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课程的生成性研究

2021-05-25 29387 儿童文学论文

从哲学背景上看,教育学中的生成性概念的确显出更多后现代主义的色彩,比如反对预设的“教师中心”,尊重师生交互主体的能动性互动性,主张价值的过程性生成,追求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和弹性建构等等,都具有鲜明的解构主义色彩。显然,从教育思想的流变看,应该承认生成性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昭示和启发着现代教育的某种理想化的改革路径。当然,从历史上看,这种重视过程、尊重主体经验建构、主张师生和谐互动的教育理念,至少从卢梭等人的浪漫主义经验课程就开始了,包括后来杜威的儿童教育论、斯腾豪斯的过程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教学模式等等,都蕴涵着生成性课程的理论质素。这也使生成性成为我国这次世纪之交前后开始的漫长的新课程改革的突出追求。显然,生成性作为课程改革的一种主要目标和追求,在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面都会产生持续、深入、全面的影响,而这种研究从目前看还很不系统、深入,有鉴于此,本文将主要讨论目前我国幼师儿童文学课程建设中的生成性问题,以抛砖引玉深化教育学语境中生成性问题的相关研究。

根据上文对生成性概念的简单梳理和描述,教育学中的生成性,显然是教学活动的必然要求和追求,应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全部,并以教学目标的过程性生成为旨归,由此反观国内目前幼师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在教材开发和设计理念上,缺乏对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性的深刻认识,特别是缺乏与之相适应的生成性的教材设计(包括选文典范性不足的问题,体例简单、随意,缺乏生成性的问题,每课助读系统和作业系统设计简陋、保守问题等),是现行幼师儿童文学教材的普遍面貌和主要问题;在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仍停留在重视目标、过程和结果一致性的目标模式上,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尊重不够,教学效率不理想;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上,重结果轻过程,重教学计划中的阶段性考核,轻视学生在实习、工作过程中现实问题的解决和教学能力的提升,特别在课堂教学和(见)实习之间缺乏对应性的长效反馈机制。下文拟从儿童文学教材的生成性、儿童文学教学的生成性、实习中幼儿语文教学能力的生成性等方面,简要论述儿童文学课程的生成性问题。

1.儿童文学教材的生成性。从编辑理念上,要致力于建立一种促进学生思想发展、知识掌握、能力形成,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全面、主动发展的教材内在结构,为此,不仅要对基本的儿童文学知识进行精细地编列组合,更要从有利于知识和能力结合,促进学生儿童文学欣赏和创作能力发展的角度,优化教材的组元和体例设计。儿童文学教材选文的原则是文质兼美、典范性强、适合教学,或者说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统一,这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思想性常常难以完美地和艺术性、教育性“匹配”“兼容”,特别是面对低幼儿童的文学作品,如何把握三者的结合是个很有技巧性的问题,即使是一些大家之作也难免瑕疵,或者用“思想性”的说教代替艺术性的刻画(在一些早期寓言和儿童故事中很常见),或者因“思想性”的缺失或失衡而失去教育性(安徒生的一些童话也有此弊,如《打火匣》里那个自私、残忍的老兵,却依靠打火匣的魔力做上了国王,价值观之混乱令人唏嘘),换句话说,缺乏足够的内在生成价值,可能是儿童文学教材编辑选文时首先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新世纪的儿童文学教材选文,必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时代价值,特别在思想性的体现上,要有一种公平、民主、正义、平等的信仰,要有一种尊重个体尊重差别的理念,从小给孩子种下一颗光明的灵魂的种子,应成为儿童文学教材编辑的基本理念。常见的教材组元一般以专题和文体为标准,每单元前有单元说明,后有相关的知识短文或知识卡片和单元练习,只有充分照应了选文系统、知识目标、能力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基本要求,最优化地设计了单元结构的组元,才能具有最大化的生成性,而此项工作显然更多具有一种模糊的经验性,见仁见智颇难比较,所以,要想提高儿童文学教材体例设计和单元组合的科学性,就要按照目标量化要素匹配策略组合的原则,在不断具化和量化儿童文学各项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优化选文,积极加强儿童文学知识系统、选文系统、语文能力目标系统之间的组元尝试,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才能逐步实现儿童文学教材生成性的最大化。每课的结构设计是保证儿童文学教材生成性落实的坚实基础,一般是文前有导读,文中有注释,文后有练习,这其中练习系统的设计是关键,要切实促进儿童文学教材生成性的形成,就要高度注意导读、注释、练习之间的互相照应和相互衔接,大力加强主动性作业、探究性作业、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练习设计的研究,注意识记、理解、运用、探究、创造等不同类型作业的相互照应和梯次配置,以形成合理、丰富、富有生成性的课文结构系统,确保有利于学生儿童文学欣赏和创作能力、幼儿语文教学能力的形成与不断发展。

2.儿童文学教学的生成性。如果说儿童文学教材的生成性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足够蕴涵的先在生成结构的话,那么将这种具有无限可能性的生成性变为现实,就是创意无限生机勃勃的各种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涵盖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的整个过程,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具有承上启下至关重要的转化作用,对于儿童文学课程价值的实现是极为关键的一环。生成性的儿童文学教学设计应结合学科特性和教学要求,竭力突出、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注意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点拨的有机结合,注重通过读、议、改、演/编、导、演、评等多种方式的教学实践,开发、锻炼、提高学生的儿童文学欣赏能力和儿童文学创作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的幼儿语文教学能力。儿童文学课堂应坚持理论为基,精讲多练,实践为主,以练促学。关注生成性的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考核,应弱化单纯的“理论”考核,而更侧重于儿童文学欣赏能力、儿童文学创作能力和幼儿语文教学能力的实践与操作考核,以考核促学习,发挥考核应有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而目下的儿童文学课堂虚假、肤浅的“理论”阐述太多,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儿童文学欣赏和创作训练太少,而且流于形式,不够科学,而所谓的考核更推波助澜,“理论知识”所占权重过高(一般幼师儿童文学理论考核占到其学期成绩的60%),这实际从根本上弱化甚至颠覆了儿童文学这门课程的生成价值,当务之急就是要正本清源,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儿童文学课程的生成问题,转变观念,更新理念,把儿童文学课程的生成价值不断细化具体化。

3.实习中幼儿语文教学能力的生成性。儿童文学课程对幼师生语文素养的建构,是在一个长期的、整体的、多元的、综合的语文教学和实习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动态生成、潜移默化等特点。实习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教学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必由之路,是课程价值生成性的重要体现和载体。目前大中专、本科层次的幼师生都有半学年至一学年的实习时间,单从时间安排看似乎问题不大,但一个令人失望的现象是,这些实习大都是放羊式的撒手不管,学生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困难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从而使实习应有的最终生成价值很难充分实现。

要想充分发挥实习应有的全面生成价值,就要改变目前放羊式的自由实习,加强整体组织和全程性的检查、督导,建立系统的长期的跟踪反馈机制,通过在线交流、定时返校、送教上门以及与实习学校指导老师拜师结对等各种形式,打通实习和教学脱节的壁垒,全力打造无障碍实习、全方位实习,切实实现实习对幼师生语文素养全面养成和语文技能全面提升的生成价值。这是包括儿童文学课程在内的所有学科价值生成的必由之路,也是目前教改中一个大有所为的重要方向,理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跟进,从而使我们的教改理想结出成功的硕果。(本文作者:王保升 单位: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