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参与农机技术推广的调研
相对应的是当地小型企业,农业机械技术含量低、价格低,对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重视程度较差。随着大中型企业产品的多样化、本土化,小型企业的生存压力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农业机械企业在提供产品的同时,需要提供更加完备的技术指导与服务。此次调查中还发现,作为农业机械研发组成部分———院校参与技术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院校参与农业机械研发、生产、服务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参与农业机械推广的农户情况分析
参与农业机械推广的农户个体特征分析由表1可知,农民参与农业机械推广的年龄偏大,30岁左右的青年参与较少,40岁以上农民参与较多,这反映出目前农业生产的主体是大龄农民,新型农业机械的使用、推广提高还有一定的难度。学历情况方面,高中毕业生占26.7%,其中年龄40岁以上的有82.6%;初中毕业生占36.9%,年龄30岁以下的有53.8%。这表明近年来外出务工是黄淮地区农户非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新生代农民工学历高,是外出务工农民的主体,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学历低、年龄大,成为农业机械发展的人力资源瓶颈。
参与农业机械推广的农户趋向分析农户参与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学习是为了熟练使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但是农户使用农机的趋向差别较大。调查中发现,农户参加推广培训、购买农机20.3%是为了自用;51.7%的农户是为了参加专业合作社,进行专业化生产(如跨区小麦收割);28%的农户是其他用途。随着农业生产专业化的发展,更多农机中介机构(如服务社、合作社等)的出现,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户参与农机专业化。
参与农业机械推广的农户家庭经营情况分析农户家庭经营情况从家庭收入、农地规模、家庭劳动人口数量等指标反映。其中家庭收入与参加农机推广没有直接的联系,即参加农机推广的农户反映不出家庭收入的比例关系。农地规模是农户家庭经营的土地数量,随着农地流转,农户家庭经营的土地规模变化较大。数据显示,有40.8%的参与农机推广的农户,其农地规模超过该地区的平均水平。农户参加农业机械推广,熟练掌握农机知识是进一步适应农地经营规模增加的需要。农户家庭劳动人口数量是影响农户参与农机推广的重要因素。家庭劳动人口多,参与农机推广的愿望越强烈。数据表明,家庭劳动人口在3人以下的农户(含3人),参与农机推广的比例只有21.9%,家庭劳动人口在3~5人的农户,参与农机推广的比例达到59.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到非农行业就业,每年稳定的农村劳动人口变化较大,给农机推广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农户未参与农业机械推广的原因分析
(1)农业生产收入占农户收入比例越来越小,购置农机具意愿的农户越来越少。在农户家庭收入调查中,56.7%的农户非农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这些农户的农业劳动力集中在非农部门就业,农业生产劳动由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服务公司等完成。因此随着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就业率、农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劳动者从事农业劳动时间越来越少,农业生产收入占农户收比例越来越少,造成农户农业生产资料、农业机械等硬件投入少,农业推广、培训等软件方面的投入更少。(2)农机推广方法落后,推广效果不明显,不能满足农户需要。农机推广不同于其他农业推广,需要培训、操作、跟踪服务等一系列推广知识的运用。调查数据显示,农户对农机推广方法的满意度只有32.6%,推广效果不明显。40.8%的农户认为农机推广手段单一,不能满足农户的需要;37.4%的农户认为农业机械销售部门的推广方法优于政府推广机构,56.5%的农户对各类农机的售后服务很不满意。(3)农机推广政策有待改进。我国大部分农业技术推广法规还是很早以前制定的,目前农业推广环境、农户的需求、市场需求等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农业推广主体也有较大变化,这就需要农业技术推广法规相应变更,为各类农业推广服务。
建议
黄淮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棉基地,有着悠久的农耕历史,要保证传统农区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加大现代农业机械的投入,因此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尤为重要。为此,要构建多样化的农业机械推广模式,特别是由行业企业、院校、公共机构等共同参与的推广体系;建立农户参与的“定制式”技术推广模式,针对经营规模比较大的农户,采用“机构+农户”定制方式,服务特定的对象;引进项目推广,扩大推广范围;采用新技术、低成本的信息传导渠道,让更多的用户参与进来。
作者:李红军 单位: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1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