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盐城文化产业发展途径

2021-05-25 1680 文化产业论文

文化产业基本涵盖所有门类,广播电视、文化艺术、出版发行、文化娱乐等重点行业已有一定规模。至2011年底,全市共有网吧533家,游戏厅及休闲娱乐场所558家,从业人员2104万人。广播电视核心业务大幅增长,广电营业收入每年增长20%以上,会展、创意、广告、工艺美术等行业也正在加速发展,规模日趋壮大。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由娱乐市场、演出市场、电影市场、网络市场、艺术品市场等组成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全市文化产业骨干企业经过改革,体制机制更加灵活,成为新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江苏红色动力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红色动力”为连锁品牌,采取“直营+加盟”的连锁经营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网络服务连锁经营管理,构建连锁经营的新型网吧业务平台,全市有535家、大市区有96家网吧加盟该公司。

盐城文化产业虽然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但与建设“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相比,与盐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比,与居民日益高涨的文化消费相比和精神文明需求相比,盐城文化产业总体所占比重较小,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水平偏低,文化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实力不够雄厚,缺少在国内有影响力、辐射力的文化品牌。一是体制障碍有待进一步突破。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主要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制度设计,特别是有关市场塑造与维护的制度安排。而盐城目前的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政府办文化、管文化的模式尚未根本改变,行政干预色彩较浓,缺乏统一有效的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政府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尚未建立。部分文化产业单位在人员管理、资金使用上仍按照事业单位模式运行,市场意识淡薄,产业竞争力不强。二是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活跃。文化产业要做大做强,进入快速发展的良性循环,需要金融政策的大力扶持,而文化企业小而散、轻资产、无抵押物的特点,又往往使众多金融企业望而却步,资本投资不足已成为制约盐城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盐城原先文化企业的国有色彩较浓,虽已改制为产业集团,但国有资产的惯性使其短时间内难以转化为可进行现代市场运作的重量级文化资本,文化产业对金融工具的开发、利用之条件不充分,文化产业的社会投融资体制尚未形成,文化产业大规模扩张的资本条件欠缺。三是人才队伍有待进一步建设。建设文化强市,总的要求是实现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人才队伍强,其中,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是文化事业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盐城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行政人员所占比重较大,而那些懂文化经营管理和营销、具有战略思维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短缺,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可以从事国际文化贸易和交流的外向型人才相当短缺,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站在各自文化领域前沿的顶尖型人才尤其短缺。四是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高科技的投入使文化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呈现出集约化、高科技化以及通过大众传媒广泛扩散的态势。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通过不断提升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不仅创造着全新的生活理念,而且刺激新的文化需求,从而引导市场消费热点,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而盐城的文化企业在高科技投入方面显得不足,导致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从而降低了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使大众高层次文化消费的热情受到了抑制,未能满足人们文化消费的需要。

经过前一阶段的积累,盐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环境、体制政策环境趋于完善,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获得共识,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呈现更加旺盛的趋势,为盐城文化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要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实现文化强市的目标,其着力点在于推进多层面的文化创新战略,推进文化产业的现代化建设。一要创新管理模式,大力解放文化生产力。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和管理意识,加大改革力度,构建文化产业管模式,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文化企业依法运营的文化产业管理体制。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和国有文化企业公司制改造,努力形成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文化企业与企业集团,尽快培育出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文化产业上市公司。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为各类文化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竞争机会,放宽市场资金准入限制,鼓励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培育一批重点民营文化企业。二要创新投资模式,加快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调整国有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资范围,鼓励非公有资本以直接投资、间接投资、项目融资、兼并收购、租赁等形式进入一般竞争性文化行业,逐步建立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元化、投资机制市场化的新型文化投融资体制。整合金融资源,发挥财政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扩大文化企业直接融资规模,积极运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支持文化产业的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以知识产权、无形资产等为标的的质押贷款业务,鼓励文化产业运用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等融资工具,引导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投入文化产业,探索建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在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孵化器,吸引各类风险资本,为科技含量较高、市场竞争较强的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三要创新人才机制,增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营造鼓励支持创新、创业,有利于吸纳和积累人才进行文化生产服务的精神氛围,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建立文化产业专门人才数据库,摸清文化产业人才供求情况,重点解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结构性短缺和层次失衡的问题。大力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文化产业人才,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形成人才优势,打造盐城文化产业人才高地。建立健全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手段,努力提高人才评价的科学水平。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文化人才实行期股、股权激励,探索人才资本及科研成果有偿转移制度,推进人才培训的国际交流合作,引导盐城高校加快文化产业相关学科的建设,增设紧缺专业,培养急需人才。四要重视科技创新,转变文化产业发展方式。加大文化科技创新力度,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营销经验和人才智力资源,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文化产业档次,增强“盐城创造”的文化主导产业在全省的竞争优势,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由产业扩张向产业升级转变,促进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文化产业经济优势。逐步加大对文化产业升级的投入力度,鼓励文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设立专门用于科技创新的风投基金,以推动文化产业朝高新技术方向转型。建设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平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在重要文化产业领域开展面向应用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加强行业技术标准的研发,完善文化产业标准体系和规范体系建设。切实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依法打击侵权行为,保护文化产业的创新成果。

努力打造具有盐城特色的文化品牌:一要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按照政府协调、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有意向、有能力的机构、企业、社会中介参与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做好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定位及建设工作,使文化产业园区成为文化企业和人才的集聚地,发挥群体竞争优势,探索以文化产业园区为增长极、带动周边共同发展的功能升级的新模式。充分调动各级政府在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区域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资源,加强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管理,形成园区的品牌优势。二要加快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积极开展文化产业人力资源的培训活动,依托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的优势,调动社会各方力量,重点培养研发设计、文化传媒等专业人才。加快培养既懂文化产业内容,又擅长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人才集聚高地。充分挖掘盐城文化的深厚底蕴,以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人才,以优厚的条件和环境吸引人才。逐步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深化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把构建人才资源高地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重点和基础工程,建设高素质的文化产业队伍,推进文化企业稳步健康发展。三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改进和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本文化设施为基础,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布局,构建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加强农村公益性文化设施的设立和公共健身场地的建设以及免费活动器械的配置,使体育馆、图书馆和电影院的分布更加合理。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力争将文化产业经营场所等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列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做到布局合理,档次适中。对现有的文化娱乐场所有计划地进行改造,建设成多功能综合性娱乐中心,一些破旧不堪的影剧院可以在原址上拆除重建或异地新建。同时,有选择地建设若干个大型娱乐设施,增加其科技含量,以特色娱乐项目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尽快建立政府推动型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一要尽快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文化产业政策。在深入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找准方位,扬长避短,突出特色,加紧制订符合盐城市实际的文化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将其纳入全市发展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确保其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规划的重点应明确具有大规模文化生产能力和较强市场扩展能力的优势产业。综合考虑盐城的文化资源、地理优势、技术支撑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建议将图书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确立为盐城市优先发展的文化支柱产业。二要加大投入,落实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确保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增幅不低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使文化建设的投入每年都有较大增长。确立“文化立市”方针,在调整经济发展战略过程中,把文化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尽快设立“文化产业基金”和“人文科学基金”,提供贷款支持新兴文化的发展,推出相关政策和法规,给文化产业提供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制定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设立专项资金,促进优秀文化遗产和古迹文物等的发掘整理和保护。坚持以市场调节配置为主,建立配套的文化保护机制,调动一切因素,实现文化投入总量的快速增长。推动政府对文化艺术生产管理的改革,包括确定政府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总量。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和文化产业政策。确定文化艺术生产优先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艺术生产的经营机制,重组市场经营主体,解决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市场经济体制与文化艺术生产规律有机结合、文化艺术创作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文化艺术制作的产业化以及传统文化艺术的保护、发展与创新等问题。三要突破产权体制障碍。积极开展对文化产业集团股份制改造的试点工作,实现股权多元化,增强其活力。建立“文化产业集团”资本运营方式,吸引非文化产业的投资实体和相关高科技产业进入。进行资本经营体系的结构再设计,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开。可考虑设立盐城市文化产业资产经营公司,确保政企分开。积极开展文化产业集团的组织、资本、资产、债务、产业、功能、管理、品牌、文化和人力资源重组,构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敢于创新,抓住机遇,大胆在文化领域率先大规模直接利用外资,适时开展文化产业投资项目招商会,争取国外知名文化产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在盐城落户。可考虑成立文化产业振兴机构和民间文化交流协会,使政府和民间同心协力,共同提升盐城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四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各类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参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影视制作、动漫、放映、演艺等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进入文化经营领域,通过改制、重组、联合、兼并、收购、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进行文化产权制度和经营机制改革,发展一批社会力量兴办的中小型文化企业,促进市场竞争;鼓励和扶持文化企业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跨不同所有制规模扩张,做大做强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的支柱性文化产业集团。五要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政府及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稽查力度,提高文化市场经营者的依法经营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管理机制,依法查处有损于精神文明建设、有损于社会稳定的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推进盐城市文化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本文作者:张伯铭 单位:盐城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