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品对英语教学的作用分析
作为母语和作为外语的英语教学的异同
普遍语法理论认为人类的内在语言学习机制与生俱来,支配着语言学习过程,即使学习者的年龄、智商、目标语和文化背景截然不同,他们的语言学习也大同小异。研究显示,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过程确实有很多共同之处。首先,学习者都要经历类似的学习阶段,比如,学会表达规则之前先大量记忆使用语块,尚不清楚某个表达时就已经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语义,连词成句的渐进过程。另外,学习者会使用相同的习得策略,例如,已有知识和文化背景影响阅读理解,阅读与写作相互影响。然而,语言学习的环境不同,使得二语习得和母语习得在很多方面确实存在差异,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学习目标的不同了。两种学习者在认知方式上差异,导致他们对语言学习的看法和实际学习效果不尽相同;此外,他们投入的时间不同,学习的渠道和环境不同,学习后的语言运用范围不同,学习听说读写等不同语言技能的顺序也不同。
克拉申认为,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根本性不同其实就是儿童学习者和成人学习者在习得语言上的不同。他总结出年龄对语言学习影响的三个规律,即在初期学习句法和词法时,成人比儿童快,大童比小童快,童年时生活在二语环境中的学习者比成年后才开始学的学习者快,并从神经、认知、情感和输入四个方面来解释这三个规律。那么,教师如何趋利避害地利用母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的差异以及儿童学习者和成年学习者之间的差异呢?只要在低情感过滤的环境中,提供充足而恰当的材料,成年学习者就可以非常熟练地掌握一门语言。
英语儿童文学作为语言教学材料的好处
未经过编辑的语言——即便是儿童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呈现给语言学习者的,是原汁原味的复杂多姿的语言。文学作品一直是世界各国语文教学的好材料,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包含丰富多彩的词汇。在二语和外语课堂中,和专门编写的教材相比,目标语文学作品除了上述优点之外,还显得生动自然,更容易让学习者体验到另一种语言的美。受过儿童文学作品的熏陶之后,学生会将这些有趣而丰富的表达运用到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中去,英语儿童文学和其他文学一样,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作品。诗歌、故事、童话、小说、戏剧、散文。在二语和外语课堂中使用这些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可以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要素。英语诗歌对于二语和外语教学来说尤其重要,在反复朗读和吟诵中,学习者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英语的节奏韵律;诗歌语言短小精干,便于师生处理,不会让人产生心理上的压迫感;诗歌是引入某个主题的好材料,也是各种修辞手法的集中反映。
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是特殊的外语学习群体。语言上,他们有一定基础,但还不能自如运用,在人格上,他们既是比较成熟的思考者,对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感兴趣,又没有完全脱离青春期,喜欢和同龄人使用自己的“秘密”语言。英文儿童文学正好可以满足他们这些矛盾统一的特质。儿童文学作品有对童年和少年生活的细微刻画,也有对有人类永恒主题的思考,语言覆盖面广,表达力深,但远不如起经典文学作品和原文报刊文章中的文字那么高深,不仅不会给学习者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反而会让他们产生和遥远的同龄人同步学习的成就感。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情感上,优质的英语儿童文学作品能满足大学英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要求,值得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使用。(本文作者:褚颖 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30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