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规范抗肿瘤药物的安全
1资料与方法
由药剂科主任根据《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管理办法》和抗癌药品使用说明书制定抗肿瘤药物使用调查分析表。对两组患者的病例报告书进行调查统计分析,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使用药物名称,单次给药剂量,给药方法,适应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发生程度,治疗费用,住院时间,治疗期间用药种类等。
2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两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23.7±4.1)天,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7.6±2.5)天,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65392.2±1658.2)元,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49637.5±912.7)元,两组患者的平均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用药种类为(4.7±1.2)种,实验组患者的平均用药种类为(2.3±0.5)种,两组患者的平均用药种类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2两组患者应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给药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中13例表现为变态反应,9例发生在泌尿系统,11例表现在心血管系统,7例表现在血液系统,57例表现在消化系统,其他器官不良反应8例,共计105例,发生率54.1%;实验组患者中10例表现为变态反应,7例发生在泌尿系统,9例表现在心血管系统,5例表现在血液系统,49例表现在消化系统,其他器官不良反应6例,共计86例,发生率38.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X2检验结果显示:X2=10.873,P=0.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4讨论
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在抗癌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具有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如有些植物性抗癌药物的适应症和毒理作用尚未完全明确,医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抗癌药物的作用机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禁忌症等尚未完全清晰,存在单次使用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的问题,有些患者的用药方法存在误区;经过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模式干预后的实验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两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由此可见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模式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4,5]。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不同类型的抗肿瘤药物,每种药物的药效,药理和毒理作用均不相同,有些植物性抗癌药物的有效成分尚不明确,加之患者病情体质等个体差异,导致患者用药后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也因人而异。所以医院药剂科的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把好医院购进药品的质量关,严格评估审核处方,出现严重分歧时要积极和医生进行沟通,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法。掌握抗癌药物前沿动态,研究适应症和药理作用尚未明确但治疗效果尚佳的植物性抗癌药,对抗癌药物的药效不良反应适应症进行科学系统的跟踪评价;定期和临床医生组织院内学术交流,向其讲解最前沿的抗癌药物信息和相关药物的适应症不良反应等,使医生能充分掌握用药情况,药师查房时要根据肿瘤科患者的特殊性质,及时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合理用药,消除其常见的用药误区,对于常规用药后出现的不良反应,要提前告知患者和家属,使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和身体状况,先向临床医生提出可行的参考意见,当患者出现急性危重的毒性反应时,要协助临床医生进行救治[6]。综上所述,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是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在治疗过程中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治疗费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此模式在肿瘤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本文作者:金德新 工作单位:鞍山市职业病防治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