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英语教学革新探析
一、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学习的特点
(一)英语水平差异大
学生们本科毕业时间长短不一,有些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已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有些学生甚至没有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另外,在各自的工作环境中学生应用英语的机率和层次各不相同,有些学生是在外资或者合资企业中工作的,主要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对英语各方面的掌握程度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有些学生由于工作中涉及英语的机会较少,导致其英语水平逐渐退步,在听、说、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
(二)学习目的差异大
由于学生们来自不同的企事业单位,虽然总体目标都是希望通过在职学习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自身素质,但具体的预期目标和要求还是有较大差异的,例如有些学生想通过再学习后,能提高英语的交流能力;有些学生想提高英语的阅读能力;还有些学生只是为了获取学分。
(三)学习时间难以保证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年龄是偏大的,大多数人都有工作和家庭,他们在学习时必须考虑工作、学习、家庭三方的平衡关系,导致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英语学习特点看,目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英语课程存在如下问题。
(一)教学大纲与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不相适应
与一般硕士研究生相比,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更注重语言技能的实际应用。学生之间由于各自专业和工作岗位的不同,对英语学习的目标和要求也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大纲安排上必须做到“点、面结合,专、通结合”,不能直接照搬一般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教学模式与学生的需求不相适应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的特殊性,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行的教学模式仍然把英语作为一门知识型课程来看待,教学重点往往放在讲授英语语法和词汇等语言方面的知识上;教学方法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模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难以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材上,必须将重点放在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在教学方法上要从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讲授转变为以学生和学生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为中心的双向交流和引导上。
(三)存在课程教学时间短与任务重的矛盾
目前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英语教学面授课时通常比较少,大都集中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学生期望的教学活动与教师的课程安排不容易合拍,导致教学效果差。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面授时间,引导学生处理好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关系,是摆在教师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一)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
针对目前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以《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要求》为指导,结合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自身特点,采用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学习理论开展英语教学活动。该理论最早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r)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他强调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主义的方式获得知识。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自己根据已有经验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并不取决于其记忆讲课内容的能力。笔者以此理论为指导,在实际教学中,要摒弃只讲授语法和单词的、机械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取而代之以实际运用为主的、主动实践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法。
1.调整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
机械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对语言交际能力的需求格外突出,而一个人语言交际能力的高低不能仅用词汇量大小和语法知识的多寡来衡量。有调查资料显示,人们在社会交际过程中时间上的分配为9%用于写、16%用于读、30%用于说、45%用于听,由此可见社会交际能力最重要的方面就是语言交际能力,也就是“听”和“说”的能力。此外,由于机械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业务的特殊性,学生提高英文阅读能力的愿望也十分迫切。因此,在教学内容上,笔者选取《工程硕士研究生实用英语教程》作为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的基本教材。教材的内容涉及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面对的技术、商务交往和管理等方面的话题,并兼顾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际要求,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例如,教材中选取了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娱乐技术中心的联合创办人Randy Pausch生前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讲作为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在完成听力后,对演讲的内容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此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针对机械工程领域学生阅读能力强的特点,笔者在教材选取上选了一篇专门为宇航员开发的、在失重状态下操作的设计说明书等作为阅读材料,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摒弃了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只注重传授语法知识的教学方法,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以模拟实际应用为主的交互式教学方式,着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以及在实际交际活动中应用这些技能的能力。首先,笔者针对本单元话题涉及的基本词汇进行前期导入,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词汇的同时产生相关联想,引发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学习兴趣。其次,进行相关话题的“暖身听力”训练,过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听力前活动”,主要介绍听力材料的语境、背景知识、听力过程中的难点问题等;第二阶段是“听力主活动”,内容为符合本单元话题且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对话、演讲或自述;第三阶段是“听力后活动”,包括检查学生对所听内容的理解和完成练习的情况。学生要围绕所听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口语交际训练根据讨论内容可采取自由组对或小组的形式进行,学生针对主题话题展开讨论、交流各自观点和见解、完成某项任务、达成某项协议、做出某项选择或判断,并选派一名代表将本组讨论的结论以演讲的形式表达给整个班级,锻炼学生口语交际与公开场合演讲的技能。听说训练结束后进入快读部分,主要训练学生快速获得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英语阅读状态,并为后面的精读部分学习做好准备。精读部分则通过阅读和练习题提升学生语言阅读能力,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预习、报告与讨论、练习在预习阶段,笔者根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的特点,采用“三步预习法”:一是快读,让学生迅速浏览一遍全文,对文章的体裁、语境和中心思想有个大致的了解;二是全面理解,通过文后附带的词库,在快读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弄清楚文章的每个词和每句话,达到全面理解的目的;三是总结出每段的段落大意,并分析段间逻辑关系,从而把握文章脉络,对文章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预习完成后,进入报告与讨论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不是教师设计的,而是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己发现的,这些问题才是教师教学的重点。解决问题后,进入到练习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围绕这些问题让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对英语写作技能的训练,主要分为翻译和写作2部分。翻译部分主要进行一些实用翻译技巧的讲解,首先从词义的引申、替换、增减开始,然后到各类从句、主动和被动句的替换,肯定和否定的替换,再到强调结构、比较结构,折句和合句,顺逆译,一步步由浅入深逐渐提高学生实用英语的翻译水平。另外,在每一阶段教师都会让学生针对相关翻译技巧进行对应的英译汉和汉译英练习。对于写作部分,教师则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针对学生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写作题材,如求职简历及附信、公司简介、产品介绍、用户手册、行程计划、推荐信、投诉信、邀请信等,开展实用写作的练习,并就写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讲评和改进。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1.利用多媒体课件开展课堂教学
将多媒体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一些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表达的内容或无法观察到的现象,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出来。通过语音、视频、图片、动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感官的综合刺激,营造出逼真、形象的英语学习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使用英语获取知识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把自己心中所想所学主动的表达出来,提高学生英语的实际交际能力。
2.利用网络资源推动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笔者在英语教学中非常注重向学生传授英语学习的方法。通过MSN、QQ等聊天工具和Email等网络通讯方式,笔者及时与学生交流和探讨,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并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培养其语言交际能力。总之,笔者针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用英语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教学体系,使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帮助者,从听、说、读、写等方面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康峰 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5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