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视角下文化产业的研究
一、理论视角的引入与概念内涵解析
(一)开放式创新视角的引入
自2003年Chesbrough在《斯隆管理评论》上首次提出了“开放式创新”的概念,Chesbrough(2003)[4]认为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重新思考想法的产生及其市场化的基本方式———外部想法的利用。国内外学者都对开放式创新给予了界定,如Hastbacka(2004)[5]认为开放式创新的基本范式就是企业综合利用内外部技术和创新思想进行创新的过程。又如,陈劲、陈钰芬(2006[6],2007[7])认为开放式创新是一种吸纳多种创新要素,形成以创新利益相关者为基准的多主体创新模式,它是一个具有复杂性的反馈机制,是科学、技术、学习、生产、需求等诸要素之间形成互动的过程。在对开放式创新概念的众多界定中,最被广为接受的一种是:“开放式创新是均衡协调企业内外部资源来产生新思想,综合利用企业内外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方式如技术合伙、战略同盟等来为创新活动服务的一种创新范式。”[8,9]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在思想、方式、过程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彭正龙、王海花与王晓灵(2011)[10]从资源共享宽度、深度和强度识别了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之间的差异,指出,开放式创新在资源共享宽度上体现为全过程、多利益相关者共享资源以及多种类型创新资源共享,与封闭式创新相比,资源共享深度更深,且共享更为频繁而长期。这也意味着在开放式创新下,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可以更深入利用资源,可以长期且频繁地拥有资源。在技术研发和创新过程中企业往往难以拥有其创新所需的全部知识性资源,组织需要将外部的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等无形资源转移至企业内部,并使其在相应的创新阶段发挥作用[11]。因此,引入开放式创新的视角在于它可以在更加广阔的范围考量多个创新主体,并厘清多个创新主体与文化企业之间知识共创的协作关系。
(二)开放式创新视角下“文化-科技”融合的内涵
开放式创新与封闭式创新最大的区别在于,开放式创新系统是一个强调向外部开放的系统,一般包括外部向内过程、内部向外过程以及耦合过程这三个过程。最初创意的产生、创意新产品的开发以及创意新产品的商业化是文化企业创新过程重要的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文化与技术的融合体现得最为明显,这也是决定文化企业创新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认为开放式创新视角下“文化-科技”融合是指文化企业能够联合各个利益相关者,共创独特文化创意,充分融合企业内外部文化创意资源和技术资源,借助新技术手段,增强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并拓展其外部应用市场。开放式创新视角下“文化-科技”融合的内涵体现在三个层面,即主体协作、资源融合与市场拓展。首先,主体协作是指文化企业联合顾客、公众、员工、供应商、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共同创造独特的文化创意。其次,资源融合是指将国内外、区域内外多种特色的文化资源、崭新的技术资源等与企业内部已有文化资源和技术进行整合,共同打造更加新颖的文化产品,强调的是文化创意产品要广泛借助新技术与新手段,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科技价值。再次,市场拓展是指文化企业要积极地将其产品向其他产品市场进行拓展,包括产品上下游产业链的市场以及本土之外的海外市场。
二、研究设计
本文研究问题集中于去探究国外文化企业文化与技术融合的内在过程。本文选择案例研究方法也恰恰适用于本文的研究问题[12]。多案例研究性质是重复性的“准实验”,其研究结论更可靠,更具有普遍意义[13]。电影业是典型的依靠并依赖于数字技术发展的文化产业,因而,本文将从电影行业中选取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和美国华纳兄弟娱乐公司,在“主体协作———资源融合———市场拓展”的分析框架指导之下,归纳其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路径。
(一)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
成立于1935年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擅于运用各种新技术去开发新的电影作品。自成立以来,20世纪福克斯就热衷于制作巨片,把希望寄托在超大银幕和立体电影这些新技术上。1953年,公司完成了历史上的第一部宽银幕故事片《长袍》。随着应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技术———3D动画技术,20世纪福克斯推出了3D代表作《阿凡达》。此外,运用数字特效技术,20世纪福克斯的代表作《泰坦尼克号》《星球大战》等,场面恢宏震撼,运用多种特效技术,使得画面动感。此外,20世纪福克斯还与著名的电影技术公司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以获得技术资源,如杜比实验室与20世纪福克斯合作采用杜比全景声进行混音和放映。从其成功创新经验来看,20世纪福克斯十分注重与公司外各种不同主体的合作。福克斯多次与乔治卢卡斯、詹姆斯卡梅隆等合作,前者为福克斯拍出了《星球大战》这一卖座系列,而后者也交出了《泰坦尼克号》、《阿凡达》两部全球票房排名前两位的巨作。热衷于拍大片的福克斯要完成任务,必然要与实力强大的特效公司、制作团队合作。因此,福克斯从《星球大战》起就一直与好莱坞第一大特效公司———工业光魔保持紧密合作。1985年,报业大亨默多克收购了20世纪福克斯,收购后的20世纪福克斯公司利用母公司在传媒界的各种资源,更加方便地进入各国市场。随着电视、电脑等产品的出现,电影公司的生存变得越来越困难。在此情形下,20世纪福克斯公司进一步拓展下游的产业链,开始注重发展电影产业的衍生产品,其中《星球大战》的衍生品收入超过45亿美元。
(二)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
皮克斯成功的秘诀在于其非同寻常的创新过程。首先,皮克斯创建了创建了一个包括高级动画师、故事部和艺术部的创意团队持续性地为所有皮克斯的电影提供创意。皮克斯还雇佣那些有优秀表演才能的人才,使死气沉沉的角色活起来。此外,皮克斯还创办了皮克斯大学,给动画师们教授为期3个月的课程。其次,皮克斯一直在动画技术上带给人们新的惊喜,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并多次获得奥斯卡科学工程金像奖与奥斯卡技术奖。值得一提的是,皮克斯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它拥有有一个强大的发行后盾———迪士尼。皮克斯主要负责制作,而迪士尼负责营销、推广、宣传、广告和发行等环节。可见,皮克斯动画长片面向大众的整个传播过程都由迪士尼操作完成。
(三)美国华纳兄弟娱乐公司
华纳兄弟娱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娱乐制作公司,它的成功也依赖于不断吸收利用资源、开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华纳兄弟与各大特效公司的合作对动作捕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功不可没。2002年华纳与ESC特效公司合作的《黑客帝国2》中,首次应用了无点表情捕捉,片中电脑合成的精致皮肤表面,十分逼真。华纳对无点动作捕捉的应用和贡献不止于此,在2008年发行的《本杰明巴顿奇事》中运用了联合苹果工程师开发的MovaCon-tour系统,该系统可以一次捕捉超过10万个多边形的动态,精度达毫米以下。就巨幕技术、新式摄影机使用和放映平台的推广而言,华纳自2003年起就与IMAX公司开始了合作,当年上映的《黑客帝国3》就是首部在IMAX荧幕和普通影院同时上映的好莱坞影片。除了IMAX,2012年华纳也与中国自主研发的巨幕技术建立了合作关系,进一步开发亚洲市场。对于好的电影来说,剧本等素材是灵魂,华纳与JK罗琳和DC漫画公司的合作就为其拍电影提供了极好的故事剧本。据统计,8部电影版的《哈利波特》在全球赢得了77亿美元的票房,加上衍生产品的收入已超过了100亿美元。DC公司拥有许多如超人、蝙蝠侠等经典的漫画人物,华纳与DC的合作赢得了这些角色的电影版权与经营权,将他们搬上了大小银幕。另外,华纳擅长联合各大知名公司合作发展影视的衍生品。比如,世界上最大的三家玩具商丹麦的Lego、美国的Mattel与Hasbro分别以4000万-8000万美元不等的价格,获得了将《哈利波特》制作成各种玩具的权力。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普及发展无疑使得电影业发展缩水,华纳为了应对新媒体的冲击,选择进行合作创新。2011年3月,华纳兄弟牵手Facebook,推出在线电影租赁服务。
三、跨案例分析及对我国文化企业的启示
结合上述理论分析及案例研究,借鉴案例中创新成功的经验,本文归纳出以下三条开放式创新视角下“文化-科技”融合的路径。
(一)路径1:(由外向内)联合多个利益主体,共同激发新颖创意
从上述成功案例看,这些文化企业都擅于借力于组织外部的多个创意主体,从外部获取各种异质性的资实的基础。目前,我国文化企业成立时间不长,且基础较为薄弱,更需要建立多利益主体的联合机制,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文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行业类其他竞争企业之间的协作,共同激发新颖创意的产生。例如,2012年7月中国电信动漫运营基地、中国电信湖北分公司、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三方签订全面合作的协议。这是一次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之间的合作,充分将中国电信丰富的资源及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优势和中国光谷创意产业基地的动漫创意产业资源优势融合了起来,这将极大地促进动漫企业创意的涌现。
(二)路径2:(内外互动)将企业内部创意需求与已有资源与新技术、新理念充分融合
对文化企业来说,仅仅是从外部获取各种文化资源和新技术资源并不够,还需要充分地与已有产品及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以改造或重新创新出新的文化创意产品。因而,吸收并充分互动,再次创新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关键路径。除广泛吸收外部各种文化资源之外,抓住每个时代背景下的技术突破,充分运用新技术,突破已有文化产品的传播媒介,也是文化内容产品创新的根本。以出版业为例,数字阅读产品向分屏、分众、分拆方向迅猛发展,阅读终端多屏化、阅读载体移动化、阅读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数字出版已逐渐成为出版社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就十分擅于把握技术革新的脉络,2011年与汉王科技签署了数字出版战略合作书,将其出版内容第一次以数字出版的形式在中国市场发行。
(三)路径3:(由内向外)将已有的文化产品向产业上下游市场拓展,向海外市场拓展
如何寻找并扩大目前文化创意产品的市场是文化创意产品商业化的重要步骤。从上述对两家动漫公司的案例研究发现,对于以文化内容传播为主要特点的动漫产业和电影业而言,拓展影片和动漫作品之外的衍生品市场已成为获取较高利润的关键路径,也是应对网络环境下下载观看导致票房损失的重视应对策略。而当本土市场饱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无疑可以增加业务收入,甚至可以带动相关文化制造企业相关产品的收入。例如,日本的富士电视台计划在2013年与东南亚五个国家联合,将他们在日本很有人气的“料理铁人”烹饪节目传到这五个国家去,这将有助于日本的影视文化向东南亚地区传播,也可为日系食品相关的企业进入东南亚地区做好铺垫。因而,拓展文化衍生品市场,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积极拓展至海外市场将极大促进我国文化企业的发展。
四、小结
本文立足于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提出了开放式创新视角下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内涵,即是指文化创意企业能够联合顾客、公众、员工、供应商、经销商以及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共创独特文化创意,充分融合企业内外部文化创意资源和技术资源,借助新技术手段,增强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并拓展其外部应用市场。在此基础之上,本文构建“主体协作———资源融合———市场拓展”这一分析框架,并在此分析框架的指导之下,借鉴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美国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与美国华纳兄弟娱乐公司的创新实践经验,归纳我国文化企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作者:余菲菲 吴柄锐 孟庆军 单位:河海大学商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3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