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与预算会计相结合的模式分析

2021-05-25 23169 预算会计论文

一、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一)高校内外环境的改变是改革的外因

1.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近年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重大变革主要包括:(1)部门预算。要求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即高校预算也应包括在独立核算的基本建设项目收支预算和后勤预算;(2)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要求一个基层预算单位开设一个零余额账户,高校必须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以反映零余额账户的信息;(3)政府集中采购。政府采购制度下相应款项按照预算及采购情况直接拨付供应商,相应业务核算也随之变化;(4)收支两条线。规定高等学校的预算外收入要上缴财政专户,实际上已改变现制度中对预算外资金的处理规定。

2.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高校筹资方式的改变上世纪9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这引起了高校筹资方式的改变。包括:(1)高校办学体制由政府完全控制向高校自主管理倾斜;(2)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启动;(3)全国高校基本完成了招生并轨和学生缴费上学改革,学费收入成为重要经费来源之一;(4)随着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扩张和新校区建设,高校的银行贷款规模也急剧扩大。

(二)高校现行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是改革的内因

1.收付实现制无法准确核算收入和费用(1)高校实际已经承担但尚未支付的隐性负债,在账簿和报表中无法体现,不利于防范高校财务风险;(2)只能确认已经收到的学杂费、住宿费等收入,不能提供应收学费总额和尚未收到学费的信息;(3)跨年度的收入和支出在现金实际收付时确认,无法在不同年度分摊,导致错误处理年终结转事项和事业结余不实;(4)收付实现制下不区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2.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提供信息不实(1)现制度中规定固定资产不提折旧,也不提减值。这会造成资产与净资产信息失真、教育成本核算不实、后勤企业使用固定资产补偿困难、无据可依等问题;(2)5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6第五条规定: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作为教育培养成本的一部分,这显然与现制度不符;(3)现制度对于无形资产及摊销虽有规定,但操作性不强。

3.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开核算,形成一个单位两个会计主体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有关基本建设投资的会计核算,按有关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制度。这一规定造成高校基建会计独立于高校事业经费核算之外,客观上出现了一所高校内部两个会计主体的滑稽现象。高校基本建设资金涉及的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核算混乱,不利于基建成本和自建固定资产的核算。另外,期末时高校需分别编制两套会计报表,可每一套却都不能独立反映高校资产、负债和收支的全貌。

4.会计科目不能满足需要现制度会计科目设置过于简单:(1)不设反映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折旧、摊销、减值相关科目,无法反映资产真实价值;不设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无法核算出售、报废、损毁固定资产业务;(2)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背景下,涉及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等会计科目在实务中已经应用,但现制度却没有具体规定;(3)只设借入款项科目,混淆了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难以准确评价高校偿债能力;(4)大量基建工程因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不能列入学校资产。

5.财务报表体系复杂,但提供信息过于简单(1)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高校报送的各类主表、附表、补充报表多达2张,其中有7张表涉及收入支出情况,内容互相重复;(2)资产负债表由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支出五要素组成,混淆时期指标、时点指标的区别;(3)报表体系庞大却缺乏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情况信息,更无法反映债务的使用和还本付息情况;(4)历史原因造成高校财务报表仅需要满足政府对信息的需求,没有建立公开披露制度;(5)现制度并没有规定高校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无法提供高校和独立核算校办产业的综合财务信息。

二、我国高校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结合的模式选择

现阶段,国内关于会计核算模式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实务界主要赞同通过修补现行预算会计制度来提供两套信息;理论界主要赞同新设统一的高校预算会计制度和高校财务会计制度。笔者认为,应当围绕适度分离和整合的原则,重构高校预算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通过相关的协调机制和信息系统,实现这两种制度的结合模式:即制度上分离,核算上融合,报告上分离。

1.制度分离。在高校会计制度设计上分别构建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两套制度;在会计核算基础上预算会计仍采用现金制,财务会计则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以提供成本、绩效等信息。

2.核算融合。在日常会计核算时,通过设计一整套包括预算会计科目和财务会计科目的科目体系,当两者的会计处理是相同的业务时,则按照财务会计的规定进行日常会计核算,月末汇总后结转至预算会计体系下的账簿体系;当两者的会计处理是不同的业务时,分别按照财务会计体系的规定与预算会计体系的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月末,根据汇总结转的和单独确认的预算会计账簿体系编制预算会计报表。

3.报告分离。在报告环节分别提供预算会计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分别满足内外报表使用者的不同信息需求。高校预算会计和高校财务会计的有机结合,必须通过信息的协同,实现功能的协同。两者协调的取向包括会计基础的协调、会计要素的协调、会计科目的协调和会计报告的协调等。

三、我国高校财会计与预算会计结合的路径分析

预算会计体系应按照财政管理的现行规定进行设置。由于高校的日常会计核算以财务会计体系为基础,预算会计体系下不需要设置完整的会计账簿,只需要按照收付实现制反映高等学校的收入和支出。为此,预算会计体系只需要设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累计净结余四个总账科目。

1.预算收入科目核算的内容该科目反映高校按收付实现制确认的全部收入。为了简化预算会计报表的编制工作,预算收入的确认口径应尽量与财务会计的收入确认口径相一致。前已说明,财务会计体系中财政性资金收入和科研事业收入的确认采用收付实现制,与预算会计体系中财政性资金收入的确认一致,不存在差异。而两者收入确认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为非财政性资金收入的确认,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的确认、长期债权投资收益的确认等。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和长期债权投资收益在高校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且为非财政性资金,按照重要性原则,预算会计体系的收入可以按照财务会计体系的收入直接确认,不再调整。高校确认的预算收入,应借记预算结余科目,贷记预算收入科目。

2.预算支出科目核算的内容财务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在支出确认中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的支出确认方面。财务会计体系中,这些方面的支出不确认为费用,以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方式确认为费用;相反在预算会计体系中,这些方面的支出确认为支出,而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则不再确认为支出。高等学校采用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应在实际支付租赁费时确认预算支出。高校取得无形资产,用于事业活动的无形资产价值一次摊销和经营活动的无形资产价值分期摊销。而在制度改革后,应统一会计政策,实行与购置固定资产相一致的会计处理方法,将取得无形资产发生的支出,在预算会计体系中,确认为预算支出。高等学校确认的预算支出,应借记预算支出科目,贷记预算结余科目。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编制预算会计报表,还应在上述预算收入、预算支出总账科目下,按照政府收支分类中的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设置二级科目。

3.预算结余科目在预算会计体系中,属于平衡性科目,反映高校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的差额,其经济性质表现为高校未来可以使用的资金。

4.累计净结余科目。反映高校累计资金结余的数额。年末,高校应将预算收入与预算支出科目的余额转入累计净结余科目,借记预算收入科目,贷记累计净结余科目;同时,借记累计净结余科目,贷记预算支出科目。结转后,预算收入科目和预算支出科目应无余额;累计净结余科目的贷方余额应等于预算结余科目的借方余额。

作者:廖开锐 单位:广东省教育厅基建财务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