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拟经济的功能及作用

2021-05-25 24112 虚拟经济论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我们看到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增长速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与国际资本市场间的资金往来相比,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额实在是小巫见大巫①。因此,我们可以说,经济全球化本质上就是虚拟经济的全球化,正是虚拟经济的发展使国际经济联系空前密切。另一方面,从家庭或个人的财富结构来看,在经济虚拟化的今天,虚拟财富在人们收入中的比例也呈现也不断上升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家庭部门的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价值之和占其总资产价值的比例就达到了90%,近些年来还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②。因此,在发达国家,虚拟财富已经成为家庭财富的体,整个社会财富呈现出一种“倒金字塔”状的结构,位于“倒金字塔”底端的是人们的工资收入和除房产以外的其他耐用消费品,位于“倒金字塔”上方的是以房产、股票、债券等为重要代表的虚拟财富,整个财富结构呈头重脚轻的形态[1]。这一变化导致了这样一个后果,在发达国家,随着人们财富的增加(主要是虚拟财富的增加),在财富效应的作用下,人们往往会加大消费支出,甚至是透支未来的收入。而在发生经济或金融危机时,随着人们财富的缩水,他们的消费支出也会剧烈下降。内在价值的不稳定性是虚拟财富的重要特点,人们的财富总额会随着经济状况的改变而发生巨大变化,进而又对人们的消费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例如,2003年至2007年期间美国房地产市场高速成长,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为美国家庭净财富贡献超过6万亿美元,长期以来,消费需求占美国总需求的比例一直在70%左右,突然增加的巨额财富无疑会对美国的家庭消费进而对总需求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不经过生产而凭空增加的财富也是真实的财富,在财富效应的作用下,人们突然增加的大量财富会大大促进消费和信贷。但是,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这种虚拟财富又在短时间内迅速化为乌有,消费者不得不节衣缩食,削减开支。这一过程对于消费支出占总需求60~70%的消费驱动型的发达经济体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扰动,并且这种扰动会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向其他国家传递。传统金融理论在对金融市场的研究上,往往只是研究其中的个别市场或几个市场之间的联系,很少把虚拟经济领域涉及的所有市场综合起来进行研究,更缺少对虚拟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运动和发展的研究。这就使得我们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规律。因此,我们必须超越传统金融理论对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从虚拟经济理论的角度来考察经济虚拟化的特征及其对实体经济的作用。

虚拟经济的功能及作用

按照经济运行方式的不同,我们将整个经济系统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个部门。在虚拟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实体经济成长的基础之上的,可以视为是实体经济的衍生物。随着经济虚拟化程度的加深,虚拟经济逐渐脱离实体经济成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形态。那么,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系统,虚拟经济的日益膨胀和独立化运行会对整个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或者说虚拟经济在整个经济的运行中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具体来说,虚拟经济部门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资源配置功能

古典经济理论认为,相对价格及其变化决定了资源的流向,是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基本决定因素,这就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核心思想。在经济日益虚拟化的今天,相对价格机制的作用不断被削弱,虚拟经济部门日益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力量。从国际范围来看,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国通过向全世界提供各种金融资产实现了全球财富向美国的转移,并实现了在低通货膨胀率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按照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储蓄率的高低是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但是,美国的国民储蓄率却非常低,甚至可以说微不足道。1995年,美国的个人储蓄率只有5.7%,2005年至2007年间这一数字几乎等于0。2007年底,美国平均家庭债务余额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例达到了创纪录的133%,1992年至2007年间,美国年均实际经济增长率达到3.2%,美国是如何在如此低的储蓄率的情况下实现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即美国凭借其发达的虚拟经济系统从世界上其他地区吸取了大量资源来实现了自身的经济发展。美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约为6%,却消耗了世界35%的资源,美国在实现经济增长和满足其挥霍的日常消费的同时,把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血汗工厂和健康问题留给了其他国家。所有这一切也只能在美元充当国际本位货币和虚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欧元自其诞生之日就没有停止过谋求世界本位货币的努力。当前,欧元在世界官方外汇储备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6%,仅次于美元65%的比例。欧元也凭借其不断上升的国际货币地位,加速向世界提供各类债券和有价证券,占有和消耗其他国家的资源和财富③。在流动性过剩的今天,房地产由于其相对稀缺和不可再生的特点,日益受到市场流动性的青睐,房地产业聚集着越来越多的资金,成为重要的资金聚集地。我们看到在世界各地,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房地产价格越高。对当地经济来说,较高的房地产价格可以吸纳其他地区的多余资金,在本地产生资金聚集效应,有利于加快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在经济虚拟化的今天,主要是虚拟经济而不是相对价格机制调节着资源和资金在国际间的流向和配置[3]。事实上,随着1976年牙买加体系的确立,浮动汇率制度成为世界、特别是发达经济体之间的主要汇率制度安排,实际汇率越来越接近其购买力平价水平,由相对价格机制所主导的国际资源流动就逐渐失去了动力。

(二)流动性储备池功能

所谓流动性储备池,是指一定时期内,暂时或永久游离于实体经济循环之外以获取高额利润为目的而滞留于虚拟经济系统内的货币资金。当前,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期货市场以及各类收藏业等虚拟经济系统积聚了大量的货币资金。由于受生产成本和技术的限制,实体经济部门的利润率是不可能在短期内有较大提高的,并且在平均利润率下降规律的作用下,实体经济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甚至会出现利润率的下降。虚拟经济本质上是一种“以钱生钱”的活动,决定虚拟经济部门利润率的关键因素就是货币的可得性,只要有货币进入,就会有利润被创造出来。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进入了不断增长的经常性贸易逆差时代,从1982年的52亿美元一直上升到2007年的7000多亿美元。同时,美国各级政府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例也不断提高。这种持续的“双赤字”在世界范围内催生出了大量流动性。1999年,欧元正式诞生,为与美元争夺货币霸权,赢得贸易竞争优势并获取巨额“铸币税”收益,也加入到了滥发货币的行列。正是美国和欧洲自私的内外政策,造成了当前全球性流动性泛滥③。但是,世界流动性虽然空前膨胀,而世界各国的物价水平却保持了大致的稳定,出现了所谓的“货币失踪之谜”现象。那么,海量的货币哪里去了?唯一的解释就是虚拟经济系统吸收了大部分的流动性,最终推高了虚拟资产价格的大幅上升,而实体经济部门的价格保持了大致稳定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即流动性储备池通过自身近乎无限的储藏能力吸收了海量市场流动性[4]。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说虚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稳定实体经济的积极作用。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M1、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和PPI(生产者物价指数)的大致关系来发现这一规律。图1显示,20世纪70年代之前,美国M1的变化与CPI和PPI之间还有较为一致的关系,它们的变动方向大体相同④。此后,三者之间的走势发生了显著变化。其中,CPI和PPI的变动趋势还是基本一致,但货币供应量的变动趋势却与它们逐渐分离。我们以1986年为例,当年美国M1供应量较上一年增长了16.9%,而同年CPI只上涨了1.9%,PPI甚至下降了1.4%。若考虑政策的时滞效应,1987年的CPI和PPI比前一年也只分别上涨了3.6%和2.1%。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均存在类似情况,特别是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这种现象表现更为明显。随着美国经济虚拟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虚拟经济系统日益成为聚集流动性的主要场所,“多余”的货币进入了虚拟经济的流动性储备池,这是造成货币数量与物价水平分离的根本原因。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自始至终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过量的货币发行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对于实体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系来说,这一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看到随着经济的虚拟化,这一结论并不完全正确。

(三)货币创造功能

金融发展,特别是金融创新使得我们越来越难以对货币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从本质上来说,货币就是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务。在经济虚拟化的今天,货币供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市场力量内生决定的,而不是外生可控的。当前,非银行金融机构已经成为货币创造的重要力量,实证分析表明中央银行对货币创造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从而使货币供给变得越来越具有内生性。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导致了内生的货币创造,虚拟经济系统可以根据需要来创造必要的金融资金。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冷战的结束,大量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涌向华尔街,金融工程学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各类金融创新不断出现。金融创新的原动力一方面是金融机构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规避政府监管。本世纪初,随着互联网经济的破灭,美国经济进入了下行通道,为稳定经济和就业,2001年,美联储在一年之内将联邦基金利率从6%降至2%以下。在极其充裕的流动性的刺激下,房地产业以及各种金融衍生品在美国迅速膨胀,房地产抵押债券(MBS)、债务抵押债券(CDO)、信用违约掉期(CDS)等金融产品在美国蓬勃发展,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资本项目交易输往世界各地。金融衍生品作为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务,从本质上说也是广义货币的一种。因为作为债务凭证,此类债券可以作为支付手段或质押,在实际流通中执行着货币的职能。正是因为虚拟经济的发展,货币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宽泛。由于虚拟经济系统内在的不稳定性,各类金融产品的价值也往往在短期内发生剧烈变化,对货币需求的变化预测也经常会出现显著偏差,货币增长与通货膨胀和名义产出增长等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不稳定。正是由于货币数量越来越难以测度,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逐渐放弃了对货币数量的控制,而是根据物价水平的变化通过利率这一中间变量进行政策操作。

虚拟经济研究的理论价值

(一)虚拟经济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实经济运行

虚拟经济是一种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和信用深化而出现的新型经济活动。当前,虚拟经济的重要性已经超越了实体经济,成为发达国家主要的经济活动。在经济虚拟化的今天,虚拟经济已经取代了相对价格机制,成为市场经济中主要的资源配置手段。从这一视角出发,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当前的国际经济秩序。美欧发达国家凭借美元和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及内部发达的虚拟经济系统,消耗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大量资源和产品,这也造成了被麦金农称之为的“去工业化”现象,即虚拟经济的兴起和实体经济部门的相对衰落。因为,通过股票、债券和各类金融衍生产品,甚至各类概念和创意等“清洁无污染”的方式就能获取高额利润,何必再去费时费力地去生产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呢?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通过向美欧等发达国家输出大量日常消费品和其他初级产品,换到手中的是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美元和欧元纸币。通过这种交易,美欧满足了其日常消费需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其国内就业及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相互需要,所以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惯性。当然,这种“游戏”的前提是美元和欧元的国际本位货币地位。所以,与传统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不同,即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倾销工业制成品。今天的实际情形是发展中国家往发达国家输出产品,而不是相反。这一逆转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虚拟经济的发展所形成的新的经济形态[5]。因此,通过虚拟经济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经济运行机制,采取措施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二)虚拟经济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社会的信用化程度也比较低,虚拟经济是作为实体经济的衍生物而存在的,其价格也不会脱离其所代表的实际资本价值太远。随着商品经济和信用的发展,虚拟经济逐渐脱离实体经济而呈现出独立运行的态势,例如各类高级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其本身基本上不与任何实际资本发生联系。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2008年6月,全球金融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高达684万亿美元,十余倍于当年的全球GDP总量。2007年年初,在美国次贷问题浮出水面之前,仅信用违约互换(CDS)这一类金融衍生品,其市场价值就达到了63万亿美元,亦相当于美国当年GDP的数倍⑤。只要有货币资金进入虚拟经济系统,虚拟经济就可以通过自身的运动创造出大量利润,这也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加速膨胀的根本原因。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有其有利的一面。例如,可以吸纳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稳定实体经济部门的价格。但是,任何问题都有其两面性,从根本上来说,虚拟经济系统不可能完全切断与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那点哪怕是极其微弱的联系。一方面,在虚拟经济膨胀时期,会有大量资金进入虚拟经济部门,即使是在流动性膨胀的情况下也有可能造成实体经济部门的通货紧缩。另一方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的后果一定是发生经济泡沫,而只要是泡沫肯定会破灭,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一旦人们的预期发生逆转,虚拟资产价格就会急速下挫,这时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就会有大量资金进入到实体经济部门,会对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带来巨大扰动。如何动态地把握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合理比例,避免经济的过度波动,虚拟经济研究将我们认识这些问题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

(三)虚拟经济研究蕴藏着理论创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经济学是当前两大主要经济学流派,但不管是从理论层面还是从政策层面来看,二者对现实经济的解释力都日渐衰弱。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格列高利•曼昆(GregoryMankiw)曾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在理论界和实际政策层面均有重要影响。2006年6月,其在一篇文章中写到,“对于我们这些经济学家们来说,现实世界中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是令人沮丧的。一个让人不安的事实是,过去三十年的宏观经济研究尽管在理论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其对实际货币和财政政策分析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情况表明,现代宏观经济研究本身并不服务于实际经济政策的制定过程。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也许是成功的,但它对宏观经济政策却鲜有贡献”[6]。200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甚至宣称“宏观经济理论在过去30年中所做的工作,客气一点说没有什么用,不客气地说,甚至是有害的”[7]。对于任何一种主流经济理论,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接受和承认,在于其对现实的洞察和对未来的准确预测,如果和现实产脱离了关系,我们就要考虑其背后的原因了。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是当前两大主流的理论派别,从本质上来说,新古典经济学描述的是一种实物经济,而新凯恩斯主义虽然也强调货币市场对产品市场的作用,但该理论更加适用于实体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经济的虚拟化使他们所暗含的理论前提都发生了改变。例如,对于此次金融危机,美国和西欧各国政府均拿出巨额资金收购金融机构的大量呆坏账⑥,用国家信用支撑私人信用,这一做法与中国1999年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剥离银行呆坏账的做法如出一辙。但是,这一做法我们从主流经济学中找不到任何理论根据。从虚拟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在呆坏账的产生过程中,经济中实际流通的资金并没有减少,总需求和总就业量也没有减少,整个社会基本上没有多少损失。所以,从宏观上来说,呆坏账只不过是银行账面上的数字罢了。通过核销银行呆坏账,可以避免银行倒闭所引起的信贷紧缩及经济衰退[8]。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催生了凯恩斯经济学的诞生,70年代初的滞胀又促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西方世界的复兴。当前,世界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虚拟经济的兴起以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对称发展,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以往的经济理论,打破旧有理论教条的束缚,虚拟经济理论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重新认识世界经济变化的有力工具。(本文作者:单位:)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