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者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探讨

2021-05-25 21012 教育培训论文

一、我国文化志愿者发展现状分析

(一)现状

当前,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全面建设和发展,志愿者事业也随之迅速发展壮大。在一些大型社会活动中,如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中,志愿者均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由此也掀起了志愿者活动的阵阵高潮,大型活动为志愿者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对志愿者工作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它得到了政府、校方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队伍力量在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明确新形势下志愿者的定位,实现志愿者工作的专业性、有效性,并规范志愿者工作体系,建立从培训教育到组织、服务一体化的长效机制问题日渐突出展现在人们面前。在一些社会活动中,如博物馆建设与开放、地区发展支援等方面,志愿者进行了细分,更加具有针对性。这实际上就反映了一种社会的进步,也对志愿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文化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动机也表明建立文化志愿者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重要意义,笔者曾对上海某高校文化志愿者296人做了调查,结果如表1。表1文化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动机回报社会丰富经验提高技能认识朋友帮助他人其他人数1219475414322百分比30.5623.7418.9410.3510.865.56表1说明,多数人参加文化志愿者的动机相对单纯,但是对文化志愿者进行系统的教育培训以此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对更好地完成志愿服务也是很有必要的。

(二)原因分析

我国文化志愿者事业起步较晚,发展时间短,发展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

1.志愿者服务队伍的结构不合理。志愿者服务队伍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专业性较强的人才支撑。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人员结构以中老年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等为主,没能把社会热爱文化的人士吸收进来。并且,因为对志愿者的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等不够科学合理,导致一部分志愿者的文化服务能力不高,服务效果不太理想。

2.志愿者服务队伍机制建设不完善。其注册、培训管理、考核以及表彰、奖励等制度,虽然已经建立,但是还不完善,制度作用不明显,没能真正发挥出制度机制对其持续健康发展应有的推动作用。这样就会使文化的志愿服务呈现出短期性特征,不能形成长期文化志愿服务机制。

3.资金不足。资金的短缺是制约大部分志愿服务开展的重要原因,文化志愿服务也不例外。现阶段,文化志愿者组织大部分是文化部门进行组织并设立的,并依托其建立服务网络,但是其自身经济实力有限,从而使文化服务在基础设施、组织建设、活动的开展等各方面受到资金制约。

4.宣传工作不到位。虽然各地的文化服务活动得到了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支持和鼓励,自身也做了宣传,但是无论在广度还是深度上都严重不足。资源的整合不足,宣传的形式单一、力度不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不够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致使一部分公众对其认识不足甚至是误解,不利于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发展壮大。在所有这些原因中,对志愿者的培训教育机制不完善,缺乏长效机制,无疑是文化志愿服务事业落后的重要原因。建立健全培训教育长效机制,使其常态化,才能加快发展我国的文化志愿服务事业。

二、构建志愿者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长效机制就是指能够保证所制定的制度方针长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效的制度体系。文化志愿者有进行志愿服务的机会和动机,但由于缺乏坚持的毅力、缺乏完成相关任务所需的技能与手段,仍然难以最终达到进行志愿服务的目标。所以,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志愿者志愿服务的培训班或者组建培训基地,开设与志愿服务相关的课程,同时邀请专家或学者或资深的文化志愿者进行授课,传导志愿服务技巧。对志愿者有针对性的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和培训:一是对广大文化志愿者应当加强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组织纪律方面的教育。市场经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严重侵蚀了人们单纯的心灵,削弱了大众的斗志,减弱了人们的组织和纪律观念,给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在这样的条件下,应当对文化志愿者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养成“遵守纪律、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优良精神。二是要对文化志愿者进行加强技能的指导和培训,提高他们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文化志愿者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志愿者活动并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所以资金没有保证,想要构建志愿者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最基本的是要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如此,方能保证志愿者培训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现在的文化志愿者的培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政府主导,政府应当继续坚持稳定的投入机制,另外,还应积极拓宽资金来源,通过企业拿一些、向上争一些、培训机构让一些、社会筹一些等多途径来建立文化志愿者培训的专项基金,为培训经费提供保障,此外还可以多鼓励高校积极展开志愿者文化培训,通过制定一些切可实行的激励政策,积极宣传志愿者文化,志愿者通过自身活动赢取社会好口碑等等方式,扩展文化志愿者的影响,从而带动更多的人把资金投入其中。

(二)保证教育培训资源

一是编写并出版《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及加强志愿者公益文化服务能力等方面的书籍,使教育培训有教材,知识的传播以教材为媒介,教材是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教材的编订必须融志愿者服务的知识、参与组织、管理技能为一体,给予志愿者相关知识及操作实务方面的指导。二是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的专题网。网络时代,信息无处不在,专题网的建设,是对教材的一个补充,志愿者可以从中交流服务心得,从中获取教授视频等培训资源,同时参与其中精品活动或者是网上答疑活动寻求志愿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另外获取最新的大型活动相关消息。三是聘请素质专业程度高的教师,为文化志愿者提供更为全面细致的指导。教育培训资源丰富之后要做的一个工作是整合,可以做的工作有很多,包括文化志愿者专业的设臵,也使其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同时保证适应社会需求,此外,有必要整合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使之成为社会共享的公共资源。

(三)构筑专业化培训机制

文化志愿者的培训贯穿通用培训、专业培训、岗位培训三大部分,首先是通用培训,通用培训一般由志愿者服务组织实施,以培训志愿者急救技能、为特殊人群服务技能或者是普及一些医学常识为主,同时灌注志愿者精神。其次是专业培训,专业培训主要是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承担,志愿者的培训需求和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要相衔接,志愿者根据兴趣所在或者选择不同的专业,这样就增强了志愿者的“专业化”程度。最后是岗位培训,由志愿者服务团队承担施行,实质上实现了志愿队管理的有序化,培训包括岗位的业务流程、团队管理等等,志愿者身份不确立,有统一标识。

(四)搭建实践平台,拓展工作平台

志愿者只有参与到活动中去,才能实现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完全转化,想要培训一些优秀的文化志愿者,搭建一个公益文化服务实践平台必不可少,在这之中要坚持项目化、精品化、基地化、专业化的工作思路,鼓励并支持志愿者服务项目的实施,同时聘请兼具专业知识和服务时间的教师指导,加强多方沟通,为志愿者实践提供机会。我国现在的文化志愿者活动主要是点式分布,服务也只是集中在某一个大型活动举办阶段,不够常态,搭建实践平台之后还需要扩展志愿者工作平台,由点到面,在志愿者活动站的基础上,搭建基地,进而形成一个阵地,扩宽活动范围。

(五)理顺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

近年来我国文化志愿者队伍在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人都有意识去参与志愿活动,但是,与此相对应的,健全的培训管理组织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志愿者水平显得参差不齐,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志愿活动暂时都还只是停留在自发的阶段,而不是自觉的阶段,这些直接导致了志愿者对工作职责、服务技巧、工作流程了解的欠缺,服务达不到效果。社会对于文化志愿者的要求要比一般的志愿者高许多,但是很多文化志愿者高、精、专的专业志愿服务不够,不具备区别于其它形式的志愿者的鲜明特点。想要使文化志愿者教育培训长效、有序展开,必须注重理顺组织体系,明确职责分工,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在学校层面,主动建构党委统一领导,宣传、教学、财务、后勤等诸多部门之间的配合,同时设立专门的负责人员;在市级层面,需要与社会工委、团市委等之间的联系,相互协商,推进信息及资源共享,将志愿者活动与“社工”工作结合起来,为志愿者提供实践培训平台,拓宽服务范围;在培训机构层面,应保证培训体系的完善,分步骤地进行培训工作。另外,从总体来说,国家应制定和完善文化志愿者服务章程,健全规章制度和指导文件,使教育培训规范化、常态化。

(六)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考核检查

文化志愿者相对于其它的志愿者专业素质要求更高,所以培训应该更具备针对性,目标性,实行目标管理,构建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是保证文化志愿者教育培训长效机制的关键,考核内容应该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志愿者服务的数量、策划、团队精神等等,在培训之后,对于优秀的志愿者应给予积极表彰,而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就应当适量淘汰。此外,要特别关注考核和评估内容手段的针对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根据对文化志愿者的目标要求,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规范的评价标准。在对志愿者考评方式的选择上,应该把志愿者监督管理机构的评议、志愿者的自评、服务对象的评议这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将服务对象的满意与否作为评价志愿者最根本的标准。按照综合的评议结果,对工作表现尤为优秀的志愿者予以奖励,对仅仅走过场而未达到实际目的的志愿者予以批评和教育,并且令其限期改正,否则将取消其志愿者资格。

三、综上所述

文化志愿者事业的发展是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想要扩充文化志愿者队伍,使我国志愿者事业更上一个台阶,构建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是必然选择,教育培训机制的构建不是一时一地一人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多方的努力,更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尝试与创新。建立文化志愿者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应当用良好的制度予以规范培训机制的运作,提高文化志愿者的能力和素质,并且将志愿服务中已经形成的优秀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并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使文化志愿服务真正成为精品工程和民心工程。并且通过长效的志愿者教育培训机制的构建,使得志愿者的服务素质处于一个相对专业的水平,最终使文化志愿服务事业永葆生机。

作者:徐爱丽 单位:上海体育学院思政教研部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