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发展论文:动漫产业的进展与趋向思索

2021-05-25 14248 动漫产业论文

本文作者:王雅萍 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近年来似乎成了好莱坞电影创作者眼中的新宠。从十几年前迪斯尼创作的动画片《花木兰》到近3年梦工厂推出的《功夫熊猫》系列,好莱坞对中国文化元素的发掘和运用可谓是日益娴熟。《花木兰》取材于中国古代南北朝民歌《木兰辞》中所描述的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如果说《花木兰》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一次大胆尝试,那么两部《功夫熊猫》电影简直就是好莱坞对中国文化元素的肆意大会餐。从“功夫+熊猫”的非凡创意,到“面条”“包子”“筷子”“鞭炮”“书法”“针灸”“灯笼”“瓷器”“舞龙”,等等中国式符号;从充满写意的“中国山水画”,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到深邃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文化”,可以说两部功夫熊猫电影向世界观众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和魅力,也让中国观众充分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

现如今,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促进了文化的全球化交流,而文化的全球化交流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给中国的传统文化带来了危机,传统的东方文化正遭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并且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似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在忽略本土文化的特色和价值,取而代之的是对西方文化的顶礼膜拜。如今对很多青少年而言,中国的古典名著远没有来自西方的《哈利•波特》有吸引力;中国的传统饮食远不及来自美国的肯德基和麦当劳香甜可口;中国的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远不如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热闹。相对于普通民众的行为,国内部分享有一定声誉的文化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蔑视和曲解更令人担忧。他们著书立说,拍摄影视作品,不是抨击传统文化压抑人性解放,阻碍科学进步,就是以自身并不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曲解中国传统文化。他们无视传统文化的精髓,却一味迎合西方世界的口味,追求所谓的个性解放、个人主义和英雄主义,完全忽略了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2]《功夫熊猫》警醒了我们,让我们意识到如何有效地保护和传承祖先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是每个有责任心的中国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于中国动漫产业的思考

(一)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上世纪50年代中期问世的一系列作品,如《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猪八戒吃西瓜》以及《神笔马良》等,标志着中国动画已逐步形成自己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而60年代问世的《牧迪》《大闹天宫》及之后的《哪吒闹海》和《三个和尚》等影片把中国动画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在世界动画界赢得了“中国学派”的美誉。[3]然而走到今天,中国动漫产业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目前中国的动漫卡通产业每年有200亿元的潜在市场,但是如此巨额的空间却被美、日、韩等国的动漫占据着主要份额。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动漫产业的重视及相关政策上的赞助和扶持,国内动漫产业似乎显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理智地思索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的产品虽多,真正称得上好的却在少数。至少我们还没有创作出像《功夫熊猫》这样老少皆宜,且能走出国门的优秀大片。在笔者看来,目前国产动画作品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取材单一,故事缺乏新意和吸引力,说教性太强;另外一个问题是动画作品定位普遍呈现低龄化,忽视了成年人这一消费群体。与日本、美国等发达的动画大国相比,可以说中国的动漫产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2008年,《功夫熊猫》在中国影院上映之时,曾遭遇有关人士的公开抵制。抵制的理由很多,其中之一是“盗窃中国国宝和功夫到中国来捞钱”。难道中国化的题材只能由中国人来拍摄?而事实是:“熊猫”会“功夫”,抵制是没有用的。两部《功夫熊猫》电影着实给中国的动漫产业上了一课。从2008年到现在,人们一直在问:为什么大洋彼岸的美国人能把我们的文化资源运用得如此淋漓尽致?为什么中国人自己拍不出这样老少皆宜的动画片?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国的动漫产业发展?

(二)影响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因素和未来出路

造成中国动漫与西方发达国家动漫产业差距的并非只是资金与技术。要说资金,国内影片即使没有好莱坞的大手笔,投资过亿的商业大片也不少见;要说技术,一些国外动画片的背后,也有中国动画公司的身影。《功夫熊猫》25%的前期动画制作就是由中国深圳的一家动画公司所完成。真正阻碍中国动漫产业发展的是其制作团队创意的贫乏和产业结构和运作上的不完善。一部成功的影片离不开好的题材和创意。两部《功夫熊猫》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大获成功,这与其制作团队高瞻远瞩的国际性选材和独具慧眼的杰出创意是分不开的。随着中国国家实力及其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被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所了解并喜爱。好莱坞电影人敏锐地抓住了这一态势,于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召开之际推出了集中国元素于一身的《功夫熊猫》电影,可谓用心之良苦。然而中国元素的选材并不是该片大获成功的惟一因素,真正吸引我们的是把这些元素巧妙结合在一起的故事创意。憨态可掬的熊猫会武功?熊猫的父亲是鸭子?虎、蛇、鹤、猴及螳螂是五大功夫高手?这些创意恐怕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无论是被传唱的,还是有文字记载的,都使得中国动漫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得天独厚的故事资源。动画作品是传播民族文化的有效阵地。

中国动画产业要想良性健康地发展,一定要树立创新意识,要有创意地传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不是抱着翻拍经典不放,或是一味地去模仿国外的动画风格,如果放弃了自己的传统,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阵地,永远都无法树立自己的民族品牌。另外,中国动漫在产业结构和产品运作上也有待改进。国外的动画产业从前期的市场调研,到中期的动画制作,再到后期的产品宣传,每一步都严密部署,稳扎稳打。《功夫熊猫》前后的制作周期长达5年,这在中国是罕见的。相反,近年来很多中国的动漫公司表现得急功近利,想一下子从动漫行业里捞到金子,对动漫制作缺乏前期的市场调研,对策划和创意更是缺乏投入,也不注重后期的包装和营销,如此制作出来的动画片自然质量不高,也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目前中国动漫制作的小公司数不胜数,但真正能把资金、技术、创意和人才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大公司并不多见。从长远发展的眼光来看,我们需要整合国内分散的动画制作资源,形成强大的精英制作队伍,以便适时推出精品大制作,如此中国动漫走向国际的日子就为时不远了。

结语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丢掉了传统就等于丢掉了特色。早期的中国动画曾经辉煌,其根由是我们探索创作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动画片形式。不管是20世纪50年代的剪纸片,60年代的水墨动画片,还是后来工笔重彩式的、民族漫画式的动画片,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可以说民族的特质、民族的文化是中国动画创作的根基。但在文化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民族文化需要有新的诠释工具和表现手法。中国动画在将民族性作为其发展根基的同时,必须深入探索时代特征,使得民族的精神特质符合新时代的审美需求,这样我们的动画作品才能赢得观众,赢得市场,并且走向国际化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