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论文:体育教育推行生命教育方式思考
本文作者:蔡春苗、鲁国斌 单位:长江大学体育学院
学校的安全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一般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学生伤害、交通消防、教学行为、场地设施、学生饮食、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安全。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在概念上比较相近,容易使人们产生混淆。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分析,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既相同又有异,两者相互联系,各有侧重。生命教育侧重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提升,注重生命意识的养成,而生命安全教育侧重自然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注重生存技能的培养[1]。
学校体育推行生命教育的价值功能
1帮助学生认识生命、认识自我、认识健康
学校体育推行生命教育首先是认识生命的价值。这是生命教育的起点,学校体育的功能目标是不断提高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为此,学生要认识到生命的伟大与崇高,还有她的渺小与脆弱。要了解人类的生命价值和自然界中其他生命的意义,才能使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敬畏、热爱,进而能够从容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困难与逆境,形成对生活的自信和坚韧不拔的勇气,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与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2]。生命教育本身就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如安全教育、生存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环境教育、死亡教育等等,都可以融合与丰富于学校体育课程。而生命教育是在健康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升华,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具有有限性、独特性和不可重复性。“生命是由出生、成长、老化、死亡等构成的连续过程,生命的成长历程是艰难的、危险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变化,都会对生命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导致生命的终止[3]”。随着现代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一些国家学校体育课程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健康、认识生命安全做出了典范。例如,俄罗斯学校体育课程分设体育与生命安全基础两门课程,体育课程包括身体发展、运动技能、卫生、饮食、休息、意志与道德品质的发展、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的身体调节和自我调节方法等内容;生命安全基础课程包括自然灾难、生产事故、交通事故伤害等预防与处理的内容[4]。其次是认识自我、认识健康的价值。通过学校体育这个切入点,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良好的行为和习惯,认识健康,加强体育锻炼,远离疾病与亚健康。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然而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耐力、爆发力、速度等体能指标连续20年来持续下降,城市学生的肥胖及超体重比例不断攀升,肥胖率高达25.5%,接近1/4,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学生的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分别为31.6%、58.07%,、76.02%、82.68%。呈“台阶式”发展态势。造成这些突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体育锻炼严重不足,睡眠时间不足,课业负担过重。这对我们学校体育提出了新的课题,要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关键是要让学生认识自我、认识健康,从而使学生了解自身、认识自我行为及习惯,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育锻炼,最终达到提高健康水平的目的。
2发展和保持学生生命健康水平
学生是未成型的人,是尚待发展的人,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力。学校体育具有发展生命健康水平的价值。学校体育着眼于学生的生命特征,利用体育技术、技能的教学,顺应学生生命的内在自然,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一到两种运动项目的技能和身体锻炼的方法,并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借以发展自己生命健康和幸福的生活。在学生生命健康得到发展的前提下,要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行为和方式,保持旺盛的生命特征。现代生活方式使得现代文明病的蔓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并成为全球关注的社会性问题。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实践表明,体育以其独特的功能,是人们增进健康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在儿童少年阶段,体育不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这一时期学生保持和提高健康水平的主要方法[5]。另一方面,现代学校体育课程重视生命体验、身体需要、能量释放,把生命归结于人的生活之中,把发展和保持学生生命健康水平作为学校体育功能的终极目标。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锻炼、训练的,它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并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这是学校体育本质的特点之一,决定了学校体育具有发展和保持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功能[6]。体育让学生通过运动产生的笑声与汗水,让学生获得了运动素质、体格、身体机能等生理性效应,也获得了快乐、成功、自信和满足感等心理体验,是生命力教育的具体体现。
3促进学生生命特征全面发展
科技与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生活或多或少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中小学生的日常体力消耗明显减少,上学中各种交通工具代替了步行,生活中进的体力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出现了许多营养过剩的肥胖学生,不仅影响着中小学生身心健康,还不可避免地使他们的功能与机体生物结构产生退化,于是人们在不断地寻求新的方法和途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学校体育不仅是学生活动知识、技能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也是学生探索生命意义和价值的过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追求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首先是体验丰富与发展。学校体育中学生获得亲身体验是其他课程所不能代替的,这种亲身体验不仅是一种认知方式,更是一种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存在方式。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项体育活动,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运动乐趣和成功体验,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学生经历这些体验最大的作用在于促进他们生命特征全面发展。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生命个体完成的发展方式。阻抗学生生命退化的最好途径就是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学校体育课程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情景化体育游戏等活动,可以使学生肌肉发达,大脑发育得更加完善,可以提高大脑皮质对各种刺激的分析综合能力,本体感觉敏锐,使学生判断时间、空间和本体位的能力增强,瞬间反应快,判断准确,能协调支配有机体,同时可以提高肌体体温的调节能力,增强身体对气温急剧变化的适应能力,延缓衰老的进程,提高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等等,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着人类作为生物的进化与发展。
4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
体育已经成为人们提高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的一种生活方式。但在现阶段,学校体育仍然是绝大多数人一生中能系统、持续接触体育的阶段。学校体育以运动是生命进化的原动力,按照生命规律发展体育教育,使体育课堂教学直面生命,从目标设定、内容设置、过程控制、方法更新等方面遵从生命发展的规则,通过人体运动的调节与控制,来实现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改造,从而为最终提升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提供身体可能[7]。同时,体育教学过程也是人体生命潜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程,是生命力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体育教育将学生领入体育这个王国,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欣赏体育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够愉悦身心,丰富文化生活。目前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不少孩子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使得他们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简单,这些势必会给他们带来孤独、紧张和枯燥的负面情绪,也日复一日地吞噬着学生人情和人性。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扩大学生人际交往,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具备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找回正在失落的人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据报道,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是全球引起死亡和残疾的十大主要原因之一。心脑血管病、Ⅱ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及某些癌症的发生都与体力活动不足有关。每年约有200万人的死亡是归因于缺少体力活动。因此,WHO在2002年世界卫生日特别提倡增强体育锻炼,提高生命质量。世界卫生日的口号是“运动有益健康”,主题是体育锻炼。这一口号言简意赅,跨越了经济、社会制度和地域的障碍、把科学的智慧和观念变成政策,帮助人们健康长寿和生活得更好[8]。学校体育是提高学生在校期间乃至他们一辈子生命质量的基础,学校体育功能在学生中体现出效果的好坏也反映出他们一生从事体育活动的程度,这也就衬托出他们今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优劣,证明体育锻炼在提高人类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中的巨大作用。
学校体育教学推行生命安全教育方法
1学校体育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的高度融合性
生命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与学校体育教育中倡导的“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相契合。“以人为本”生命教育理念必然要求学校体育教育唤醒、弘扬个体内在潜能的发展,是在体育教育过程中重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以改善教育效果的理论基础。当前的学校体育功能低效主要在于学校体育缺乏对生命教育理念的认识,这不仅体现在体育教育内容上,也体现在体育教育观念上没有富于生命教育的真谛。传统的学校体育教育无视学生内在情感和精神品性,只是将体育变成模式化的训练,压抑学生个性和生命发展的多样性,使学校体育教育缺乏生命力和感召力。因此,现在学校体育要回归体育的本性,呼唤生命本质,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学校体育中来,这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学校体育功能的进一步深化。“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思想都是学校体育功能的本质要求,无论从学校体育教育的起源,还是发展的动力而言,都源于生命,这都要求学校体育功能要实现向生命的回归。学校体育与生命教育在内容上也是高度融合的,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大部分是为了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协调发展而安排的一系列身体活动,属于户外运动,通过情景设计,可以让学生掌握自救和互救的本领,是学生的安全教育的最好途径。
2体育教师是生命安全的倡导者、组织者、实施者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的教育者之一,应毫无疑问地担当起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体育教师要当好生命安全教育的倡导者、组织者、实施者。首先得要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熟练驾驭体育课堂能力,在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上好每堂课的基础上,杜绝课内的安全事故,还必须学习大量与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要适应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时发表展潮流,不断改变、更新教学策略,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充分利用好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因地制宜地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利用室内体育课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授各种生命安全知识,利用室外体育实践课教会学生多种基本生存、逃生、自救、救人技能等本领,并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与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利用体育理论教学实施生命安全教育
体育课有专门的理论教学,我们可以安排一些生命安全教育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安全常识,让他们了解遇到地震、火灾、溺水等该怎样去自救、互救以及险情将来之前的一些预兆小常识,建立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培养他们在险情来临前对自身安全的判断并迅速撤离现场的能力。例如,可以安排学生上讲台讲述他们亲自遇见、或听说的一些灾情,讲述灾情发生的过程和结果,讲完后进行提问,这种灾情是如何发生的,怎么判断它的到来,以及遇见了该怎么办?学生发言后,老师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出险情到来时的预警、怎样迅速的撤离险区以及常见自救与互救方法。教育学生身处险境时,如何面对和克服,最终取得成功。在汶川大地震中,学生死亡偏多的另一原因是由于学生被压在废墟下不会调节情绪和心理,由于悲观、害怕,继而失去生的希望与信心,致使很多学生即使在很短时间被救出,也失去了幼小的生命。教师可以分析这些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面对灾难,当身处危难时如何调节情绪和心理,战胜困难。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例如可以向学生播放唐山大地震的视频画面,通过观看那些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母、失去父母的孩子的痛苦与悲伤,让学生懂得只有用知识、用生命安全意识以及采取科学方法应对,才能换来家庭长久的幸福和安康;还可以通过播放婴儿的出生到成长的漫长过程,让学生感知生命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通过观看1998年洪涝灾害的场景,其中有一个叫江珊的小女孩勇敢面对灾难,抱紧大树9小时不松手与洪水作斗争,最后奇迹般生还的画面;更有老人和小孩在树上几天几夜经受饥饿、黑夜、担心与恐惧,最后坚持到被救出。教师适时进行引导和总结:他们为什么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都没有放弃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生命?向学生传授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让学生遇到灾害时能够稳定情绪、勇敢面对,以积极的心态和采取力所能及的方法对待困难与挫折。
结语
生命安全教育的推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另外,生命安全教育必须渗透和融入到具体的课程教学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实质性的育人效果。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生命安全教育使得学校体育具有了新的内涵,这就是学校体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会学生多种应急、逃身、自救、救人等技巧和方法,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的。生命安全教育广泛地应用于学校体育也会促使人们去反思传统的体育观念和体育实践,从而有可能引发学校体育的新一轮变革。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8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