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休闲农业优劣势分析
达州地处川东北大巴山南麓,山区面积占70%以上,开发难度大,整体生态环境保持相对完整,其所在的秦巴地区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价为中国的“中央公园”,区域内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大,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共有脊椎动物400余种,野生植物5000余种,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南北兼备等特点。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赞为“西南奇胜”。
达州是秦巴地区交通枢纽。市域内有10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1个机场、1条水运航道与达州各市县、巴中、广安、南充构成1小时同城效应都市圈,与成都、重庆、遂宁、广元、安康、汉中、万州等城市构成2小时城市群,极大地改善了达州的外部可进入性,也极大的影响了达州旅游发展的轨迹。达州市休闲农业市场前景广阔。首先,达州是四川人口大市,截至去年年底底该市常住人口已达637万,每年吸引中外游客近800万,休闲农业的客源基数逐渐扩大;其次,2010年达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51元,同比增长14.4%,人均消费支出12203元,增长16.2%在调查的全省19个大中城市市辖区中,按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排位,达州位居全省第二位;再次,达州属于四川特色的休闲城市,每逢周末、节庆及各种小长假,市民短线旅游多。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达州市休闲农业已初具规模,全市现有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乡村旅游示范镇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7个,以通川区为例,该区分别以王家山(凤凰山)景区、犀牛山为依托,打造避暑疗养、森林吸氧、休闲健身、美食文化为特色的休闲旅游区;以莲花湖景区为依托,打造湖光山水、休闲垂钓、水上运动为特色的人文山水旅游区;以蒲家、罗江、魏兴的蔬菜基地,东岳、双龙的花卉基地,新村的梨园、盘石的瓜果为依托,打造具有生态观光、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的观光农业区。
劣势
1开发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
近年来,虽然达州市各级政府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扶持,但旅游开发资金所占财政支出比重仍然较小,旅游开发的投入资金短缺,旅游大项目建设进展不快,加之休闲农业园区多位于城乡结合部,配套设施不完善,卫生状况不佳,存在安全隐患。
2旅游产品特色不鲜明,客源结构较为单一
旅游资源虽较为丰富,但旅游产品开发相对滞后,缺乏地方特色,市场竞争力不强,旅游吸引力较弱。目前,达州旅游客源以近程游客为主,主要为来自本地区、周边市县,省内和重庆市、邻近省区的中远程游客较少,多层次的旅游客源市场体系尚未建立。
3信息化宣传落后,品牌建设意识缺乏
达州市政府网站和旅游网是对外宣传达州休闲农业旅游的重要窗口,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及管理人员宣传意识的缺乏,导致门户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休闲农业项目缺乏知名度和关注度,产品形象模糊,缺乏品牌影响力,旅游开发呈现“满天星星不见月亮”状况。
机遇
1政策机遇
休闲农业旅游近年来受到了各级政府重视,首先,中央政府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四川省委省政府从2010年起启动实施“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3年提升计划”;最后,达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近年来,我市陆续召开了若干次全市旅游工作会、市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会和举办旅游发展大会,激发了旅游创业的积极性。
2市场机遇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动机日趋强烈,同时,在我国由于节假日的增加,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假日消费模式,假日经济成为新的经济亮点。
威胁
1环境威胁
休闲农业的开发过程是人类活动介入农业自然生长环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容易造成休闲农业区原有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扰动和破坏。[3]乡村景观城市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乡土特色逐渐转弱,加之大量外来游客进入增加了“三废”排放量,这些都给乡村环境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2旅游消费理性增强,产业面临转型升级
我国旅游消费正日益走向成熟,旅游需求逐渐向多样化、个性化转变,旅游发展面临转型升级。以往休闲农业旅游大多停留于旅游资源的表层开发,产品延伸不够,附加值不高,所以需要在休闲农业旅游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向民俗旅游、文化旅游、健康养生、探险旅游等专项旅游转型升级。(本文作者:方美 单位: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2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