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的发展方向分析
体质是人体整体表现出来的特质,因此,对体质的研究必须而且只能采用整体的方法进行。然而,我们面对的人体是一个组成元素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相互关联极为复杂的超级巨系统,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生命有机体,要想一下子从整体上理解它是不可想象的。通常的做法是,找出这个复杂系统与人们已经了解的简单对象的某种相似性,通过隐喻和类比的方法,使人们达到对复杂系统的理解。这就是复杂性科学建立模型的方法。我们注意到,奠定在古代整体论基础上的传统医学,在建立对人体认识的理论时,不自觉采用的也正是这种方法。
一、基于整体论的不同的传统医学的体质分型体系评价
起源于古代的整体论医学,无论是古代中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古希腊医学的地、水、火、风,还是古代印度医学的气、胆、痰,抑或是韩国医学的太阴、太阳、少阴、少阳,都是以人们所熟知的简单事物及相互间的联系,通过与人体系统的相似性进行比类取象,从而使人们了解和把握人体内部结构、功能和生理病理规律。
在古代,处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采用不同的由简单对象组成的系统,用于类比人体生理病理活动的整体特征,形成了世界范围内不同的传统医学体系,进而衍生出互不兼容的体质分类体系。古希腊时代的希波克拉底,是用血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 4种体液来描述人的体质的。人体个体 4种体液比例恰当,则身体健康。这 4种体液组合的比例不同,则形成了不同的体质:血液占优势的属多血质,黏液占优势的属黏液质,黄胆汁占优势的属胆汁质,黑胆汁占优势的属抑郁质。韩国的四象医学,在《灵枢·通天》“五态人”的基础上,将人的体质分成太阳人、少阳人、太阴人、少阴人 4种病态体质,即多阳而无阴为太阳,多阳而少阴为少阳,多阴而无阳为太阴,多阴而少阳为少阴。把每种类型体质的结构形态、五官特征、脾气秉性、饮食嗜好等同脏腑大小及相关的生理功能、病理特征联系起来,同时与药物的四气阴阳性能相对应,并将日常摄取的饮食属性与体质阴阳结合,由此形成了融预防保健治疗为一体的相对完备的四象体质医学[2]。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基于阴阳五行和脏腑、精气血津液理论,发展了庞大的中医辨证论治体系,不仅能从宏观上辨识人的基本体质类型:气虚型、血虚型、阴虚型、阳虚型、气滞型、血瘀型、痰湿型、湿热型、火热型等,而且可以通过这些基本型的兼夹,确定复合的体质类型,并通过辨证体系对人体状态的进一步区分,把对人体体质的划分和辨识进一步细划到更细的人体各部分或不同方面的功能状态。
从复杂性科学通过隐喻和类比建立复杂系统理论模型的理念来看,用一个我们构想出来的概念系统去描述一个现实系统时,只要两个系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就可以把相对简单的概念系统作为要描述的相对复杂的现实系统的模型,借助于这个概念系统来分析和理解存在于复杂的现实系统的现象和规律。原则上讲,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形色色的现实系统中,相似性是普遍存在的。我们的古人,凭借他们天才的想象力,找出了自然界中人们最熟悉的 5种事物———木、火、土、金、水与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系列的事物和现象的相似性。由此,把这“五行”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作为理解和认知五味、五色、五化、五气、五方、五季等的模型。在起源于古代的中国传统医学中,我们的前人引入了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精、六经、三焦等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具有相应的功能和相互联系的理论模型,并找出了利用这个模型描述的人体生命过程与现实人体实际发生的生理病理活动之间的某种相似性。依据这样的模型,人们就能较容易地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并可以运用它指导我们对疾病和人体异常状态进行有效地调控。依据复杂性科学的理念,与人体系统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可以通过类比,用于理解和掌握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简单模型不是唯一的,甚至我们可以说能满足这样要求的模型是无穷无尽的。就像在传统中医学中有脏腑辨证模型、有六经模型、卫气营血模型和三焦模型;而韩医学引进的是四象模型。现代医学依据整体模型建立体质医学体系,当然可以从零开始,采用隐喻和类比的方法构建一个与以往传统医学不同的人体整体模型,也可以直接引进古代整体论医学的模型为雏型,作为模型研究的起点,毕竟依据古代整体论建立的有些模型经过千百年的验证和发展完善,不仅有详尽的体质分类体系,而且建立了针对不同体质的有效的调控体系。
那么,如何对现存传统医学模型进行评判呢,也就是说选用哪个整体论模型作为体质医学整体模型的雏型呢?严格地讲,我们不能说一个模型对,另一个模型错。选择或评判模型,要看哪一个模型揭示或反映的现实系统的内在规律更广泛、更深刻,哪一个模型具有完善的辨识和调控体系,具有更广泛实际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讲,与现存的古希腊、印度、韩国等传统医学体系及其体质分类体系,中国的传统医学的理论模型及其辨证论治体系对人体生理病理规律的揭示要广泛、深刻的多,且具有完备的体质与证候的调控体系。因此,从整体角度,将现代医学的体质医学奠定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体质分型体系的基础上,会使体质医学一开始就奠定在具有坚实的实践验证及应用价值基础上。
二、基于传统中医辨证论治的体质分型体系
中医的体质分型是以传统中医的证候为基础的,也可以说,体质是中医辨证体系里相对宏观、有一定稳定性的证候。体质类型可以是单一的,又称为基本型,也可以是复合的[3]。如有气虚体质、阳虚体质,也会有阳气虚型的体质;有阳虚型、痰湿型体质,也会有阳虚痰湿型的体质。按照这种理念,将常见的病态或亚健康态的体质分成基本型和复合型两大类,基本型体质比较常见的有 10种:平和质、气虚质、血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火热质。具体分型及对应的判定指标。
以上列出了基本型体质的典型特征,在实际中,个体出现的征象往往较少或不典型,要注意识别和鉴别。常见的复合型体质有:阳气虚质、气血两虚质、气阴两虚质、阴阳两虚质、气滞血瘀质、气虚痰湿质、上火下寒质等。复合型体质的辨识基本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型体质的特征同时出现来确认的。如同时有气虚质和血虚质的人,则可认为其是气血两虚的体质;同时有气郁质和血瘀质的人,可认为其是气滞血瘀的体质。上热下寒的体质则是在有如手脚冰凉,怕冷,易疲倦,喜食热,经常腹胀、便溏,腹部不适,得温则减等阳虚质表现的基础上,同时出现某些火热质的征象,如容易上火、口干、脸上起痘、有时心烦、脾气暴躁、失眠等。当然,上热下寒体质中的火热征象不像基本型的火热质那样典型。
三、体质医学的未来发展走向
把现代医学的体质医学建立在传统的整体论医学几千年形成的理论模型、体质分型和调控方法基础上,使得体质医学一开始就奠定在坚实的临床实践基础上。体质医学作为与疾病医学的相互补充,对处于亚健康和罹患疾病的人,将针对疾病的治疗和针对体质的调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整体的调控和全面的个体化治疗。然而,在古代朴素的整体论观念下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往往是直观的、笼统的,缺乏严谨的科学性,无论是相对于近代的分析科学还是现代的复杂性科学,整体论医学都还够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复杂性科学虽然在方法论层面上与整体论医学具有惊人的一致性,但复杂性科学既然是科学,就不可能抛开近代科学数百年来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否则就会回到古代朴素的整体论。与传统的整体论科学不同,在复杂性科学中,依据隐喻和类比建立的模型必须符合严谨的逻辑规则,同时一定要经过实证检验,并在实践的验证中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将现代医学的体质医学奠定在中医传统的理论模型和辨证论治体系基础上,进一步要做的就是按照现代科学的原则和方法,对它分进行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提升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具体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基本的体质类型的进一步区分基于传统中医的理论模型和辨证论治体系,在前面谈到的 10种基世界中医药本体质分型的基础上,对体质类型进一步细划。只有这样,才能使现代医学对体质的调控更有针对性,也更有效。如在基本型阳虚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可区分为心肾阳虚、脾胃虚寒和脾肾阳虚等体质类型;在基本型阴虚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可区分为肺阴虚、心阴虚、肝肾阴虚和阴虚火旺等体质类型;在基本型气虚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可区分为肺气虚、心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等体质类型。
2体质辨识过程中客观指标的引入目前,基于中医辨证体系的体质辨识所依据的基本上是患者的主观感觉———症状,和医生的定性观察———体征,缺少可用仪器检测的定性定量指标,加上这些症状、体征与体质类型之间的对应常常是多对多的网络关系,即同一个症状(体征)可见于一种以上的体质类型,一种特定的体质类型,往往是由多个症状、体征共同确定的。这就大大增加了体质辨识的不确定性。因此,引入客观指标及相应检测仪器用于体质辨识,对于克服医患主观感觉的偏差,提高体质辨识的准确性,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3复杂性科学的研究表明,新性质的涌现是复杂系统的最大特点。涌现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系统具有了其组成部分所不具有的一种整体性质。一般地讲,在复杂系统中,上一个层次依附于下一个层次,而上一个层次的特性又是从下一层次中涌现出来,具有与下一层次不同的“新颖性”,并且从低一个层次的描述中,不能推出也不能预言高一个层次的新特性。依据这样一种理念,当我们发现由一个以上的基本型兼挟而成的复合型体质时,我们要切记,复合型体质所表现出的症状、体征,并不总是能归结为组成它的基本型体质所对应的症状、体征的简单相加;对它的调控也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对组成它的基本型体质的各自调控的总和。这种情况下,就要把这种复合型体质作为一个整体,单独地进行研究,寻找它独特的辨识要点和调控方法[5]。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上火下寒体质的辨识和调控,就有它作为整体的特殊性。
4结合定性规则及定量选择的体质辨识模型体系传统中医学中,由于人体系统的复杂性,某种确定的体质类型,与从人类个体所能观测、感觉到的症状、体征、检测指标,常常找不到确定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以一定的概率相关联的。这样,在从患者了解、观察、检测到一组症状、体征后,如何依据这组确定性程度不高的信息,确定人的体质状况呢?在一个体质型所对应的症状、体征、检测指标组成的集合中,有些对该体质类型的成立是必要条件,但不充分;有些不是必要条件,但其出现会增加这种体质确定的可能性。由此,症状、体征和检测指标对体质辨识的意义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显然,如何基于体质类型所对应的由症状、体征和检测指标组成的集合,依据不同体质型的具体情况,找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算法,使中医对体质的辨识更精准,这恰恰是体质医学要借助于现代科学手段,作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5建立用于中医人体模型描述、验证和体质辨识的计算机仿真平台体质医学的体质分型是基于人体的整体模型的。在传统中医学中,人体的理论模型基本上是采用自然语言和自然语言加图表的方式描述的。也就是说,传统中医学的理论模型是典型的静态模型。人的生命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作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的各个部分是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维持着内环境的稳定。在病理状态下,疾病也是在人体的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发生、发展、转化的。人体内部各部分的联系和影响、外部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均是一个动态过程。计算机仿真技术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而同步兴起的一门科学,早期的仿真技术,多应用于能够精确定量的系统。
作者:袁 冰 单位:香港现代中医药研究发展中心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