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与纺织工业关联解析
一.南通城市空间结构与纺织工业布局互动发展的基本历程
1近代轻纺工业发展时期(1896―1949)
1885前的南通城是一个典型的封建城市,南通自古就是区域性粮食、盐、棉花等重要物品的集散中心。这种以交换为主的经济,使南通城基本保持了后周建城时的以中轴线对称的方形城廓和丁字形长街的城市布局。1895年张謇利用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借助南通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通海地区丰富的棉花资源,机纱市场广阔和熟练劳动力充裕等客观条件,集资创办了南通近代第一座现代工厂———大生纱厂,随后又创办了数十家企业,形成大生资本集团。大生纱厂的筹建,标志着中国动力机器纺织工业的产生,轻纺工业开始快速发展。在纺织工业发展的带动下,建立了沿海原棉基地,推动了近代南通农业的现代化。纺织工业产品的运输销售的需要,又兴起了近代南通新式航运业和金融业、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基本形成了行业配套、结构合理、以棉纺织业为主导产业的生态产业链,南通成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江北经济中心、“中国近代第一城”,并改变了过去以中轴线对称的方形城廓和十字长街的城市形态,形成了以旧城为政治、金融、商业、文化中心,以城南五山为风景区,以唐闸为工业区,以天生港为能源交通区,“一城三镇”空间结构模式。
2解放后全国纺织工业基地建设初期(1949-1992左右)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格局逐渐由“农业,工业,第三产业”发展到“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南通做为近代新城,城市空间结构得到长足发展。1992年南通市在海门三星镇建立了“叠石桥国际家纺城”。这是在政府指导下规划的新兴城市商业区,带动了南通纺织业的发展。随后,九圩港大桥合龙贯通,新长铁路兴建,城市空间步入新的时代。结构规划以南通市为中心,金沙、掘港、如皋、海安、海门、汇龙为市域次中心,以204国道、通吕公路、金掘公路为城镇主次聚合轴,形成相对完整的扇形空间结构。
3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时期(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现今)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特别是最近十年全球已经逐渐形成了以科技竞争力为主的经济格局。南通也进入了工业化发展的中期,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对城市空间变化、城市化起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城市化处在加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以扩大城镇规模外延型为主。同时,南通利用邻近上海的优势,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建立各类开发园区。南通已不仅仅局限于纺织工业的发展,而是以纺织工业为主导产业,发展了建筑建造,制造等新兴工业。由此南通由传统轻纺工业名城加速向长三角北翼先进制造业和基础产业基地迈进。同时以市域基础设施建设为契机,合理调整城镇职能和产业结构,强化中心城市功能,加快人口,产业向各级城镇,特别是中心城镇合理集聚,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充分发挥宁通、连通城镇聚合轴的节点作用,增强南通在区域中的辐射功能,全面提升南通市在沿海开放城市和江苏省中的地位。积极合理发展中小城市,择优培育重点中心镇,合理规划城镇布局,协调市域城镇职能,逐步完善市域以市区为核心,六个县城为次中心城市,25个重点中心镇为三级中心的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
二.南通城市空间结构优化路径探讨:以纺织工业布局转变的视角
1纺织工业的布局优化对南通城市空间结构的深远影响
从1886年,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引进机器纺织,南通纺织业正式走上了纺织业的工业化,南通纺织工业不断发展。纺织工业的布局发展对南通城市空间结构起到了一定的促进、引导作用。如何优化纺织业的布局结构对城市空间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积极的作用。纺织工业做为南通的主导产业,对南通城市发展、社会经济、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有着支撑和引导的作用。随着南通纺织业的发展需求,城市交通发展完善,大大缩短了城镇之间的通达时间,增进各地区之间的经济交流和互动。南通建筑产业、港口经济、渔业产业的发展,更是与主导产业纺织业一道形成南通城市发展的航母。随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南通已不仅仅是当初的江畔小城了,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镇的经济、交通、社会的聚合进一步促进南通城市空间结构向着有序、有效、有利的发展方向前进。
2提高纺织工业外向度,促进南通市经济区域的建立
纺织工业是南通的主导产业,已经在国内外建立了众多专卖店和销售点,出口额10亿多美元,并涌现出一批年出口超1000万美元的大户,是江苏省重要的纺织服装出口基地之一,时刻显示出开放,时尚,兼容的鲜明特色。根据市域空间区位、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可将南通市域经济区划分为沿江区、沿海区、沿路区:(1)沿江区:以宁通启高速公路和长江为依托,重点建设沿江经济带和以南通市为中心,金沙、海门、长江镇为次中心的沿江城镇组群。(2)沿海区:以海洋资源和深水岸线为依托,以吕四港、洋口港的开发建设为契机,重点建设沿海经济带和以掘港、汇龙为中心的沿海城镇组群。(3)沿路区:以连通高速公路、新长铁路建设为契机,重点建设沿路经济带和以如城、海安为中心的沿路城镇组群。
3提高纺织工业的集聚度和交通便利度,促进城市聚合轴的形成
近年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小规模的家庭式工厂已很难满足纺织业的发展不利于南通城市空间的聚合,延伸,也不符合集聚(区位)法则。因此应该提高纺织工业的集聚度,大力实施大品牌战略,以吸引更多的发展。建立纺织业的开发园区,有利于南通城市的人口集聚,城镇轴线聚合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纺织品作为较大件的商品,需要完善的交通运输系统。因此近年来南通利用处于江海之滨,邻近上海的地理位置,建立苏通大桥,铺设连通市镇各级的公路道路,在把自己的产品推出的同时也把城市的空间向外延伸。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张,南通各个城镇相互融合,连接,形成了南通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聚合轴:(1)宁通启城镇聚合轴是依托宁启高速公路、长江等构成的交通走廊发展,结合沿江工业带,以长江镇、南通市区、金沙、海门、汇龙等中心城镇为节点的聚合轴,范围包括如皋市、通州市、南通市、海门市和启东市。(2)连通城镇聚合轴是依托新长铁路、连通高速公路、204国道等构成的交通走廊,结合市域沿路、沿海经济带,以如城、海安、南通市区、掘港、丁堰、李堡等中心城镇为节点的聚合轴,范围包括海安县、如皋市、通州市、南通市、如东县。(3)通吕城镇聚合轴是依托通吕公路、通吕运河构成的交通走廊,以南通市区、二甲镇、货隆镇、包场镇、吕四镇中心城镇为节点的聚合轴。(4)金掘城镇聚合轴是依托金通公路、金掘公路构成的交通走廊,以南通市区、金沙镇、掘港镇、长沙镇等中心城镇为节点的聚合轴。
4南通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
近年来扇形结构已经成为南通城市空间发展的现状,整个城市空间也在继续完善中。而在未来的2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南通市域城市化进程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南通市域空间结构也相应形成一个持续发展、逐渐演变的动态结构。近期以“扇形结构”为主导,随着市域经济的发展,产业和人口的进一步集聚,区域交通设施的完善,城镇的进一步发展,重点发展汇龙和吕四、如皋和海安、掘港与长江、南通、海门、金沙和长沙镇,远期逐渐演变成“组群式结构”。组群结构呈现“四区二轴”的组群式格局,是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的远景演变模式,最后发展成为“组群式结构”。
本文作者:刘永健 单位: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2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