意借贷给风险相对较高的中小型企业,而一些金融中介和担保机构制度不健全,高利贷问题则反映出我国金融体系存在漏洞,国家严厉打压企业非法集资的同时,应同时兼顾中小型企业的融资实际,对国企和银行部门应重新调整政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型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数量规模巨大,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缩小贫富差距的重要作用,地方政府在引导和促进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在决策和制定相关政策时,也同样缺乏冷静分析,盲目发展项目,因而减少对其他中小型产业扶持力度,再加上国家优惠政策没有向中小企业过多倾斜,导致企业融资难,民间资本分布不均,因此,非国有企业长期处于不利地位。
3.企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我们知道,任何企业的经济活动基础是资金运作。高效科学的财务管理能够有效反映企业的运作状况,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信息。就财务部门自身来讲,财务控制力薄弱。主要问题包括现金周转的计划性和时效性。通常表现为资金大量闲置或财务赤字两种极端。即使是大型企业也难免出现上述现象,只是表现的程度不同而已。成本控制问题,企业成本核算缺乏创新,在新的形势背景下,成本控制问题已发展为企业未来竞争的核心要素。对于生产型企业,企业受益与否是由成本和总收益两方面决定的,而理论表明,成本控制要比增加销售更具经济效益,在此不作具体论证,而财务管理并应当简单作为企业的流水账记账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统一。积极参与到企业决策的各项事务中来。近年来,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企业在优化企业部门职能方面做出了重要改革,运转机制形成体系化,但是对于绝大多中小型企业、私有企业来讲,往往没有这种转变,一方面受自身规模制约,另一方面是由领导团队的观念落后导致。
二、企业财务管理对策
1.明确资本运营方向和重点
对于国有企业一方面应加强与国家规划的协调和配合,国有资本的运营支持方向应进一步明确,明确企业担负的国家责任,即一方面,预算收人规模应不断加大,逐步盘活国有资本,达到可以集中解决国民经济建设问题的目标。对于中小型、私营企业,对于政府部门,一方面应加强对其政策扶持力度,切实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应努力调整企业自身管理机制和从业人员素质,减少盲目投资和资金闲置浪费,对于财务部门应发挥其核心职能,即事前预算,事中运算,事后盘算的职能,同时还应与其他部门协调配合,积极制定成本控制方案等。
2.创新理念,形成体系
对于有能力深化自身改革的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企业投资融资改革机制,盘活资本存量、产权明晰、完善产权交易;参照国际标准,逐步加强财务职能部门的作用与地位。
三、结语
总体来说,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但发展水平层次高低不一,尤其是中小规模企业,规模庞大,但存在“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不足。实现资金管理,不能简单依靠政府政策支持,最重要的还是优化产业内部调整、优化经营管理模式、节约成本控制,以提高核心竞争力。
作者:李耀明 单位:胜利油田胜利石油化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三)
一、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监督不到位,没有起到应有作用
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基本上都是流于形式,均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在初创时期基本上没有设立专门的会计监督岗位,大多是由企业会计人员或者企业所有者或其亲属担任该职,缺乏了设立该岗位的意义导致内部监督几乎是按照企业决策者的意图监督,而不是按照会计法规监督。针对刚开始创业的小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外部监督严重缺乏,企业初创期由于其对税收贡献较小,业务较少等原因,不能得到税务部门及其他外部监督机构的重视,严重缺乏外部监督。
(二)财务管理权力集中、企业所有者随意操控
企业初创期多半为个人所有或者合伙人所有,总之是私营性质的,企业的经营者同时为企业的所有者,财务大权通常都被其独揽,可以随意操控,是企业的财务公私不分,随意性很大,无法发挥出其应该具有的计划、预测、决策、控制等职能。
(三)财会管理人才缺乏,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差
企业初创期由于资本限制,通常以业务人才为主,极少高薪聘用专业的财会人员,因此专业财务人才短缺,各企业情形千奇百怪,有些单位是不设会计专岗,由企业所有者会计财管一把抓;更多的则是聘用的会计人员专业素养低,只是单纯会记账算账,甚至还会在这些基本工中出现纰漏;更有甚者,近几年来,一批专门为出创业的小企业做代记账、代报税的公司出现,与很多企业为单纯的雇佣劳务关系,对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等简直是无从谈起。在如上所述的种种情况下,根本就不可能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以及财务管理的科学有效性,更没有办法通过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业务量、利润等做出合理的预测以帮助决策者分析决策和给予投资者事实依据。
(四)企业会计核算机制以及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企业在初创期一般都不会花费时间精力、人力物力去建立健全的,能有效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财务会计管理核算机制,通常局限于少数人员简单地记账、算账、管钱,应付外部报账的需要,财务管理在企业风险管理当中应当起到的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
(五)会计造假普遍、财务违规违法现象严重
许多企业在初创期资本不充足,业务不成熟,存在大量需要投入资金的方面,因而很有动机进行会计造假。另外,企业初创期财务会计管理力量薄弱,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加之外部监督不力,致使企业财会违法、违规现象严重。很多企业都直接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乱搞非法筹资和非法投资;胡乱摊销企业各项成本以及发生费用、私自调动项目;为了偷税漏税或其他非法目的而在会计凭证、账目上故意弄虚作假,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者。这些会计信息的失真与初期账目的混乱,给后来的投资者造成误导。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财务作假的歪风大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六)企业融资能力差、风险控制能力差
有数据表明80%的企业在其初创期会计报表不真实或者根本就没有会计报表。另外,企业本身在初创期就是高风险期,很多银行等投资机构不愿意向他们发放贷款,再加上一些企业存在逃避银行贷款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严重降低了这些企业的资信等级,使投资机构对其缺乏信心。
二、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环境和机制
1.建立健全的企业内控制度
很多企业,无论国外还是国内,在初创时期都具有明显的家族性质,主要表现为,企业管理人员主要是家人或朋友,并且都身居要职且身兼数职,甚至是互不相容的职位,如会计与出纳;另外,还表现为决策独断专行,缺乏科学依据,因为权力由少数利益相关的家族成员掌握。并且,企业所有者往往不具备财务管理或会计核算等专业知识,没办法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极有可能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不足等情况的发生,降低企业的资信等级,影响今后的投融资项目。鉴于此,企业初创期就该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将经营权与所有权分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制改造,解除家族制对其发展的束缚,进行所有权结构调整,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这样才能提高信用水平,增强融资能力。加强公司治理是完善财务管理的必要基础。
2.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在企业创设之初,企业所有者就应该认识到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及早地建立一套合乎法规且适合自己的会计核算体制和内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设立专岗专位,安排专业人才入职,且定期地安排相关人员,包括自己在内进行财务知识以及相关法规的培训。坚持不乱做账不做假账的原则,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心。
3.企业初创阶段的融资管理
企业在初创阶段,总是难免需要向通过各种方式筹集资金,企业在做筹资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企业未来的偿债能力、业务发展等,确定适当规模的筹资规模。正如大家所熟知的那样,融资是需要付出代价,支付各种有形或者无形的成本的。如果,融资规模过小,显而易见,融资成本将很难被有效地摊销,不划算且可能无法有效地完成企业的阶段性目标和大型项目;相反的,如果一味图钱多,融资规模过大的话,会造成企业总的融资成本总额过高,造成企业高负债的局面,也会导致资金的浪费。
4.企业初创期应谨慎投资,注重投资风险管理
企业初创阶段,资金实力并不雄厚,所有资金应该用在刀刃上,不应该以投机为目的,随意投资,造成资金的浪费和业务分散。当企业着实遇到比较有牟利空间的项目,考虑投资的时候,应该以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来分析企业在目前的形式、所处的阶段下的风险承受能力,再全面考查意向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之后,再做决策。另外,个人投资者遵循的分散风险这一理论仍然适合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型企业,并尽量进行中线或短线的投资,确保主营业务的现金流需求。而对于高风险和资金量需求占比很大的项目,建议主动采取回避的态度。
(二)加强外部监督机构对企业初创期的财务监管
从外部监管的角度来分析,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加强对企业初创期的财务监管。首先,健全会计法规,加大惩治力度,减少企业初创期财务管理的随意性。通过立法确立会计主体和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以规范创业企业相关人员的财务管理行为。其次,加强政府监管,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财政部税务部门以及审计部门都要各司其职,尽到监管责任。最后,还应该强化中介机构的社会监督作用。充分发挥会计中介机构对民营企业会计信息的社会监督职能,让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民营企业外部监督的主导力量。同时,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进行监督,促进会计中介机构提供客观、公正的社会服务。
作者:王旻轲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5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