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改革应用
一、以英语、语文教研组为代表的语言学习类“分型教学”课堂研讨教学模式
文化背景和情境的不同,交流方式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在语言类教学中,不可能用千篇一律的方法完成不同类型、不同语种、不同要求的语言教学任务。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在语言类教学中必须将“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理念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贯穿于我们的课堂,针对不同的语言类型和要求分型开展我们的教学,从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具体而言,就是开展“分型教学”课堂研讨的教学模式。
以英语教研组为例,“分型教学”课堂研讨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程序是:(1)将英语教学具体内容分为语法、词汇、完形填空、改错、阅读理解和写作等几个层次的知识类型;(2)针对每个层次的知识类型制定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3)各个学习小组针对各自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小组长负责收集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分型教学”课堂研讨教学模式的教学优势在于:在知识的分解、整合环节上提出了新的理念,针对各个知识类型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案,因地制宜、因人施教的传统教育理念在现代教学中得到延续和升华;学习小组作为基本的学习单位,承担相应的学习任务,在具体研讨中其责任意识得到强化,针对学习任务中的重点问题群策群力,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升华;小组之间的相互展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锻炼和培养;课后反思、知识整合、错题归纳等教学环节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得以提升。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实践意义及推广价值
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既然是一个浩大而繁琐的工程,适当的切入点有助于推动改革的顺利实施,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入手,既可以解决课堂是否高效问题,也有助于变革传统教学思维。我们的经验、实践及推广价值,概括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一)有助于解决新课程改革中的理论困境与悖论
很多一线教师存在这样的困惑:如果一味强调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灌输,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和生成、热衷于研讨与展示等活动,是否会破坏教学活动的完整性、知识结构的逻辑性以及最终教学效果的有效性,从而产生教学形式与教学目标的悖论、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悖论等问题。应该说,这样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如果新课程改革在具体实施中缺乏明确系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缺乏系统的指导和有效的组织,难免出现“教学闹剧”的现象,因此,看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课堂氛围中确实隐藏着目标与手段、内容与形式相背离等教学隐患。为有效解决上述困惑和悖论,我们在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过程中,从几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规避:强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而不是一味的夸大形式的新颖性,无论是课堂展示、研讨、探究、总结都围绕知识主题选择合适的表现方法;强调手段与目标的统一而不是一味追求手段的现代性,无论是课件的准备、活动的设计还是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应用都注重贴近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二)有助于提升新课程改革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否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是否与新课程改革理念想适应、是否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以及是否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效果。从教学理念讲,我们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强调的“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教学过程的互动生成”“小组学习效果的展示”“教师的引导归纳”等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注重学生的生活逻辑,面向学生的现实,提升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实践的操作性看,我们在具体教学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尝试和应用中,能够熟练掌握教学过程、灵活驾驭课堂环节、知识总结归纳准确到位;从教学效果讲,我们并没有因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而出现学生成绩滑坡、教师无所适从、社会效果不理想等现象。相反,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无论是在教师的教学效果还是在学生的高考成绩方面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也得到了来自省、市各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支持。
成绩的背后,我们深深地懂得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很多环节需要调整、很多经验需要总结、很多理念需要提升,但我们相信,我们的经验必将对新课程改革带来新的希望。
作者:程树田 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一中学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