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素养教育引入趋势分析

2021-05-25 8343 媒介素养论文

一、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的关系研究

随着课程建设的深入,原本以关注信息本身为主,侧重于信息加工能力的信息素养教育,已开始向关注信息文化,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质转变,信息素养的含义在不断扩大,其内涵囊括了媒介素养,成为一种“综合素养”;而媒介素养经过各国多年的探索,也逐渐有意识地在培养人们的批判能力的同时引入信息与传播技术,以技术为导向,提高人们分析、处理、利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联系密切,目标趋同。借助下图可形象地展现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的这种相互交融的共生共存关系。

二、信息素养教育引入媒介素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信息素养教育引入媒介素养的必要性

人们对媒介本身的掌握运用程度越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人们掌握与媒介相关的信息水平就越强。媒介素养教育所提倡的是教育人们了解、使用媒介工具和媒介产生方法,是从媒介素养教育方面增强人们的信息素养。在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媒介本身成为了信息的一种,媒介所传递的信息可以说是与信息素养相关联的。如今,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虽然各不相同,但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需求却越来越明显,在此基础上,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浅层次的信息需要,对深层次的信息需求也日益增长,而这正是媒介素养的优势所在。良好的媒介素养能够帮助人们主动通过媒介获取信息;能够帮助人们通过表层信息获取更多纵深性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和深度揭示,从而达到使用媒介信息为个人和社会服务的目的,长此以往,个体信息素养也将日渐深化和提升。

“数字鸿沟”是数字时代所带来的严峻现实,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成为信息时代凸显的社会问题,其存在直接导致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不公平。根据多项针对个体信息素养的调查显示,我国公众信息素养水平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区、行业、阶层之间信息素养的差距较大。究其原因,固然有经济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媒介普及和接触上的差距,但更重要的是由于个体在自然禀赋、知识背景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人的信息能力不可能是相同的。要改善这种现状,单靠普及媒介和基础设施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培养个体的媒介素养,培养个体在获取信息之后理解、分析和接受信息的能力,实现信息主体的信息能力平等,从而切实提高个体自身的信息素养。可见,媒介素养教育是缩小信息素养“数字鸿沟”的一项具有长期效力的举措。

2信息素养教育引入媒介素养的可行性

随着“三网合一”的推进,媒介融合的趋势使得信息交互趋向多元化,不同形态的信息不但可以融合在一个平台上,而且也可以实现跨平台传播,这就使得信息的传播途径更为多样,媒介环境也更显复杂。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进入大众视野的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媒体特质开始得以不断彰显,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迅速改进了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以其强大的信息检索功能为受众获取他们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信息提供了便捷的途径,通过其反馈功能,实现与网络之间的互动。媒介的发展使得信息与媒介已趋于融合无法剥离。虽然媒介素养的概念比信息素养的概念更早地进入人们的视野,二者的理论渊源不同,实践趋向不同,但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的同一性远大于差异性,媒介信息化和信息媒介化趋势有目共睹,这在当下乃至将来对媒介与信息的整体化思考意义重大。

一直以来,整个信息素养教育重视的是方法和技能等外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在社会和文化层面上对信息的把握。在媒介化时代,信息素养除了需要能知道如何有效获取、利用信息以及如何正确使用信息处理工具外,还需要能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形式传播信息。媒介素养的内容和理念融入到信息素养教育中将是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新起点,坚实的实践研究为媒介素养介入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加拿大,将媒介素养融入到不同层次、不同科目的学科教育中,特别是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起来,改称综合素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指导学生分析、利用媒介信息。[9]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资助设计的媒介素养网络课程,利用Moodle平台,与信息技术课相结合,具有强大的课程管理功能,其自主探究型学习模式符合媒介素养课程设计的需要,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融入媒介素养开创了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局面。[10]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发挥学科特色,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构建大平台,实现讲座、课程、教材、图书馆、优质师资、远程指导的全面开放与共享,促进高校与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此举旨在开拓多元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开创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局面。

三、信息素养教育引入媒介素养的新趋势

1媒介素养视角下信息素养教育的新内涵

CNNIC(中国互联网络中心)2012年1月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大学生仍然是各重点群体中互联网使用率最高的群体。[12]新媒介的不断涌现,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此背景下,媒介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根据多项针对大学生素养的调查显示,大学生虽然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但却无法对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及信息本身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价,无法将自身的信息需求与媒介所提供的内容有效联系起来,使得他们不能有效地辨别信息的价值,也因此不能充分地利用媒介资源。[13]所以,应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培养大学生识读媒介的能力以及批判性地利用网络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网络信息互动和创造的能力,培养他们分析、选择媒介信息的能力,提升其信息素养。媒介素养教育不仅仅只关注信息本身,还包含了信息的来源、传播途径、传播效果等各个方面,它是一种综合的传统文化素养的培养,尤其强调主动地批判性地识别媒介信息的能力,从这一点来看,引入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应该有新的内涵,信息素养教育应该从过去的“外显能力”向“内显能力”转变,通过信息素养教育的任务、目标和内容三个方面对传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和媒介融合下的信息素养教育进行比较分析,以更清楚地认识媒介融合背景下信息素养的内涵。如表2所示: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在媒介融合时代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原本只注重计算机信息技能培养的信息素养,将更注重信息文化和综合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在不断拓宽,成为一种包含媒介素养在内的“综合素养”。

2媒介素养视角下信息素养教育的新方向

目前,我国高校还很少有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学生对媒介的认识基本上散见在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课程中,或学校开设的选修课。[14]考察美国的图书馆学博士研究方向,其中之一就有媒体研究,与传播学密切相关。[15]可见,在国外的研究中,信息素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联系紧密,两者的融合可以促生新的学科生长点。图书馆虽然不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其本身所积累的媒介资源使其又具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优势,丰富的媒介资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帮助,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媒介知识使得大部分学生都不会利用这些资源,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因此,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介入媒介素养教育,在“图书馆使用”教育课程中整合媒介知识,通过普及媒介基础知识,介绍媒介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识读媒介,合理利用媒介。文献检索课主要讲授信息检索的方法和原理,内容枯燥,又缺乏实用性,应将媒介素养教育中的媒介知识,如常见媒介的类型、性质、特点、用途等内容嵌入到文献检索课程教学中去,对学生进行媒介基础知识的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传媒素养,而素养的提高不仅靠传授,更重在应用,通过系统地教授如何高效地借助网络或多媒体获取信息,教会并鼓励大学生利用Web2.0环境下的内容发布系统(博客、播客等)制作信息、内容聚合系统(RSS、Tag等)聚合信息、SNS构建自己的社会化网络,使他们有自己获取、传播和沟通的传媒通道,培养学生利用媒介获取、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媒介创造、传播信息的能力以及接触、参与媒介环境的能力,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丰富了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

四、结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介入越来越多的社会情景,传播媒介改变了原有的社会进程、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媒介成为人类信息的关键性因素,人类怎样处理、学习与感知信息成为大众传播理论的目标之一,随着媒介素养教育的推进,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未来,应以技术为导向,探索图书情报学在媒介素养教育领域中新的学科结合点,积极构建学科融合的平台,突破传统信息素养教育的局限性,以期进一步丰富并完善其学科体系。(本文作者:陆俊、卜冰 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图书馆)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