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贸合作发展途径研讨
牡丹江市建立中俄经贸合作区有着十分优越的经营优势。牡丹江市对俄贸易连续21年居黑龙江省首位,2010年对俄贸易实现45.5亿美元,同比增长43%,占黑龙江省对俄进出口总额的61%,对俄投资合作项目占全省一半以上,是我国对俄经贸第一市。在哈牡绥东一直到乌(乌苏里斯克)符(符拉迪沃斯托克)全线的中俄经济带上,现有上千户外向型企业,中俄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成为了企业“走出去”的境外载体,是牡丹江市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应对俄罗斯政策变化,降低投资贸易风险的有效途径。通过中俄经贸合作区模式,目前,牡丹江市已初步形成了内外联动、互为支撑的开放格局。
合作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中俄经贸合作区建设初具规模,成效明显。从2003年起开始探索辟建合作区起,牡丹江市已在俄罗斯境内建成6个经贸合作区,包括国家商务部批准建设的首批8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的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和华宇、跃进、新北方、米哈工业园以及列入《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的重大项目——阿金斯克毛盖图工业区。合作区重点发展轻工、机电、木业、制鞋、建材、食品等产业,规划占地26平方公里,计划总投资88.8亿元,已入驻企业46户,完成投资23.6亿元。牡丹江市以中俄经贸合作区为平台,坚持境内与境外互动,打造双向贸易基地、双向加工基地,为更多中国企业走进俄罗斯市场搭建良好平台。从我国首个境外民营经济贸易合作区——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来看,自启动建设以来,该园区已入驻企业19户,累计带动国内人员赴俄务工5200多人次,拉动国内商品出口额达10亿元,带动国内实现税金8000万元。跃进、新北方等新兴合作区建设也发展顺利,2010年在俄投资项目42个,合同金额1.5亿美元,累计投资项目121个,合同金额4.7亿美元。
(二)跨国连锁加工模式对于破解中俄贸易合作瓶颈,降低合作区企业生产成本,提高效益提供了新途径。牡丹江市通过创新中俄经贸合作区、发展跨境连锁加工模式,加快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合作区整合利用境内、境外业已成型的工业园区,采取互为半成品、互为配套、互为基地的模式,把境内加工区向俄乌苏里斯克等地延伸,建设“内外办厂、连锁互动、优势互补”的跨境连锁加工区,形成了“国内半成品加工——低关税出口——在俄罗斯成品组装——国际市场销售”的跨境连锁加工产业模式。采取跨国加工可降低生产成本,缩短运输时间,企业效益高。以制鞋企业为例,半成品正规通关到合作区每双鞋成本在1美元左右,而成品鞋到俄则高达4—8美元;产成品从国内运送到俄罗斯最快需要两个月时间,慢则三、五个月,而在境外合作区建厂,国内外总运输时间在三至四周左右,成本和效率的提高,为企业占领市场抢占了时机和商机。同样,在合作区企业进行原木初加工再以低关税进口到国内,既有效保证原料供应,又避免进口原木高关税的影响,木材行业原木成品率为60%,通过这种方式,还可以减少40%的运输费用。
(三)投资经贸合作区建设有着十分优越的经营优势,为企业在俄罗斯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促进了中俄两国经济的发展。一是中俄两国政府均高度重视和支持合作区建设。建设合作区可以活跃俄罗斯经济、创造就业岗位、增加税收,俄罗斯十分欢迎这种外资进入方式;我国国家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正在制定相关规划,发布指导目录,并确定在财政、金融、保险、通关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支持。二是环节少、风险小。合作区采取“跨国连锁加工”模式,在区内经营的企业可在俄境内注册生产厂家、商标、销售公司,做到正规报关、合法生产、守法经营,实现人员身份、商品来源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化,能有效规避风险。三是服务优惠便捷。合作区为入区企业设有专门清关公司,免费接收半成品货物、提供仓储服务;为合法生产企业办理注册、劳务签证、质检、运输证明、核汇等相关手续。投资者可以以合作、合资等方式投资合作区和项目建设,在俄找到企业发展壮大的新机遇。
影响中俄经贸合作区发展的因素
建立中俄经贸合作区,对推进国家“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增强企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加强和规范对俄出口、积极开展对俄贸易经营方式转变的有效载体。但从目前牡丹江市中俄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和发展情况看还存有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一)融资困难使合作区建设面临资金压力。合作区前期投入较大,固定资产等沉没成本较高,投资建设主体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和投资风险。合作区建设更多的是企业行为,政策性投入力度不大,其建设资金多为企业自筹。企业境外投资形成的资产不能作为抵押担保在国内银行贷款,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的信贷支持也没有到位等因素使企业面临着融资难问题。据企业反映,合作区建设面临着不同程度的资金压力,资金不足问题成为制约合作区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俄罗斯在法律法规、投资环境等方面缺少优惠政策。一是俄罗斯联邦政府除对规划和建设中的经济特区有明确的优惠政策外,对经贸合作区还没有明确的政策,地方政府只能在规定的用地范围内,给予低标准执行;二是对入区企业的税收政策与俄国内企业相同,没有特殊的税收政策;三是俄当地政府对合作区提供的服务措施没有以文件的形式予以明确。
(三)企业入驻数量与计划有一定差距。从建设较早的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的企业入驻情况看,目前企业入驻数量与计划还存在一定差距。该合作区计划引进60家中国企业,其中第一期2006年8月至2008年,计划引进18家;第二期2009年至2010年,计划引进26家;第三期2011年,计划引进16家。截至目前合作区已入驻企业21家,仅完成第一、二期目标计划的47.7%,虽然合作作区已与国内多家企业达成入区投资协议,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入区,但目前离全部计划的完成还有较大差距。
加快中俄经贸合作区发展的建议
随着中俄经贸合作的加深,中俄经贸合作区作为中国东北与俄远东互动的重要平台,地位和作用将更加突出。加快合作区发展将在地方间紧密合作、产业优势互补、企业协作共赢中,显现更强的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发展前景看好。牡丹江市中俄经贸合作区的建设还处于成长阶段,要进一步加快和扩大合作区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在坚持市场化运作和互惠互利的原则下,通过政府、企业和多方共同努力,合力推动来实现。
(一)发挥政府的坚强后盾作用,积极推进对俄合作,营造企业发展大环境。加强统筹规划和正确引导,建立起有效的支持政策、优惠政策和管理政策,这其中包括商务、检验检疫等方面的政策,不断健全有利于合作区建设发展的政策体系,创造良好局面加强与俄罗斯及远东地区的睦邻友好协作,利用高层互访和对口交流的机会,帮助企业做好与俄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减少经贸合作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非经营性风险,营造发展大环境;积极拓展信息渠道,为企业对外投资服务。政府应向企业提供了解投资目的地的信息渠道,建立培训机制和信息发布机制,为企业提供法律、语言、风俗等方面的信息,帮助企业进行信息储备,做好投资参考;政府还应帮助企业争取当地社会的认同,融入当地社会,与当地形成利益共同体,以保护投资者在俄罗斯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加大金融对合作区的扶持力度。采取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强化对境外投资项目融资支持,探索新的融资业务和渠道,积极推动银贸合作;创新担保品种,加大担保扶持,积极争取国家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中俄经贸合作区建设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三)争取批办经济特区,做大做强中俄合作区。据了解,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已起草了特区法修正案,法案如顺利通过,将赋予经济特区更多经营管理和移民政策方面的优惠。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是首批国家级8家经贸合作区之一,为享受俄罗斯更加优惠的投资政策,建议逐级申报经济特区,发挥以下促上、以外促内、自上而下、多方努力的工作机制,争取将该合作区早日批为经济特区,为入区企业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同时加快华宇园工业园区的提档升级和远东、跃进、新北方工业园的规划设计和场地、道路、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内外企业入驻创造条件。
(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坚持市场化运作,在中俄经贸合作区的定位、投资、建设、招商、运营过程中要真正按照市场规则操作,提高合作区的竞争力。要关注俄罗斯地方的发展,尽量与俄罗斯产业布局与建设项目布点达成“默契”,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在争取更多优惠政策的同时,还要致力于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方便当地群众的生活。(本文作者:赵虹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牡丹江市中心支行)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9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