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2021-05-25 6835 实体经济论文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产业调整振兴,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企业装备水平、自主创新力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重点支柱产业拉动日益突显,已初步形成了钢铁、汽车及发动机、石化、浆纸、油脂、船舶等临港优势产业基地,为实体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时期,面临“蓝、红、金”国家战略机遇,为了做强工业,我市又对本地产业发展进行了具有前瞻性的深入研究和定位。一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新能源、新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海洋新兴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七大”产业、27个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形成若干个新兴支柱产业,使其成为推动我市经济长期增长的持续动力。二是加快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业水平。充分发挥我市优势,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吸收相结合,加快建设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海洋装备及船舶制造业、新型装备制造业等若干各具特色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三是适度发展钢铁、石化等临港重化工业。按照求高、求精的原则,积极探索重化工业的高精尖特之路。发挥我市优越的港口资源条件,积极研究开发和引进相关技术,瞄准高端产品,积极发展精品钢及深加工、炼化一体化项目及相关下游产品,力争在部分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同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促进重化工业健康发展。四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从严格产业政策导向、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推动产业布局合理化等方面做起,运用高新技术加快对纺织、服装、木器加工、建材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创新研发设计,改造工艺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创建知名品牌,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品牌化、精细化、清洁化。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

针对我市研发、金融、物流、培训、信息服务、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之现状,进一步加快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房地产、新兴服务业等六大产业。支持有实力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承接、集聚与综合外包服务,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等供应链服务集成与行业解决方案,促进了制造业与服务业、现代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

日照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税费负担过重,减弱了实体经济的吸引力。据调查,目前我市企业涉税种类较多。小微企业要缴纳的各种税费项目多达数十个,如: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以及各种行政事业收费和社会保障缴费等,再加上个别地方以摊派、罚款、检查、评比、认证、培训为形式的各种乱收费,让企业不堪重负。部分小型、微型企业缴纳总额高于净利润。尽管今年政策性减税因素增多,但是相关税收起征点偏低、税率偏高、优惠幅度小。“头税轻、二税重、三费无底洞”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

(二)银行融资困难,融资成本不断提高。据调查,目前我市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30—50%,加上承兑汇票贴现利息、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用,中小企业实际贷款利率远高于正常贷款利率。2011年1月至11月,我市规模以上企业财务费用增幅达到83.29%,利息支出增幅高达90.62%。2012年11家金融机构中有4家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出现负增长,有6家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环比负增长。

(三)要素成本快速上升,挤压了企业利润空间。主要表现在:用工费用加大。我市劳动密集型企业较多,2011年中小企业员工工资涨幅普遍在10—30%之间,全市工业因此年增支12亿余元。用地指标缺口大。我市2012年工业用地指标计划为3165亩,每个区县平均500亩左右,而实际需求则要大得多。与此同时,能源、原材料价格长期看涨。用电支出有所增加。2011年内国家两次上调电价,测算我市工业因此年增支近6亿元。2012年上半年,重点调度的21种原材料如铁矿粉、焦炭、原糖等,价格同比上涨的有11种;重点调度的30种产品,价格同比下降的有13种。虽然部分类别之价格短期出现下跌,但长期上涨是大势所趋。2012年1月至9月,我市工业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高于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4.2个百分点,企业经营呈“料涨品降”的逆向局面。

(四)投资存在壁垒,垄断行业进入难。目前,我市实体经济投资渠道依然偏窄,民间资本难以进入诸多垄断行业。尽管国务院先后在2005年、2009年出台“非公经济36条”、“中小企业29条”,2010年又出台“新36条”,进一步拓宽了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领域,开放了电信、石油、重化工等传统垄断行业,但准入审批条件模糊、程序繁琐、缺乏透明度,再加上由于行政效率不够高和一些技术性的难点,上述措施操作性尚弱,很难落到实处。

(五)外贸出口增势趋缓,稳定外需压力较大。2012年1—9月份,全市出口总值下降3.3%。从出口市场看,1—9月,对韩国出口下降20.9%,对欧盟出口下降5.7%,对美国和日本出口分别下降35.4%和12.2%。受国际市场持续低迷、综合经营成本上升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因素影响,煤炭、蔬菜、纺织服装出口额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59.8%、0.5%和7.5%。许多外贸企业感到“压力山大”。

(六)企业总体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缺乏。我市企业平均研发经费仅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左右,远低于世界先进企业8%-10%的平均比重。目前,全市仅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级品牌3个。全市60户重点工业企业在职总人数7万余人,新型产业人才不足5%,在模具、船舶制造、轮机管理、港口与航道、环保等专业领域,人才缺口很大。对实体经济发展尚未形成有力支撑。

发展实体经济的对策建议

根据中央发展实体经济的优惠政策,加快完善促进我市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投资、贸易、土地、环保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切实形成政策合力。一是准确把握国家已出台的一系列税费减免、信贷支持等政策措施的政策导向,通过实施结构性减税,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对我市在冶金、浆纸、能源、机械、临港产业等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在自主创新、品牌创立、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引进、信息服务、行政服务等方面实施相应优惠与扶持政策,使龙头企业成为推进日照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通过贴息贷款、低利率贷款、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措施,培育和扶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尽快形成骨干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二是充分利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手段支持民间投资。消除民营企业在产业选择、技术改造、上市融资、资金扶持、土地、外贸等方面被边缘化的倾向。三是加强制度创新,开发和形成更适用的企业或资产估值方法,让它们的无形资产可以抵押贷款,以提升中小企业、“三农”、文化产业、科技产业、服务外包、旅游等领域获得金融服务的能力。

产业创新是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针对我市产业附加值高端在外、效益水平低的问题,抓好生产链与供应链、物流链和价值链的有机结合,推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联动发展、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重塑和再造产业价值链,积极促进实体经济各行业协调发展,破解实体经济内部各行业发展不协调的难题。一是围绕打造“钢铁、石化、汽车三个千亿级和海洋装备、浆纸印刷、粮油加工三个500亿级”的产业集群目标,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促进高端产业集聚发展。二是通过制定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产业推广应用及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将加工制造优势向产业链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加强品牌建设与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四是落实各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工业企业剥离非核心业务,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外包,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围绕产业联动,再造产业价值,促进实体企业在转型升级中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

科技创新是实体经济稳健发展的有力支撑。针对我市企业创新转型资源不足的状况,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有机结合,加强产学研合作,吸引更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来我市建立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同时,加强清大华创科技企业孵化中心、日照经济开发区高创服务中心等建设,加快形成企业技术中心、公共研发创新服务平台和科技中介与成果转化平台。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依托的应用技术研究体系、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通过市场机制激励企业加快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走差异化和多元化的产业发展道路。支持和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研发力度,形成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聚集发展。主动顺应当前产业发展智能化、服务化、精益化、融合化、绿色化、全球化的趋势,鼓励企业大力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产业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并将创新常规化、惯例化和长期化。加强激励性制度设计,对我市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人才培训、设备更新、节能减排等活动提供研发资助和税收优惠,对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实施“首购”政策和“优先购买”政策。整合科技资源,注重发挥我市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等科技社团的独特优势及作用。全力破解海洋科技、临港产业等创新型人才短缺的瓶颈。依托中国蓝色经济引智实验区等平台载体,积极培养和引进一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端人才。构建符合国际惯例的国际人才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实现重点产业链、管理链、服务链和生活链的对接,提高各类人才重大工程实效。通过人才引领、科技创业,使创新驱动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文作者:李宏 单位:山东省日照市委党校)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