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色彩搭配的科学性分析
由于审美观念的不断更迭,目前有很多建筑采用了较为明亮的颜色。比如,华南理工大学的大学城校区教学楼的墙面,采用的是较为明亮的偏红色,整个校园看起来活泼明朗,正好也是象征大学生们青春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也是十分可取的。同时,广东省新建的博物馆也采用红色和黑色相见,外加上变了体的“藏”字图案,设计感十足,又充分体现了博物馆的功能性。第三,色彩的使用要讲究与材质的搭配。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色彩与所采用的材质的物理属性。比如,黑色的油漆外形一般较为难看,而黑色的大理石确显得相得益彰,富丽堂皇,神气十足。同时,色彩的运用还要考虑材质的肌理。有的色彩搭配上适合的材质肌理可以营造出美感,相反,如果搭配不合适,很可能适得其反。再加上,现代建筑技术发展迅速,有很多新兴的外形贴面材料问世,色彩多样,质感和肌理分明强烈,这就要求设计者们要多下功夫,实际考量,尽量的完全把握好色彩和材料的搭配方法。
然而,建筑的室内与室外有着很多大视觉区别。室内空间的照度明显要低于室外,天然的光线只有通过门、窗等射入室内。同时,室内的光源基本似是定向的。室外由于太阳方位从早到晚的改变着,光源不定向;而室内的光源基本总是从门、窗或者某处固定的透光处射入室内,因此室内的采光配色基本是固定的。还有,在室内,视距一般不会超过100米以上,因此,室内的视距是大大缩短,相较于室外而言。但是,人们的活动大多集中在室内,活动时间也较长,因此视野比较固定,甚至有一部分人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或工作、或学习、或休息。这与室外的活动大多是行进式的有很大的区别。正是因为室内和室外光与色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导致了室内色彩搭配肯定比室外所受外部的环境影响要少,室内光的定型性使其更容易塑造空间的色调。同时,室内环境对人来说,不但要满足人的物质生活的功能需求,还要具备一定的精神空间的功能。因此,室内可以采用自然光和人工光的结合。室内空间的人工照明不仅仅是为了补充室内照明亮度的不足,更多的是为了营造某种氛围或者文化气质。另外,室外色彩大多来自自然的因素,天空、山峦、树木等,而室内的色彩基本都是人工合成。因此,在室内设计的色彩搭配中,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注意色彩冷暖的搭配。色彩的冷暖是色相的重要特征。在美术学方向,有的画家非常强调色彩的冷暖,甚至认为,色相问题就是色彩的冷暖问题。因此,把握色彩冷暖的搭配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意义。比如,广州地区天气炎热,夏天时间比较长,因此,室内适合采用冷色调,可以使人有清凉之感,而长江以北地区天气比较阴冷,因此室内适合采用较暖色,使人有温暖之感觉。第二,要注意色彩的进退感。一般来说,暖色调具有“进色”感,意思是暖色给人的感觉要比实际距离近,相反,冷色调具有“退色”感,也就是感觉距离要比实际距离远。因此,同样体积的建筑,相同距离的时候,冷色调的就会显得小一些,而暖色调的会显的稍微庞大。第三,要充分利用色彩的明度要素。明度对比强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明度增加,会使人更加的兴奋和精神。相反,夜晚睡觉,却需要关灯,相对会使人沉静下来。因此,睡房一般不适合大红大绿的颜色,对比强烈或者颜色太过饱和,都会太过引起人的注意,不易入睡。
同时,按照建筑的不同用途和功能,室内色彩的运用也要一定的讲究。首先,居住类的建筑,包括家庭中的卧室、餐厅、客厅等,在颜色的配比方面,要大致遵循相同的风格,形成较为一致的装饰风格。比如,客厅的色彩一般应该稍微热烈些,因为,这里是家里人共聚之地,也是迎宾的场所,在大面积的低纯度颜色中,适当的插入一些高纯度的颜色,使之不产生沉郁之感,让人喜欢。相对客厅来说,卧室一般应该要文静些,色不易过多。但儿童房却可以按照小朋友的喜好搭配些可爱明亮的颜色。第二类是学习、研究类的建筑。读书、学习、研究,首要要求是安静,所以,颜色必定先要遵循文静,视线所及之处最好不要出现特别强烈对比的颜色。比如,一般大学的实验室和各类型的研究室,大多采用白色、浅灰、浅黄、淡绿等色彩搭配,营造出一种宁静文雅科学的氛围。第三,纪念、陈列类的建筑内部环境的颜色要求,要突出庄重、严肃的特点。从色彩的三要素来说,这类纪念性建筑,色相的对比度不宜太强烈。最好是侧重某一种色相,然后在这中间加以稍微差别变化。如,当纪念性建筑周围明度较低,那么就需要主体建筑明度稍高。无论哪种方式,均需要拉开明度档次,使形象尽显突出。博物馆、美术馆由于重点功能是陈列和展览,因此,一般色彩的搭配都倾向于灰色等不甚明亮的颜色,目的是衬托所展览和陈列物品的特点。另外,还有文娱体育类建筑、医疗保健类的建筑、商业式建筑,这些建筑的内部空间颜色搭配,都需要根各自的功能特点、地域特点及特定人群,加以仔细地分划和配搭,使其营造出适合的氛围,使使用者可以达到心情愉悦和舒适。
色彩代表生命,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是最为直接和最为普遍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所以,室内颜色的搭配,除了考虑色彩本身的物理特性以外,还要考虑到色彩的社会文化性和色彩的感情导向以及各自民族的审美心理和,此外,一些与民俗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各类民俗、忌讳也需要进一步的掌握,这就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在设计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进步。(本文作者:赵玲莉 单位:广东商学院华商学院艺术系)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8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