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咖啡贸易的发展路径分析

2021-05-25 14130 经贸发展论文

中越咖啡贸易的现状及特点

越南与我国是长久的合作伙伴,两国毗邻的地理位置优势和长久以来的友好外交政策为两国的贸易提供了稳定的良好环境。在中越商品贸易中,农产品的比重较大,越南与我国的咖啡贸易起步较晚,但目前保持着迅猛的增长势头。据越南咖啡协会统计数字显示,越南出口到中国的咖啡量尚小,但一直保持不断增长的态势。2006-2007年采收季节,越南咖啡出口中国1.6万吨,比2000年到2001年增长一倍多。[7]

(一)贸易额较小,以产业间贸易为主

在中越咖啡贸易这一块中,中国几乎是净进口,越南几乎是净出口,咖啡在这两国的贸易中属于产业间贸易。目前中越咖啡贸易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贸易额相对其他农产品和原材料较小。中越的农产品贸易中主要是以水果、水产品和蔬菜为主。其中中国进口的越南水果和水产品占了总进口额的36.98%。在中越咖啡贸易这一模块中,中国处于绝对进口地位,越南处于绝对出口地位。两国在这方面的贸易竞争性较小,互补性较强。越南主要是生产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类咖啡(属于中粒种咖啡),我国的云南省主要是生产小粒种咖啡,并且都是供应本国的国际咖啡品牌企业。据统计,2009年12月,中国从越南进口未焙炒未浸除咖啡碱类咖啡为2199吨,同比2008年负增长14.28%。[8]

(二)越南咖啡的比较优势明显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简述为,一国生产某种产品上有绝对优势则应集中生产该种产品,而处于相对劣势的一国则应集中生产利益较小的产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却都得到了好处。[9](P18)根据这一理论分析,越南在咖啡的生产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越南的南部属于湿热的热带气候,种植大量的罗布斯塔(ROBUSTA)咖啡,产量可达75-80万吨,是世界上出产该品种咖啡的大国。北部则适合种植阿拉比卡(ARABICA)咖啡。越南咖啡种植面积目前已经达到50多万公顷,是世界第二咖啡出口国,仅次于巴西,国内消费仅为5%,其余95%都是用于出口。2009年,越南向中国出口咖啡约2900万美元。而我国的咖啡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云南省,云南咖啡种植面积为45万多亩,产量为4万吨,仅为越南的1/20。[10]我国的自主品牌咖啡深加工厂只有两个,云南省的后谷和海南的力神,而力神的生成能力很低,年生产总量还不到700吨。因此,在咖啡的生产和种植以及贸易上越南具有很明显的比较优势。在世界的出口量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

(三)贸易的渠道比较单一

中越的大部分农产品贸易都是通过边境贸易进行的,而一些越南的咖啡公司也主要是通过在边境寻求代理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因此,这会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贸易数额较小,边境手续繁杂,管理制度不完善,秩序混乱等。尤其是越南的货车在中国广西凭祥口岸要卸货后装上中国的货车才能继续运往中国,这样就增加了卸货成本,拖延了运输时间,还有可能在装卸过程中造成对商品的损坏。边境贸易在近几年得以迅速的发展,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加强中越贸易合作有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贸易渠道分散,管理落后,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咖啡贸易还是很有限的。

(四)贸易前景广阔

尽管我国的咖啡在世界咖啡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很小,但是发展却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深入渗透,咖啡文化在中国得到了极快速的传播。20世纪90年代以来,咖啡已经开始慢慢溶入人们的生活。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咖啡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根据国家机构调查表明,国内许多大中城市中咖啡专业场所的数量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增长。许多咖啡大品牌进驻中国市场。这意味着中国咖啡市场正在聚焦世界的目光,我国咖啡产业正在蓬勃兴起。越南是一个咖啡业发展相对悠久的国家,咖啡是其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咖啡贸易占世界咖啡贸易量的绝大比重。特别是2006年11月越南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咖啡的贸易对世界咖啡业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和深远。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越的经济交流和贸易架设了桥梁。

由于我国的饮用咖啡的历史相对比较短,因此咖啡的销量还远远不及西方的一些国家。越南咖啡的主要出口国就是欧盟和北美国家,其中比利时、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和法国占主要出口份额,日本和韩国占一小部分,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近几年有所增加。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南宁,借助这个平台,越南咖啡在中国的知名度大大提高,每年在博览会上成交的咖啡数量也相当可观。近年来,伴随着星巴克、上岛、雀巢、西提岛等一系列品牌咖啡进驻中国市场,咖啡知识得以普及和推广,咖啡在中国的销量也大大增加。越南咖啡业瞄准中国市场,越南咖啡协会称越南咖啡将大力开发中国市场。其中越南的两大咖啡品牌之一的TrungNguyen(中原)咖啡股份公司2006开始在中国南宁开店,并成功开拓了南宁市场。而另一咖啡品牌Vinacafe(威拿)咖啡股份公司主要是通过中国河口和东兴口岸的代理商向中国销售咖啡。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2010年1月1日起,越南咖啡等一类进口食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关税降为零。这将大大的加速中越咖啡贸易的发展。

中越咖啡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两国市场的贸易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6年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两个国家都是比较新的成员国,在国际市场的法制法规等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在进行国际贸易的时候也发生了很多的摩擦,尤其是中越边境贸易存在很大的法律空洞。越南与中国广西、云南等省份的边境贸易在近几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越南的部分公司也是通过一些边境口岸的代理商向中国输出咖啡。但是由于政策管理力度跟不上,边境贸易常常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许多不法商人做起了咖啡走私贸易。一些劣质咖啡产品通过走私流入到两国的市场中,严重影响了两国正常贸易的进行。法律体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进出境手续繁杂,办事效率低;边境疏于管理,执法不严;边境贸易的退税问题很难落实,致使许多贸易优惠政策没有得以真正实现;技术检疫方法落后,尤其是在越南边境的检疫检验,没有形成完整的检测系统,设备也比较落后;中越双方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解决商务纠纷的国际仲裁机构,使得交易过程中发生的争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都阻碍了咖啡贸易往来和发展。

(二)产品质量达不到WTO“绿色”条款的要求

2007年初越南正式成为WTO第150个成员国。理论上说,WTO成员国将享受到贸易壁垒减少、更有保障的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以及参与制定新贸易规则的机会,并同时推动国内经济自由化进程。与此同时,成员国又必须履行WTO规定的义务,遵守一定的规则。绿色经济是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为目的的新的经济形态,是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形式和形象概括,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是它的约束条件。[11]然而在国家利益的驱使下,各个国家都对WTO“绿色”条款的执行力不够,都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主义。就农产品贸易来说,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成为出口的主要障碍。越南的一些咖啡由于技术落后,咖啡品质较低,煤烟病和赭曲霉素A仍然对越南咖啡的质量构成很大的威胁。目前越南还有很多设备不够完备的企业,仅凭几台单机进行加工,许多企业从农民手中收购已经初加工的咖啡豆,而这些咖啡豆主要是农民通过水泥场或土场晾晒分散处理,利用小型研磨机将咖啡干果磨碎成咖啡仁再卖给咖啡收购者。这种加工方式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外观等也很难达到标准水平。

(三)两国的企业和消费者对双方的市场认识不够

中国是茶文化大国,对咖啡的了解和认识很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慢慢的融合,星巴克、上岛、西提岛等品牌开拓中国市场后,咖啡在中国才得以流行和发展起来。但是人们对越南咖啡的了解却仍然是知之甚少。主要原因是宣传不到位。一方面,企业不了解越南的咖啡市场,没有做好投资准备;另一方面,由于西方一些大品牌抢占先机,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很好的品牌效应,消费者失去了了解新产品的动力。而越南一直把西欧和北美作为咖啡的主要消费市场,在中国所作的宣传很少,因此,潜在中减少了消费者的选择机会。

(四)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

一般情况下,大资和边资的主要明显的区别就是结算货币的不同。大资以美元等可自由兑换的货币为结算货币,中越边资则以人民币为主要结算货币。在东盟自贸区成立之前,人民币与越南盾的汇率波动较大,对边境贸易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客户在极度不稳定的汇率环境下很难进行成本及收入核算,同时还要承担汇兑过程中巨大汇率风险。而现在人民币有了一定程度的区域化影响,在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成为中越边境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这对咖啡这种不算大宗的商品交易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五)以初级加工咖啡出口为主,附加值不高

由于技术水平等原因,越南的咖啡业还远没有达到国际上的标准水平,生产也比较分散,没有实现产业化,出口的咖啡多是初步加工的初级产品,附加值较低,在国际市场上也只能以低价取得竞争优势。而现代化的浇灌技术也还没有得以完全普及,咖啡产量也不高。2009年越南咖啡减产35-40%,最多的在50%以上。[12]

CAFTA背景下进一步发展中越咖啡贸易的对策建议

(一)发挥两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完善贸易法律法规

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完善仲裁机构。中国与越南是长久以来的合作伙伴,越南更是中国走向东盟的出口和跳板,两国的友好合作一方面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成熟。由于中越边境管理不到位,法规还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强,两国边境走私活动猖獗,在边贸上很容易引起纠纷。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仲裁机构对解决两国的贸易纠纷,促进咖啡贸易合作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产品质量,规避可能的绿色壁垒

相对于一般的饮料而言,咖啡的价格还是相对偏高。在我国,咖啡店的装修十分讲究,这也是其价格较高的因素之一。那么,在一些固定成本无法改变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降低咖啡原料的成本才能吸引消费者。例如引进喷灌、滴灌技术,节约浇灌用水,同时防止了过分浇灌造成的土壤中肥力的流失,增加咖啡产出量。两国都是WTO成员国,应充分利用WTO给予的相关优惠政策,规避贸易中遇到的诸如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和其他一些非关税壁垒等问题,提高农产品的安全生产和检测技术水平,加快发展有机农产品。制定相关的贸易政策,如出口补贴,出口退税,鼓励咖啡出口。越南对农业资源和特色产品开发都给予了相当优惠的政策,鼓励对农副产品和热带作物产品的加工和出口贸易。加强进出口产品的检验检疫工作,确保产品的质量,维护咖啡农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引进先进的加工生产设备,确保加工的咖啡豆的品质和质量。注重外观包装,实行标准量化包装。结合出口市场的风俗习惯,把咖啡包装进行当地化设计。

(三)宣传咖啡文化,加强双方市场的了解

作为具有悠久茶文化历史的中国,对咖啡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目前国内现有的一些咖啡大牌如星巴克等主要是通过营造舒适的环境和氛围来吸引消费者,真正去品尝咖啡的人还是比较少的。因此,咖啡知识的普及和咖啡文化的宣传对促进咖啡的消费具有重大作用。越南想要打开中国的咖啡市场,首先是要人们了解越南的咖啡,质量、品类、价格以及包装都要有一个很好的定位,迎合中国人的习惯和风俗。其次利用互联网传播咖啡的相关信息。互联网交易已经成为现代商业的一个重要平台,很多商品都是通过网上交易实现的。因此,中越双方应加强电子网络的建设,为咖啡贸易提供便利的交易路径。

(四)健全银行汇率体制,降低贸易汇兑成本

在中越贸易过程中,人民币作为双方接受的结算货币,其汇率的变动对两国边贸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中国在自贸区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大,人民币也慢慢的被更多的国家认可,正逐步走向区域化和国际化。尤其是在中国与东盟10国的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稳定人民币与越南盾的汇率,健全银行汇率机制,降低因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是今后两国咖啡贸易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

(五)实施产业化战略,提升出口咖啡的附加值

我国和越南的咖啡贸易都是以出口咖啡生豆或者未经深加工的咖啡原豆为主,未能真正实现优质咖啡豆的附加值。目前越南咖啡的粗加工比例为20%,精加工40%,高质量烘干工艺仅为20%。越南是世界咖啡生产大国之一,但一直以出口粗制产品为主,深加工不够,附加值小。因此,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提高产业层次和产业水平,把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升级整合,形成产业链才能提高咖啡的市场竞争力,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在与外国大公司进行贸易的时候争取更多的利益[13]。例如引进无公害咖啡生产技术,尤其是在咖啡土壤的管理上,注重检测土壤的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提高咖啡园的保土蓄水能力。根据土壤的性质、咖啡长势等,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数量和施肥时间,实施咖啡园平衡施肥。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有机结合,配合使用。在使用农药时要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注意病虫草害的防治。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咖啡的面积单产,还大大地提高了咖啡的质量,符合绿色环保的时代特征。

(六)注重营销策略,实施当地化策略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习惯和风俗,文化在国际市场营销或者本国不同地区的营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首先,文化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其次,市场营销成果的好坏受文化的制约。因此,在咖啡的销售过程中应该注意营销对象的文化习俗、饮食习惯、宗教信仰等,做到适合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在越南,咖啡小店随处可见,他们喝咖啡的方式也是很有特点的:咖啡用小碗状金属漏壶泡制,把咖啡粉放在中间一层,再用金属滤网压下去,倒上开水,让咖啡一滴一滴地流到杯子里,越浓的咖啡流得越慢,还可以在里面加炼乳、冰块。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把咖啡完全滴完到杯子中。而在中国则是把已经烘焙研磨好的咖啡粉,直接用开水冲泡,加上一些奶伴侣或者方糖。在产品的种类、包装等方面也要做相应的变通。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这给各东盟国家多了一个交易的平台。越南咖啡自2004年10月第一次在中国—东盟博览会参展后,在广西凭祥、南宁等地出现了极强的销售效应,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越南的咖啡。中国—东盟博览会无疑是促进中越咖啡贸易的一个助推力。

(七)避免竞争性,发挥互补性

越南地处热带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以资源密集型农产品为主。中国与越南存在气候差异等自然禀赋的差异。这种自然禀赋在短时期内是很难改变的,这构成中国与越南双边贸易的坚实基础。越南的大米、咖啡、矿产、水产和热带水果等一直是该国出口创汇的商品。目前随着我国咖啡业的兴起和发展,我国应该加大与越南的咖啡贸易,发展罗布斯塔咖啡和阿拉比卡咖啡,不仅仅局限于小粒种咖啡。一方面可以利用与越南优越的贸易地理位置和优惠政策,发展咖啡的市场多元化;另一方面可以满足更多的消费需求。同时,越南咖啡豆相对廉价,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促进了双方贸易的增长。咖啡在两国贸易中属于产业间贸易,两国产业间贸易的互补性较强。发挥咖啡的产业间贸易互补有利于扩大双边咖啡贸易的规模,满足市场的需求。

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实现国际产业内贸易发展。产品的异质性是产生产业内贸易的根本原因之一。一般来说,对垂直型差异产品的需求受到消费者收入的制约;对水平型差异产品的需求则受到消费者偏好的影响。因此,我国在进行与越南的咖啡贸易中应考虑到消费者的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的因素,从而加强和扩大差异产品的生产,即发挥我国生产小粒种咖啡的优势,促进我国与越南咖啡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本文作者:廖东声、吕秋枫 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鑫泰(香港)超越电子贸易有限公司)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