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设计论文:写字楼建筑设计探讨
本文作者:彭冲 单位: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现代都市建筑设计院
本项目为纯办公用房辅以配套商业餐饮用房,以办公空间为核心,合理组织功能分区及流线设计。地下1~3层布置停车库、设备用房;地上1层为挑高三层的主入口大堂、食堂、商业用房,2层为餐厅、厨房,3层为餐饮包房,4~20层为出租办公层面,21~25层为自用办公层面。
标准层平面设计
1.标准层平面形状及规模
根据基地高层退界要求,布置主楼在场地上最大和有效使用率最高的雏形平面,尺寸为35mx56m的矩形。结合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控制标准层面积在1800m2左右,该面积处在主流甲级写字楼标准层面积1500~2000m2的范围内。标准层由办公空间及核心筒公共空间(交通、设备机房及管道、使用房间)两个区域组成。
2.核心筒位置及面积
核心筒的布置方式根据平面形式和面积尺度等因素采用了中央核心筒类型,该类型具有办公空间完整开敞、灵活可变性好、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景观条件、有利于结构布置的特点。核心筒的面积对办公使用面积系数(K值)影响很大,为了在经济效益及使用系数上得到高值,核心筒部分需要简洁紧凑的布置,同时应避免不合理的设计带来功能上的不适合进而影响舒适性。设计初始阶段,核心筒需要初步摆出容纳设备机房及管道垂直系统的空间,完善建筑和结构布局并尽早予以协调,落实核心筒的尺寸后确认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根据写字楼的等级标准、标准层面积、层数等因素结合电梯组群布置原则,提出所需电梯体系和梯井数量:客梯分为高低区分区运行,共设置有八台双侧排列电梯(载重量1350kg),其中高区电梯速度4米/秒,低区电梯速度3米/秒。电梯系统的两个效率控制指标:“平均间隔时间”小于30秒、“五分钟载客率”16%都满足甲级写字楼多租户服务质量的要求。在不影响使用品质的前提下,通过合理设计和组织,优化了核心筒内的交通空间和机电设备用房,核心筒尺寸减少为27.4mx11.8m(不含联系办公空间的公共走道),标准层办公使用面积系数(K值)接近80%,平面效率高。公共走道宽度通常在1.5~1.8米,根据设备管线在走道中的布置宽度及办公需求确定为1.6米。
3.办公空间进深
开发商从商业租赁角度出发,要求办公空间效率高、适应性好,并对单面采光房间的进深(从外墙到核心筒的距离)提出了大于10m的控制指标。对于以上需求,标准层平面设计着重考虑灵活可变性和模块化,开间尺寸以8.5m为模数单位,进深尺寸为10~14.2m,楼层沿外墙周边设置单排柱,无柱的办公空间可最大限度地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和灵活性。在保证较高的办公使用面积系数(K值)的前提下,需兼顾整层出租及分块出租,因此充分考量办公部分和公共服务部分的平面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标准层净高设计
根据市场需求及相关规范,甲级写字楼办公空间净高一般要求在2.6m以上。本项目综合考虑结构构件和设备管道所占空间等因素,设计标准层层高3.85m,结合施工现场情况最终落实标准层净高2.7m。
1.优化结构尺寸
设计中对结构平板体系与梁板体系进行比较,通过结构整体性能、经济因素及设备管道布置等多方面的考虑,最终确定了梁板体系结构。同时在此基础上,综合其他专业的设计进行调整:主楼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及核心筒体结构体系,与核心筒连接的框架梁采用宽扁梁(1000mm宽x550mm高),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形式控制其挠度和裂缝。这种结构形式既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又节省了板的折算厚度(梁板式为180mm,厚板式为300mm)。
2.合理布置设备管道
标准层机电管线根据管道体积通常以风管为主,其次为电母线槽、水管等。机电专业提出管线的大致走向及标高,在深化阶段把主要管线的平面及标高汇总在平面中,以“次管让主管”、“小管让大管”的原则,针对空间瓶颈的节点给予重点考虑并解决问题。空调按内外区分别设变风量空调系统,办公区靠公共走道及外墙两侧分别设置两根尺寸800mmx320mm(含保温层及支架)的回风管,中间一根尺寸800mmx320mm(含保温层及支架)的新风管。由于空调机房的主风管需通往办公区,机房分设在核心筒的两端,并利用机房一侧的辅助房间分散风管数量,有效降低风管高度缩短管线长度。剖面设计中把空调机房靠走道一侧的框架梁局部做翻梁处理,提高了风管的布置高度。
立面设计
项目地处浦东新区,周围标新立异之作比比皆是,不同的建筑风格在此碰撞融合。基地北面、西面为已建写字楼,东侧隔福山路为已建酒店式公寓,南侧隔浦电路为竹园公园。主楼共25层楼面,建筑屋面高度99.7m,玻璃幕墙最高点120m,建筑体量采用简洁、规则的长方体。
主楼以突出玻璃的竖向金属肋条划分墙面,肋条在顶层收分增强仰视透视效果,从而在北面、西面及局部的东面、南面形成竖向线条为主的金属质感立面。建筑以高耸纯净的玻璃幕墙体量作为东南转角焦点,强化竖直体量,既映射周边建筑,又与金属质感形成强烈对比。向外挑出的玻璃面使建筑获得最大限度的景观面,既提升办公空间的品位和商业价值,又形成建筑对城市风景的迎合,明亮通透的玻璃体成为远近众人瞩目的地域标志。为强化视觉挺拔感,玻璃体直通底层,突出三层挑高大堂空间的敞亮和流动性,结合室外的广场绿化,在开放与封闭、自然与人文、公务与休闲之间营造一座沟通的桥梁,体现高尚品位和舒适宜人的特征。为强化福山路街景,塔楼东立面在金属质感和玻璃体的表面外增加第三个层次:艺术装饰玻璃面,在不影响室内视线的条件下,在幕墙内表面附加固定透光装饰膜,通过巨幅彩像活跃街道气氛。
三层高的裙楼布置在较为隐蔽的塔楼西侧,横向舒展的造型与上升的竖线条形成对比,尺度上也与相邻高层的基座呼应,体现富有传统意味的人行街道空间。大堂底层的北侧和西侧为商业功能,裙楼西北角底层架空,增加地面停车位,形成服务区。西南角裙楼向绿地伸出2层高的休息厅,将绿色引入室内,休息厅的屋顶是供露天休闲的观景平台。
主楼及裙房玻璃幕墙设计了五种类型:A型玻璃幕墙:面材采用Low-E8+12A+6mm钢化中空玻璃,竖向(间隔4250mm)设置150mm宽不锈钢装饰板,突出玻璃面为75mm。B型玻璃幕墙:面材采用Low-E8+12A+6mm钢化中空玻璃,竖向(间隔2833mm)设置600mm宽不锈钢凹形装饰板,突出玻璃面为600mm。C型玻璃幕墙:面材采用透明8+12A+6mm钢化中空玻璃,玻璃后设置固定的透光装饰膜,室内面设有橱窗起保护作用。D型玻璃幕墙:位于裙楼的西立面(4层以下),面材Low-E6+9A+6mm钢化中空玻璃,竖向(间隔4250mm)设置75mm宽不锈钢装饰板,水平方向设置突出玻璃面330mm的不锈钢椭圆形装饰板,幕墙与水平面夹角为68度。
A型、B型玻璃幕墙由于结构承重及消防的要求,梁及不燃烧实体墙裙800mm的高度是必不可少的,全透明玻璃幕墙会清晰地反映出钢筋混凝土梁的阴影,对立面效果不利,所以特别在此部位设置阴影盒处理成不可视的玻璃幕墙。层间阴影盒由非透光区域的8mm钢化单层玻璃+铝背板组成。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8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