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养生观解析

2021-05-25 29445 中医研究论文

本文作者:张永忠 单位:新余学院

先秦道家养生观产生的思想源泉

先秦道家养生观并非凭空臆想而出,而是吸取了古代神话传说、原始宗教中对生殖的崇拜和中国古代典籍中对待生命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抽象和发展出道家的养生观。

1.上古神话传说。中国神话传说十分丰富,上古神话传说中记载的神话故事表现了先祖们对生命不息的追求和个人对生死的敬畏。张扬个体生命意志是我国远古神话传说的基本主体,集中体现了先祖们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死亡的反抗。相传盘古在面对死亡时,死神并未削减他的生命意志,他将顽强的生命意志转化为一种创造意志,将自己的身体化为自然界中万物,用个人的生命使混沌的宇宙充满生机,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后人,他的生命并没有消失,而是在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中得到永生。这个神话故事歌颂了盘古在垂死一搏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敬畏生命的基础之上超越了有限的生命,使人们正确看待死亡,战胜了死亡,从另一个角度使人们看到了生的希望。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所持有的生命观从某种程度上汲取了上古神话传说中的思想。他在其著作《老子》的二十三章中,以天地的作为无法长久,进而推出人的作为也是无法长久的。自然现象的无法长久与人类活动无法长久二者之间只是表面相似,并没有实质的关系,正是利用这类类比逻辑才让二者变成同类事物。运用同样的思维方式,老子把古神话中记载的人生哲理,类比到现实生活中,使得老子的人生观表现为敬畏生命,进而完善生命。

2.原始宗教崇拜。原始宗教是人类最初的宗教形式,原始宗教的产生可以直接归咎于人类的生存危机。在原始社会,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强,强大的自然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威胁。原始先民在严峻的自然环境下探讨自然力量的奥秘,思索人生的秘密。在原始宗教中,存在着父神崇拜、母神崇拜与生殖崇拜,集中体现为对生命与繁殖的崇拜,广泛影响着文化的发展,影响着人类原始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原始文化的源头。生殖崇拜是原始宗教崇拜的典型特征,被视为生命之源,进而被引申为万物之源。这正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源头,道家哲学的核心“道”就是建立在这种原始的宗教崇拜思想之上的。在道家的人生哲学中“,道”是一切生命的源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并把道生万物类比为母生子与牝生幼类似现象,含有明显的母性崇拜,从本质上说是对生殖的崇拜。在道家敬畏生命的养生观中亦能发现原始宗教的影子。

3.中国古代典籍。先秦道家人生观的第三个来源为中国古代典籍,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典籍具有十分浓厚的生命关怀思想,是道家人生观的重要来源。根据相关专家考证,《周易》中最基本的阴阳观念,最早象征的正是生殖文化,阳爻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征,称为阳根;阴爻是女性生殖器的代表,称为阴根。阴阳的称谓最早源流在于此。此外易经中还有类似生命力是天地最大品德这类思想。可见,《周易》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人生与生命这类问题而展开,如何生存与超越生死是《周易》所探讨的重要问题。许多研究表明,《易经》中“阴阳”的思想与先秦道家思想具有许多相通之处,先秦道家十分重视对《周易》中生命哲学思想的继承,集中体现为《易经》中对个体生命意识的继承。此外,道家还继承了《周易》的万物存在意识思想,道家思想认为,名利对个体来说,都是身外之物,是无足轻重的,只有个体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值得珍惜与敬畏的。

先秦道家养生观解读

人的生命是否有价值?人的生命的价值是如何体现的?世人如何看待人的价值?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先秦道家坚持以人学的立场来看待人的生命价值,其突出表现在重生、养生的价值取向中。先秦道家的生命思想看重生命的重量,他们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敬畏生命,将重生养生作为其人生追求,力求在当时诸侯割据、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乱世中保全自己,进而提出了丰富的养生理论以及一系列的道德要求、道德原则及修养方法,为后世养生理论的发展与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敬畏生命养生观的内核———重视生命的价值。先秦道家养生观极其重视生命的价值,这是其敬畏生命养生观的内核。先秦道家养生观体现在其“重生”思想之上“,重生”思想指向生命的本身。老子将名利荣辱与人生存的价值进行对比,从而说明其重视生命看重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世人应该重视自己的生命,重视生命并敬畏生命,使生命绽放出夺目的光芒。在老子的著作《老子》中,有专门论述老子“重生”思想的文字“: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这段话意思是说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老子认为人之所以有大患灾祸,是因为有身体的存在。如果都没有身体,灾祸自然无从谈起。因此,重视自己的身体,敬畏生命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重视自己的身体,敬畏生命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1]。庄子也继承了老子的“重生”的思想,他认为个体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身,又况他物乎!”由此出发,他反对“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反对“以人灭天”“、以故灭命”“、以得殉名”,而主张“法天贵真”“、缘督以为经”,以求“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2]。每个人的生命都会走向终结走向死亡,生命的宿命大抵如此,但是生命的过程因人而异。如何让有限的生命过得更有意义成为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道家老子与庄子为我们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他们认为生命的存在是极其重要的,只有“重生”,敬畏生命,重视生命的价值才能使自我的生活存在显得更加重要,才能生活得更好,生命才更有价值。反之,个体的生活质量就很难得到保障。先秦道家养生观最大特色在于其敬畏生命的思想,道家敬畏生命养生观的内核在于重视生命的价值,高扬生命的价值。

2.敬畏生命养生观的外延———重视养生之道。如上文所述,先秦道家养生观最大特色在于其敬畏生命的思想,这不仅体现在重视生命的价值这一内核之中,同样还表现在先秦道家注重养生之道这一外延之中。在老子看来,个体最佳的养生状态便是“复归于婴儿”,这种养生的境界是高度纯洁,无一丝杂质参杂其中,这是一种忘我忘世的养生之道。先秦道家另一代表人物———庄子认为,养生之道在于“虚静无为”(静坐将所有事物存在都看虚,什么都不做,追求心灵的纯净、身体的轻松),反复强调“抱神以静”(守神、气,不管身体,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由此可见,庄子养生之道重视形与神、物与心等要素,他认为这些是养生之道的必备要素,养生的过程是由“形养”进到“神养”的过程,是“物养”进到“心养”的过程,在庄子看来,只有当形与神、物与心俱养,不存在偏颇,这样个体才能保持自己纯真善良的本性,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即“道”,从而“尽其天年”[3]。庄子所谓的“天年”即每个个体天然的生命时限,只有享尽天年,走完自然赋予个体的生命时限,才是符合自然的规律[4]。老子与庄子有关养生之道的观点不谋而合“,复归于婴儿”与“虚静无为”“、抱神以静”均强调世人养生之道不因纷繁尘世的琐事所役,应该追求返璞归真,直面内心。先秦道家养生观最大特色在于其敬畏生命的思想,道家敬畏生命养生观的外延在于重视养生之道,领悟生命的真谛。

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期刊汇频道
树人论文网是正规的发表支持服务网站.主要从事国内外期刊论文、国内外教著学术支持服务。
  • 27973 文章总数
  • 16855论文总数
  • 11121期刊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