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树人论文网首页 > 期刊汇频道 > 音乐论文> 正文

手风琴文化论文:手风琴的多元化文化探讨

2021-05-25 22729 音乐论文

作者:桂 彬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1、多元音乐文化中的手风琴

对于一件仅有百余年历史、却能在世界多元音乐文化中得到普遍使用的乐器,手风琴基于不同文化的需求及使用功能,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构成相异的文化特性。

1.1手风琴乐器的多元化发展。手风琴这个乐器本身就是一个多元音乐文化下的产物,1777年,法国传教士彼尔?阿莫依特(PereAmiot)把中国的笙带到了欧洲,利用笙中固定簧片通过气流发音的原理,制造了口琴和手风琴。第一架真正的手风琴于1821年出自一个名叫弗里德里霍姆•布什曼偌姆(DhristianFriedrichBuschman)的柏林乐器工匠之手,他在手提式键盘的基础上又安装了一个可伸展的风箱,并将可颤动的自由簧片装置在乐器内部,他将其称之为handaeoline,并与1828年带着它离开柏林,巡演于世界各地。1829年,威尼斯人CyrillusDannian研制出一种右手类似钢琴键,左手有固定低音系统,中间用风箱连接起来的乐器,称之为手风琴,通常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制造真正手风琴的人,也是第一个为这种乐器命名的人。在日后不断的演变和改进中,衍生出很多不同种类的手风琴,目前传入我国并广泛使用的手风琴大致分为键钮式手风琴、键盘式手风琴、双系统可变换自由低音手风琴、班多钮琴、MIDI手风琴。

1.2手风琴演奏形式的多元化发展。乐谱只是一种符号,它并不是音乐,只有经过人们用某种乐器将其变成音响后,才成为音乐,才能唤起表演者与观众心灵的共鸣。随着乐器制造的改进和演奏技能的增长,手风琴的艺术空间得到了拓展,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其演奏形式也逐渐朝着多元化发展。

独奏是手风琴演奏中的主要形式,二十世纪中叶,这一大众化的演奏形式一直活跃在舞台上,但是在表演形式上有了创新,比如近年来法国流行手风琴演奏家们,几乎都是一人或两人站立表演,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配以节奏明快的旋律,以全新的面貌带给观众新的艺术享受,如乐曲《哥斯达黎加人》、《缪赛特风格》等。

作为伴奏乐器,随着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手风琴与历史的命运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抗战时期,到处都能听到鼓舞人心、斗志昂扬的革命歌曲,手风琴以其自身的优势,作为伴奏救亡歌曲的重要乐器,频频出现在各种宣传演出中。在文革时期,手风琴作为一种便于携带的和声乐器,同样担任起了伴奏乐器的角色,不论是在田间还是在工厂,哪里需要它,它就出现在哪里。

除了独奏、伴奏,还有多种多样的重奏、合奏、协奏、现代流行手风琴与电声乐队组合等,尤其是手风琴室内乐的发展,更加让人耳目一新。事实上,手风琴室内乐的概念较为宽泛,通常是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演奏者组成,至少包含有一架手风琴在内的小型器乐组合,其中包含手风琴重奏或手风琴与其他乐器合作的多种演奏形式。其演奏规模大于独奏,小于交响乐队,每一个演奏者担当一个声部,要求声部织体清晰精细。由于手风琴室内乐发展历史较短,目前其配器形式多样,乐器组合灵活,因此在命名上有其独自的方式,如:手风琴二重奏(两台手风琴);手风琴与小提琴;手风琴、小提琴与大提琴等。随着手风琴专业化和艺术化水平的提高,手风琴室内乐的演奏风格也正如手风琴独奏曲所涉及的多种风格一样,有着逐渐多元化的趋势,几乎涵盖了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音乐风格,主要有民族风格,如乐曲《中国风》——为五台手风琴、二胡而作;古典风格,如乐曲《回旋曲》(选自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现代风格,如乐曲《盘丝缠》——为手风琴、大提琴而作,《韵》——手风琴、长笛、大提琴三重奏;流行风格,如乐曲《巴黎天空下流动的塞纳河水》——手风琴四重奏、《神秘赋格》——为手风琴、小提琴、大提琴、钢琴所作。

1.3手风琴音乐应用的多元化。手风琴的活动范围很广,大到音乐会舞台,小到街头场所,都是它可以一展身手的地方。它所具有的音色优美、携带方便等特点,使其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受到专业的、业余的、院校师生、社会爱好者各方面的重视,其能量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此,我们不能忽视社会的力量,要努力拓宽手风琴市场,走自己的道路,形成自己的风格。手风琴音乐在电影领域中的使用有很大的发掘空间,前景也十分广阔。比如电影《天使爱美丽》,其主题曲便是由手风琴全程演绎的,音乐中3/4拍的节奏表现了女主角一颗坚强、热情、善良、乐观的心灵。在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以手风琴悲壮持续性的顿风箱表达了对英雄女战士的敬仰。另外,在一些电视广告或者宣传片中,也大量运用了手风琴音乐,比如上海电视台天气预报、中央电视台的《第十放映室》片尾曲等等。通过挖掘手风琴自身特色,和其他各种艺术形式融合起来,使手风琴发展范围多元化,这是今后的必经之路。

1.4教学内容多元化。

1.4.1技能教学。技能教学一般是各大院校手风琴教学的重点内容,老师们大多以一对一的授课形式教授学生技能知识,比如音色的选择,风箱的控制,触键的感觉,旋律节奏与呼吸的结合等。手风琴是簧片乐器,由于变音器的设置,手风琴在音色上变化极为丰富,变音器的使用,要根据乐曲内容和音乐风格而定,根据乐器音色而用不同的变音器以求基本接近原来的乐器音色。在推拉风箱时,左手手臂应该始终保持必要的内控力,这样才能奏出强而不炸、弱而不虚的声音,才能达到一种饱满、圆润而又刚柔相济的音色。手指触键时手腕呈圆形突出,指关节抬起,手指自然弯曲,大拇指向内自然弯曲。手指和手臂要绝对放松,自然,不能有半点僵硬,手指要坚强有力,富有弹性。除此之外,无论是普及教育还是专业化教育,手风琴教师都应该教授学生一些最基本的学琴常识,比如演奏时背部一定要挺直,不能驼背;推拉风箱时风箱呈现的是扇形,而且要保证在演奏时风箱平稳进行;左右手的肩、臂肌肉要放松,腕部和手指要保持一定的紧张度和弹性等。

1.4.2理论教学。完备的理论知识可以让我们在将来的实践教学以及创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可是在现在的中国市场,手风琴的资料并不多,尤其是关于手风琴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方面的书籍更是少之又少。理论与实践应该是相结合的,两者相辅相成,都是必不可缺的。笔者认为,手风琴理论课可以根据具体学生的人数进行安排,在高校内,可以以年级为单位,集中上课,内容上主要讲授手风琴理论基础知识,包括手风琴的发展史,发音机制,手风琴基本内部结构等。

手风琴作为伴奏乐器,在中小学课堂以及课外文娱活动中也被广泛运用着。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留出时间向学生介绍有关即兴编配方面的知识,比如:常见的和弦功能、和弦的选择、和弦的连接、常用伴奏织体、调式等等。编配理论内容可以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将乐理、和声、曲式分析等知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渗透,让学生全方位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为编配伴奏打好基础。同时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现成的伴奏谱,从中归纳总结出一些实用的规律,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培养学生实际综合运用的能力。

另外,很多学生在演奏乐曲时,只是机械的完成了乐曲,其中技巧和强弱等标记都做的挺好,但就是难以打动观众,可是同样的作品,有些学生却能够演奏的生动流畅,极富感染力。这时候教授一些表演心理学、观众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如何才能让自己的音乐打动别人。

1.4.3表演与实践教学。音乐表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手风琴乐曲是需要演奏出来的,“演奏”也就意味着先“演”后“奏”,所以表演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结构,在处理音乐情感时,要给予学生生动形象的语言,努力让学生去理解去感受作曲家的意图,让学生在脑海里能浮现出各种各样的音乐画面,在此基础上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修养和表演技巧。

演奏心理素质问题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都有同感。在琴房练琴或者面对一群非专业的同学和老师,非常放松,发挥自如,一旦登台演出或者面对一群本专业的同学或老师,就不停的出冷汗,手指不听使唤,甚至大面积错音或忘谱。事实上,适度的紧张反而能让演奏表现变佳,只怕超过紧张的“临界点”,演奏表现则会急剧失常。演奏时,必须爱艺术远胜于爱自己,也就是说,不怕丢脸、不怕失去尊严,以“把好东西分享出来”的心态演奏,并且完完全全地投入音乐就可以了。俗话说“艺高胆大”,要想有好的上台演出能力,平日需要多准备、练习,不要只是私下偷偷练,要在人前光明正大地练,大方地邀请同学、朋友给自己回馈,甚至请他们为自己录音、录像,这样可以更有效客观地评估自己,做出有利的修正。

2、结语

手风琴专业多元化的发展,对于手风琴及整个音乐艺术领域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改变了手风琴市场的格局,满足了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提高的同时对文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并且成为了当今我国手风琴事业发展的趋势和重心。发展手风琴多元化不仅丰富和拓展了手风琴艺术本身,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为整个音乐艺术增添了新的活力。尽管当前手风琴多元化还处于探索和开发阶段,然而随着手风琴演奏水平的不断提高,手风琴专业终将成为一个系统的、科学的、完整的、音乐体系。我们相信,在未来的音乐发展过程中,手风琴专业多元化发展,将成为国内手风琴发展的一项伟大成果,成为展现人类智慧和心灵的艺术之窗,中国手风琴学科一定会闯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具有竞争力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