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转移教学研究
一、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根据调查发现,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越深,对知识的概括性就越强,迁移的速度也就越快,所以,迁移是在对知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有效地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迁移。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知识进行概述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知识进行概括时,通常会对知识中所包含的信息做进一步的加工,不仅强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容易实现对知识的迁移。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单纯的模仿实现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对计算机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却很模糊,从而导致学生在实践中不能更好地对知识进行迁移。因此,教师在讲解了相关知识后,可以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概述,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为学生讲解Office的操作程序后,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实践操作,并且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陈述或者是默写出Office操作的程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为知识的迁移奠定了基础。
2.运用变式的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变式教学方法就是指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转化,使学生能够透过现象抓住问题本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通过变式教学,使学生学会了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计算机相关概念、原理的理解,而且也防止了固定的思维模式所带来的思维变迁。例如,计算机中被删除的内容通常都会存在回收站中,如果需要还可以还原。如果教师仅仅为学生讲这些内容,学生就会认为任何内容被删除后都可以保存在回收站中并且还可以还原。但是当移动硬盘、软盘等和电脑连接时,被删除的内容就无法保存到回收站中,并且也无法还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变式的教学方法,打破学生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而更好地实现知识的迁移。
二、加强对学生迁移心向的培养
迁移心向就是指一种积极的迁移思维和迁移意识。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引导学生做好迁移的准备,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框架,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通常,学生思维模式的形成,能力的提高都与教学密切相关。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吸收新知识,了解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实现较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将迁移理念融入到备课和授课等各个环节,通过设置情境、有效评价、合作交流等教学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迁移意识和迁移的能力。其次,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迁移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运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了人类发展的必备工具。因此,在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到计算机的各种知识,从而使学生形成了“学以致用”的思想,积极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进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最后,重视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随着计算机运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已经成为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工具,同时其他学科的学习又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提供了有效的补充。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传授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使学生树立了对计算机学习的信心,进而培养了学生的迁移意识。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迁移教学方法对中职学生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有效地促进了职业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薛峰 单位: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5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