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树人论文网首页 > 期刊汇频道 > 心理学论文> 正文

大学生自杀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性

2021-05-25 2034 心理学论文

当前的大学生相比较其他同龄人而言,自我意识更为强烈,有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远大抱负,所承受的压力较大,期望较高。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自行处理生活上各个方面所出现的问题,这对于一个生理、心理上均还不成熟的学生而言,本来就具有非常大的挑战,现实极容易给他们的心理造成重大打击,极易出现厌世、轻生的心理。

一、大学生自杀的主要特点

1.大学生自杀率呈现上升趋势

有研究人员对近五年大学较多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进行了学生自杀人数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杀率在近五年呈现出了上升趋势。社会结构的巨大变革对于学生心理的影响非常严重,这也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率上升的一个关键因素。就业压力大,让学生走出校园的那一刻就开始迷茫;社会结构、工作节奏的变化,让学生难以适应。

2.大学生自杀诱因既多样化又相对集中化

大学生自杀的诱因受到生活环境以及个人三观的不同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又有某些方面相对较为集中。据调查,高校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是:感情问题、人际关系不协调、学业与就业压力、精神和心理障碍等。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抗压抗挫折能力较弱,情绪波动较大是大学生自杀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3.自杀与学生自身精神障碍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据调查,我国大学生自杀事件中,多数自杀的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人格缺陷非常严重。感情上、学业上、生活上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导致学生出现了抑郁、悲观、自卑心理,对未来的生活毫无希望,最终使得学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4.存在性别与年龄上的差异

在调查的高校自杀人数当中,女性学生所占的明显较高。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与女性自身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特征有着一定的联系。女生通常较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感情较为脆弱,依赖性较强,这些都是导致女生自杀比例较高的原因。同时,调查结果还显示,低年级的学生自杀人数较多,是高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

二、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1.完善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

学校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学生自我心理问题的认识能力,让学生以一种正常的心态去看待心理问题。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出现才是高校工作的重点,要把一切问题控制在最小影响范围内。学校在学生面临生活上重大事件时,如生活家庭变故、学业与就业压力、感情挫折等,要及时组织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增强学生的抗压抗挫折承受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影响程度,减少学生心理疾病出现的可能性。学校学生直接管理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在正常工作之余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心理学知识来更好的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动向,更好的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教师一定要知道学生想要的是什么,害怕的是什么,失望的是什么,了解了这些才能够找准切入点,才能够切实有效的帮助学生尽快摆脱心理疾病的困扰。

2.对自杀高危人群密切关注,及时解决

通常情况下,高校自杀高危人群所具有的特点为:第一,生活上出现了重大事件如学业失败、家庭变故、严重人际关系问题、感情受挫等,这些事情对于一个大学生而言,造成的打击较大,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第二,有明显的心理障碍或者人格缺陷,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不常与人交流,始终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第三,对生活充满失望情绪,对未来沮丧毫无兴趣,表露过自杀倾向的学生。学校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活动的了解与掌握,在确定了自杀高危人群后,要对这些特定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与心理辅导,一旦出现自杀行为,能够迅速做出反应,对其进行救助与监护。

3.自杀事件发生后的善后工作

自杀未遂的学生通常心理状况较为复杂,对于周围环境较为敏感。学校对于自杀未遂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注与辅导,要更多表现出的是关爱、细心,坚决不能有歧视态度的出现。发动学生的家长、周围的同学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让学生能够找到生活的希望,同时也对学生二次自杀进行监护。此外,学校还要针对自杀学生周围的学生群体进行心理教育,通过对自杀学生日常的生活行为以及心理变化进行分析,让学生知道自杀的原因,如何看待自杀行为。通过一系列的自我思考、学校辅导行为,来缓解周围学生的恐惧紧张心理,尽快的恢复正常教学。

作者:张佩恩 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