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今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的方式
一、依托购机补贴政策,为农机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是国家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重大举措。随着中央财政对农机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宜丰县抓住这一机遇,严格管理,阳光操作,充分发挥补贴资金的政策引导和拉动作用。近几年国家投入补贴资金2500多万元,直接引导和拉动农民投资农机8000多万元。截至2012年底,宜丰县农机总拥有量达到51200台(套),总动力达到61.23万千瓦。其中拖拉机679台,收割机647台。购机补贴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购机负担,从而调动了农民购置农机、使用农机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踊跃购买使用农机使得该县农机装备整体面貌焕然一新,农机总拥有量和总动力大大增加。各种类型的机具运用在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的同时提升了宜丰县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二、构筑家庭农场平台,推动农业机械升级转换
要实现农业机械的高效率,就必须提高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使用率。大中型农机使用成本高,必须依靠种粮大户和家庭农场才能得到推广。因此,宜丰县通过培育种粮大户以及构筑家庭农场,使农机升级转换。该县适时鼓励农机户兴办家庭农场,以租赁的形式承包其他农户的土地。目前,宜丰县1000亩以上承包户有3户,500—1000亩以上有5户,200亩左右有20户,100亩左右有50户。比如天宝乡农机大户刘清泉,承包耕地1300多亩,购置有工厂化育秧设备,履带式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大中型农机10台,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这些农机大户以家庭农场的形式,集约化、规模化地进行农业生产。由于种植面积大经济效益高,他们有能力购买更多功能更为先进以及更为大型的农机,这些农机的添置使得宜丰县的农机装备质量有了极大提升,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整体的效益。
三、建设农机合作组织,构建农机服务网络
农机户如果停留在各自为阵、孤军作战状态,就会造成农机闲置浪费。组建农机合作社能够好解决局长访谈录17这个问题。截至2012年底,宜丰县共有1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这些专业合作社会员农户实行机器免费使用和维修,并对会员进行培训,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服务网络,为广大农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宜丰县不断把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纳入依法管理和扶持的轨道,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安排项目时,优先考虑农机服务组织,将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向农机合作组织倾斜,给予重点扶持,以增强他们的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农机合作社广泛开展代耕、代种、代收及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项目服务,形成了新型农机服务产业链。例如在全市小有名气的宜丰县二类企业———通达农机维修厂,就是该县通达合作社的维修厂,每年为会员农户维修农机具约300多台,培养维修能手20多名。
四、寻找农机与农艺融合点,解决农机使用中“短板”问题
农业机械化是运用现代科技解决农业生产中劳动强度和生产效率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目前,水稻全程机械化实施过程中,机插秧的使用推广是一个瓶颈,也是全过程中一个“短板”,二晚机插秧因返青时间稍长,影响到成熟时间稍迟,如遇寒露风就造成减产。因此,很多农户不愿使用机插,为解决这个问题,宜丰县采取农机与农艺融合为渠道来解决农机使用瓶颈这一问题,即根据农业种植技艺本身的特点、农机具作业和农机技术运用来弥补农艺上的不足。根据机械插秧的秧苗具有返青时间稍长容易使水稻抽穗灌浆挪后而遭遇寒露风减产这一特点,宜丰县为农机融合农艺寻找最佳结合点,利用工厂化育秧和大棚育秧,把早稻育秧时间提前,这样培育出的秧苗可以比常规育秧更早进行植栽,将二晚稻的抽穗期恢复到正常时期,从而有效避免了寒露风这一问题,目前建立了农机农艺示范区一个。
五、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创建平安农机县
农机安全监督和管理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化事业要很好发展就必须加强农机安全的管理。宜丰县以创建平安农机示范县为契机,积极探索农机安全生产机制,做到创建工作常规化,安全管理源头化,专项治理经常化,示范创建标准化,平安农机普及化,保证全县农机的安全生产。建立“政府负责、农机主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经常会同相关部门,不定期开展督查,摸清辖区内农机安全生产的基本情况,并做到农机安全生产工作底数清、情况明,建立相关基础台账。严把机具入户、年检、驾驶证年审及驾驶人培训关。加强了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力度,修订和完善了《重特大农业机械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组织农机安全监理人员进行了演练,不断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水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陶海林局长也坦率地谈到了宜丰县农机化事业在前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农机装备结构不太合理,粮食机械多,经济作物机械少以及农机新技术引进、推广经费不足等。
作者:吴建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4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