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及问题
(一)当前大学生参保意识不强、参保率参差不齐。总体来讲,全国大部分高校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但各地高校在大学生医疗保险方面做法存在差异。各层次高校大学生对大学生医疗的了解普遍偏低,保险意识存在较大差异[2]。在某些高校大学生参保率很高甚至达到了100%,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几乎都参加了“大学生医疗保险”[3][4]。与之相反,在很多高校大学生都认为医疗保险重要,但实际参保的比例只有50%左右[5][6]。此外,实行大学生医保的初期,在广东、河南等地高校参保比例不理想,在上万人的学校参保的人数不足百人。
(二)报销比率较低,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地区差异明显。目前各省纷纷出台了各自的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意见,但在具体细则差异较大。在医疗费用的最高报销额度上,各省从3万元到20万元不等,数额差距较大;异地就医的医疗费用报销也没有统一;大学生在毕业后与城镇医保的衔接、缴费年限和机制也存在较大差异[7]。在现行的大学生医保实施期间进行过报销的同学人数较少,由于对医保报销相关程序的不了解或未按照规定进行上报的,导致医疗费用报销比率低。有数据显示,大学生的住院医保报销率为60%左右,与政策宣传的80%还是相差甚远[8]。
(三)缺乏稳定的医疗保险筹资机制,风险控制水平低。健全的筹资机制是医疗保险制度的健康运行的保证。但有专家就认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水平无法保障大学生重大疾病安全。根据统计,万人规模的大学通常每年出现10万元以上医疗费用的罹患重大疾病的大学生约为在校生的l%(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大学生医疗保障现状分析》课题)。当大学生遭遇重大疾病时,个人负担较重,特别是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一旦遭遇重大疾病的风险就更大。因此,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同样无法保障大学生重大疾病安全,仍会陷入以前的尴尬境地:遇到重大疾病安全,捐款就成了唯一途径[9]。
(四)大学生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在社会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指医疗服务的利益方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优势造成保险费用不合理增长和医疗资源过度消耗的机会主义行为。大学生医保的主要表现为,一是有了大学生医保,大学生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可能会造成对医疗需求的增加。二是过度消费。由于个高校并未统一大学生校内门诊发生医疗费用支付标准,容易导致某些高校大学生“没病乱开药”或者“囤积药品”。三是由于第三方付费,医方可以利用专业优势引导学生的过度消费,医方和患方的违规成本可以通过医保基金向医保机构转嫁[10]。
(五)高校医疗机构力量薄弱。在对在校大学生患病时就医机构选择调查显示,往往参加医保大学生将校医院作为首选的对象。校医院具备便捷性等自身优势,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医院存在的问题:医务人员业务整体水平不高、竞争和服务意识差;医院管理体制落后,机构人员配置不合理;医院规模小,经济效益差;医疗仪器设施简单,利用率低等[11]。与此同时,目前在校大学生除了基本诊疗服务的需求外,还希望校医院能提供定期的免费体检、健康咨询服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增加健康知识宣传等项目的新需求。
(六)大学生医疗保险与其他医疗保险衔接不恰当。大学生医疗保险是与之前的公费医疗、商业保险等的衔接,也成为一部分大学生参保的障碍。一是部分大学生已购买新农合,或是商业保险,容易造成重复参保。二是部分大学生假期和外地实习期间可能产生的异地报销问题。三是城市居民医疗保险此种模式下的大学生医疗保险仅仅局限于在校期间,一旦离校,医疗保险该如何衔接等后续问题。
对策及建议
(一)依法强制参保,提高大学生的医疗保险意识。现行制度规定大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由于缺乏强制性,而学校组织学生参保的积极性不高,大学生本身对风险意识不强,导致大学生参保意识偏低、承保率低。应将大学生医保纳入法制轨道,通过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大学生医保制度的顺利推行。如借鉴德国对大学生进行强制参保,在每个学年开学初,要求学生缴纳保费参保,否则不予注册。此外,高校以及政府要加强对大学生医保制度宣传,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保险意识,以增强其主动投保的积极性。
(二)完善医疗保险相关政策,适当提高大学生基本医疗支出报销比例和限额。首先,大学生的健康风险具有特殊性,他们目前没有收入来源,主要生活费用来源于家庭。大学生医保侧重于门诊大病与住院费用补偿,对于普通门诊费用支出的关注度较低。所以将普通门诊纳入支付范围、扩大门诊的报销比例、扩大意外伤害的报销范围,增加大学生的受益面,才能使他们能切实感受到参加城镇居民医保的好处[12]。其次,充分发挥社会保险基金的福利效用,提高大学生基本医疗支出报销比例和限额。国家及地方财政专项补助形成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相比较,参保大学生医疗费用报销比例不高。据对部分高校调查,以目前的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付比例计算,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只能占到全部基金的30%左右[13]。
(三)建立稳定的医疗保障资金筹集机制。稳定的医疗保险资金筹资机制是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充足的资金是保障参保人权益的最根本条件,因此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参与的可持续的大学生医疗保险筹资机制。首先,政府对大学生医保基金的财政拨款及时到位。第二,拓宽筹资渠道,鼓励非营利医疗机构参与大学生医保统筹基金的资助[14]。第三,根据属地原则设立高校专项医疗救助基金,为患重大疾病的大学生提供帮助。最后,建立健全依托高等学校附属医院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基金管理机构,保障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
(四)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中道德风险的防范控制措施。在现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中,有一些对于道德风险的防范机制,如规定了门诊和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但是需进一步明确医保各方的责任和义务。首先,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保健意识,通过加强自我保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其次,各级各类高校和医保机构要切实加强对校医院的管理和监督。最后,建立医疗信息公开制度,约束医疗服务的过度供给。将大学生患者关注的医疗信息通过适当的方式公开,方便患者查询,在此基础上提高医保机构的费用的控制能力。
(五)重视高校校医院建设,提高服务医疗服务质量。首先,学校应更加重视和关心校医院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成为大学生医保定点医院。其次,校医院必须转变思想、加强自身建设,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再次,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宣传健康知识,向学生传授疾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或心理咨询活动。最后,加强与各级医疗机构的技术联系和支持,增强校医院“社区服务”性质。校医院通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让学生享受到低廉、便捷、相对优质的医疗服务,彻底改变过去“大医院看不起,校医院不满足”的尴尬局面。(本文作者:袁艳 单位:湖北科技学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0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