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地区林业科学研究探讨
增强科技兴林意识
国家和当地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林业对当地生态的重要性。同时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具体措施如下:国家从政策上大力扶持林业,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建立林业实用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基地,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批先进的林业科技示范区和示范户,带动大家的积极性。林业建设起步于造林绿化、科技兴林,兴起于基地建设,开拓于林产加工和综合开发,为逐步建立起地区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耐旱树种的选育
通过对比选择适合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稳定的造林种草模式,选择抗旱性强,优选适应本地区的环境以及具有相对比较高的有经济价值的树种。是通过杂交、基因工程等措施来培育新的树种;大力引进有发展空间的优良外来树种。通过高新森林生物药剂及化学品的研制,在林业病虫害防御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防止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林植被土壤干化
人工植被自身生长环境中水分条件的不断恶化及林木自身生长条件中水分不断的缺失,导致自身生长不良,也造成了土壤理化性质的进度加快,有的还出现土壤盐碱化,同时也致使植被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所以要施加适合的措施,使林木植被形成良好、稳定的组织结构。比如使用生长调节剂、保水剂以及进行菌根的接种的方法,再加上改善土壤水分条件和改善树木的抗旱性等方法来完成抗旱的目的。具体方法是:在植被坡面上需要把所汇集的地表径流较长时间的贮存在根系分布的土壤中,才能充分发挥集水的水分使用效率。要利用秋天雨水比较大,降水比较多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储存水分到第2年春节干旱时使用。
低产、低效林改造与更新技术研究
在我国甘肃地区低产、低效林面积还比较大,同时也有很大部分的半熟或过熟林,林木更新和改造的任务相当艰巨,科研工作势在必行。在确保不会造成新的荒漠化前提下,遵循自然规律,通过合理的疏伐、抚育、补植、改造与管护等措施,提高林分质量,定向培育成用材林、防护林或经济林,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防治结合,突出效益
切实保护好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荒漠化;采取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育草等措施加快荒漠化土地的林草植被恢复,遏制石漠化扩展,构建稳定的岩溶生态系统;同时,林业生态治理应与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注重短期效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充分发挥林业生态治理的综合效能。
人工造林
对于生态区位重要,坡度较大,土层较瘠薄的土地,选择适应性强,适宜在中性偏碱性土壤、喜钙、生长旺盛、萌蘖性强、根系发达、固土力强、具有穿入深层土壤能力的乡土树种进行植树造林。依据当地自然、社会经济实际和市场需求状况在土层较深厚、水资源稳定、坡度平缓、交通方便的宜林地,选择优质、高产、高效的经济林树种,重点发展名、特、优、新品种,培育以苹果树、桃、梨、李等为主的果树林,促进群众脱贫致富。根据当地特点,发展生态旅游业。主要通过招商引资。生态旅游过程中应以生态优先为原则。杜绝大面积破坏林草植被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小区等为主体的生态旅游项目。
合理利用降水资源的人工林培育新技术的研究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是防护林稳定生长的关键技术保证,也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成功的关键。西北半干旱地区,通过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好森林生态系统,构建生物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益显著、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作者:金林 单位:榆中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