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古代文学的点拨教学方法
1、知人论诗
在讲解杜诗时,我引领学生还原杜甫漂泊西南的辛酸,感受他的饥饿,他的丧子之痛等等,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明白“丛菊两开他日泪”一句包含着怎样复杂的情感。这样一来,学生怎能不被打动呢?同样,我们要了解陶渊明生前的物质生活多么困窘,官场生活多么不如意,在了解了精神的困境和现实的惨淡对他的双重压迫后,我们才会觉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十个字包含了陶渊明多少辛酸和无奈,在毅然决然之下又隐藏了他怎样的不甘心。还原诗人自身的情感、经历,并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对他创作的影响。众所周知,系统介绍是点拨指导、鉴赏诗歌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我在介绍作者时,一般不会一带而过,而是作些详细地讲解,包括一些细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从而理解作者的情怀,进而形成共鸣。我们如果不能还原作家的生活经历,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就只能是片面的,以偏概全的。
2、展开想象的翅膀
用自己的语言或者用简笔画来勾勒画面。古典诗歌中的景色描写或情境描写总是能够表现出勾人心魄的美。在教学中,我们要善用点拨,巧用点拨对重点和关键词句作点化、指引,找到切入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入到作者塑造的意境中去。点拨是引导学生领悟古典诗歌意境美的关键手段,通过点拨,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到作品意境中去,感受古典诗歌之真,体悟古典诗歌之美。记得我在上《归园田居》的时候,先是请会画画的同学上黑板用线条勾勒陶渊明笔下的田园风光,然后再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绘,进行点缀。这一环节学生不但体会到了田园的静谧之美,更体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之美,同时对陶渊明的生花妙笔也是敬佩非常。
3、化抽象为形象
如果和美产生了隔阂,学生就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点拨,给学生一个直接的刺激,引发他们的思考,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样既能“激趣”,也能“得趣”。例如,有些诗歌的画面感很好,非常适合我们用画面去展示,《沁园春·长沙》(现代诗歌,但仍是古诗体裁)就是一例。当“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画面在屏幕上出现时,同学们一下子就被画面上色彩热烈、鲜艳欲滴的壮美秋景吸引住了,仿佛顿时豁然开朗,原来秋天可以如此之绚烂,可以如此之华美!与此同时,对毛泽东的诗歌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
4、将心比心
自己动手才能更加深刻。诗歌的巧妙之处,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冷眼旁观或详写笔记都很难感受真切,所以有时我会让学生仿效“香菱学诗”,自己动手写作古体诗(很多老师认为不可取)。我认为只有当他们拿起笔却又落不下去时,诗歌的灵巧之美才会让他震撼。如果他落下笔来,那更值得欣慰,因为那样的学生会更热爱诗歌,这时老师适当加以点拨,那就会给学生打开一扇门,一扇通往他们个人诗歌王国的门。总之,我认为古典诗歌教学不能仅仅服务于考试,不能仅仅局限于字、词、句,我们的目标应该更远,应该去接近,去触摸诗歌的本质美。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老师的勇气,更需要正确的点拨教学法。如果我们真正做到这些,即在古典诗歌教学中不那么急功近利,运用点拨尝试着返璞归真,那么或许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会在我们这个古老的诗歌王国再获新生。
作者:张艳萍 单位:湖南师大附中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4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