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念珠菌病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探究

2021-05-25 16924 妇科研究论文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予易黄汤加减口服。方药组成:山药、芡实各20g,黄柏10g,车前子5g,白果(打碎)10枚。食少纳差、小便黄少、舌苔黄腻者加茯苓、薏苡仁各12g,栀子10g;乳胀、口苦心烦者加龙胆、柴胡各10g;带下量多,呈脓性,有臭气者加蒲公英、败酱草各20g。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②中药熏洗及克霉唑栓外用。方药组成:黄柏、黄芩、白鲜皮各20g,蛇床子、花椒、明矾、苦参、百部各15g,薄荷(后下)10g。外阴破溃者去花椒;肿痛严重者加冰片10g。每日1剂,药物水浸泡1h后武火煎至沸腾,文火煎20~30min,取汁1500mL左右,滤渣倒入盆中,趁热先熏后坐浴,坐浴15min左右。用冲洗器冲洗阴道后,于阴道穹窿部放入克霉唑栓(白云山何济公制药厂生产,批号081022、100916)150mg,每晚1次。7d为1个疗程,不愈者再治疗1个疗程。

对照组。用5%碳酸氢钠液坐浴并冲洗阴道后,于阴道穹窿部放入克霉唑栓150mg,药物来源同治疗组,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不愈者再治疗1个疗程。

观察指标与方法

疗效性观察。治疗期间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和消失的时间;治疗1个疗程后对2组患者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查。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的症状和病原菌检查情况进行评分,并计算疗效指数:①外阴瘙痒程度、外阴烧灼痛程度及阴道黏膜充血、糜烂程度均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1、2、3分;②尿痛:无计0分,有计1分;③阴道分泌物:无或正常计0分,稍多计1分,中量计2分,大量计3分;④病原菌:无菌计0分,有菌10分。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2]。

复发情况。停止治疗后3~6个月随诊复查,观察2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连续3个月经周期真菌学检查结果为阴性,其后症状重现,真菌学检查结果显示阳性,则属复发[3]。1.7疗效标准参照文献[2]中相关疗效标准评价疗效。①治愈:外阴瘙痒、灼痛等症状消失,局部检查正常,病原菌检查结果为阴性,症状积分为0,疗效指数为100%;②显效:外阴瘙痒、灼痛症状明显减轻,局部检查体征明显好转,病原菌检查结果为阴性,疗效指数为75%~99%;③有效:外阴瘙痒、灼痛症状减轻,局部检查体征减轻,分泌物减少,病原菌检查结果为阴性或部分阳性,疗效指数为30%~74%;④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变化,病原菌检查结果为阳性,疗效指数<30%。

结果

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治疗时段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及病原菌转阴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结束后,2组疗效经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复发率比较。停止治疗后3~6个月随诊复查。治疗组治愈74例,随访72例,复发6例,复发率为8.33%;对照组治愈47例,均获得随访,复发13例,复发率为27.66%。

讨论

阴道念珠菌病属中医学“阴痒”、“带下”范畴。《医宗金鉴》曰:“妇人阴痒,多因湿热生虫,虫毒作痒。”而《傅青主女科》对带下的论述尤为精辟:“夫带下俱是湿证,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带脉通于任督,任督病而带脉始病”。也就是说,带下病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督以致带脉失约所致。带下病与脾的关系最为密切。脾主运化,脾虚运化无力,水湿内停,湿从内生而注下焦,影响任督二脉。现代女性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饮食不节,脾胃易伤,久则脾虚生湿,久而化热,湿热下注,湿蕴生虫。此外,外感湿邪,邪毒内浸,虫蚀阴中也致本病。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脾虚为本,外邪感染为标,故治疗应健脾利湿,整体调整;止带杀虫,堵源解毒;标本同治。临床治以内服、外治相结合。内服药选用《傅青主女科》易黄汤,可健脾清热、利湿止带,专补任脉之虚,且清肾中之火,其中白果将诸药引入任脉之中,更奏药力[4];外用中药方可燥湿止带、杀虫止痒、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且熏洗坐浴可直接作用于患部,使药物迅速吸收,促进治愈。

本观察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阴道念珠菌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善局部症状、体征,并能有效地杀灭病原菌,从而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治愈率高,且6个月内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单纯西药治疗本病往往不能彻底治愈,在患者身体虚弱或阴道内环境发生改变时,念珠菌易大量繁殖,引起复发,缠绵不愈。(本文作者:李红瑜、姚青峰 单位: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