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抑郁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肺主气,《理虚元鉴》指出“肺气一病,百病蜂起”。陈秋帆等[5]认为“诸气郁,皆属于肺。”《灵枢•本神》说:“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医方论•越鞠丸》亦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流通,郁于何有?”《证治汇补•郁证》亦云:“郁症虽多,皆因气不周流,法当顺气为先。《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气贲郁,皆属于肺”,明确指出此症属肺脏所司,应该从肺论治。通过调肺可调节全身之气,使气机条畅而治疗郁症。张景岳亦指出:“自古言郁者,但知解郁顺气,通作实邪论治,不无失矣。兹予辨其三证,庶可无误。盖一曰怒郁,二曰思郁,三曰忧郁。”明确指出除了肝、脾可致郁外,肺也可致“忧郁”。雷英菊等[6]认为“从《内经》五气之郁到历代医家对郁证的论述中不难发现,对抑郁症病因病机认识虽各有侧重,但其病机多不离虚、痰、瘀等病理因素。赵献可《医贯•痰论》云:“肾虚不能制水,则水不归源。如水逆行,洪水泛滥而为痰。”肾气虚无力行血、阳虚无以温煦或阴虚内热血液受煎熬而黏滞等均可导致瘀血的形成。
中医对抑郁症的治疗:
1中医复方治疗
杨正春等[7]认为治疗上应充分考虑调理脾胃,鼓舞中州,畅通气机,使机枢通利,升降有序,才能气旺流畅,情志正常,诸症皆除。徐薇等[8]认为,历代医家对抑郁症的施治注重人的整体观,在治疗上多采用辨证施治、整体调理、病证结合等方法。选方用药并不拘泥于疏肝理气、清肝泻火、化痰开郁等与郁症的发病直接相关的治疗方法,而是注重整体调理,综合诊治,采用补益心脾、滋养肝肾、理气活血、理气导滞、理气安神等方法综合施治。熊洪艳等[9]研究结果显示,补虚药、理气药、安神药、活血化瘀药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常用药物,其中补虚药使用频率最高。张建玲[10]将抑郁症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脾虚、气郁化火、气滞痰郁、气滞血瘀、心脾两虚的证型进行辨证论治。并指出在用药时,应着眼于疏导、宣泄、肃降、畅达,力倡因势利导。既使患者出现气虚时,所选药物也是太子参、黄芪、山药、芡实、扁豆、龙眼肉、薏苡仁等甘淡之补品,而且还要佐枳壳、陈皮、莱菔子等运化之药,力避气机塞滞,重在疏导气机。张金茹[11]用小柴胡汤治疗抑郁症患者4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表明小柴胡汤对抑郁症的疗效确切。陈晓阳等[12]用忧虑康汤对40例肝郁肾虚型抑郁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发现忧虑康汤对肝郁肾虚型抑郁证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疏肝滋肾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抗抑郁方法之一。由此可见抑郁症的中医复方治疗已经从传统的疏肝解郁为主,向滋补脏腑虚损的方向转变,在单味药的应用频率上也证实了这一点。就近代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治疗来看,以脏腑虚损为依据辨证施方的研究逐渐增多。
2针灸治疗
张小兰等[13]对35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针刺内关、印堂、人中、百会、四神聪、神庭、神门、风池、丰隆、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位,总有效率达94•29%。乔颖欣等[14]对20例抑郁症患者,选百会、神门为主穴,加随症配穴进行治疗,治疗4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5%。黄芳等[15]选取门诊及住院轻中度抑郁症患者46例,以内关、建里为主穴进行电针治疗。结果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达88•1%。中医针灸治疗抑郁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并且安全,不良反应少,但是临床研究还存在很多问题。安春平等[16]指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论文的质量不够高;多数试验样本量小;试验观察时间短,不足以评价长期疗效;辨证分型不一致,配穴方法不统一、穴位过于分散等。
3中医心理治疗
中医学十分重视心理治疗与调适,并创立了情志相胜法、从欲顺志法、开导劝慰法、移情易性法、暗示疗法、转移注意法等方法治疗心理疾病。蒋玲玲等[17]采用中医心理疗法治疗脑卒中病伴有抑郁患者30例。结果不仅能有效调节患者的情绪,而且对提高疗效,缩短康复过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抑郁症的发病过程应该是一个多脏腑病变的过程。早在《内经》中就有“五神脏”的理论,人的精神、神志是由五脏分管,但神与神之间、脏与脏之间、神与脏之间的生理、病理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在治疗上应该五脏均调、防治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说“久病多虚”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看,近年来以“虚”为其机理的研究逐渐增多,这是临床治疗经验的总结,也是多年来研究摸索的发现,同时也符合《内经》中“五神脏”的理论,五神舍脏,五脏藏精,精气养神,五脏虚损,精气亏虚,精不养神。抑郁症的疾病过程是一个多脏病变互相影响、相互传变,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所以在治疗方面应辨证论治,五脏调补兼施,将是中医治疗抑郁症的发展方向。(本文作者:周庆莹、刘宏岩 单位:长春中医药大学)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0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