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性测试论文:符合性测试的发展趋势
本文作者:许文馨、左昕、安琪、信春华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经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目前对于标准符合性测试的研究一般只限于某个领域的符合性研究,没有从整体角度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对标准符合性测试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数量质量等方面的分析,并针对我国标准符合性测试的标准制定方面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
国内外标准符合性测试发展历程
欧洲邮政电信会议1988年发布《CEPTT/N45-01E-1988测试设备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用规范符合性》是目前可查得的最早提及标准符合性测试的国外机构标准。德国标准化学会DIN于1990年4月1日发布的《DIN12600-1990实验室用体积测量仪.符合性试验和合格审定》是最早涉及标准符合性测试国家标准,其对实验室用体积测量仪的符合性测试和合格评定进行了详细的说明。20世纪90年代符合性测试进入缓慢发展阶段,国外各机构和国家共发布符合性测试标准21项,多为信息技术类测试评定标准。进入21世纪后,符合性测试标准的制定与应用明显加速,如英国标准协会BS,仅2001年一年内就发布了12项之多。截至2012年2月可查得的国际范围内已发布的符合性测试标准128项,覆盖了农业、建筑业、石油、机动车、视频音频、金融等诸多领域。我国台湾地区符合性测试发展较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发布了14项符合性测试标准。但大陆地区的标准符合性测试规范的发展集中于进入21世纪以后,目前发布的71项符合性测试标准中,60%以上为2005年以后发布实施。现有的国家质检总局GB发布的符合性测试标准大多以国际标准为参照,并针对我国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对相关标准作出相应修改和补充。
国内外标准符合性测试数量与质量对比分析
目前,标准化的机构很多,目前查得涉及符合性测试标准的机构共有30个,分属于国际标准化组织、区域标准化组织、行业标准化组织、国家标准化组织。各个组织在多个领域内进行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宣传、出版、发行标准。同时,各组织之间也有相当程度的协作关系。在标准化机构中,主要的三大标准化机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权威性的非政府性国际标准化专门机构,它在国际标准化中占主导作用。IEC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简称,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ITU是国际电信联盟的简称,是联合国专门机构之一,主管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由无线电通信、标准化和发展三大核心部门组成。它们与WTO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对全球的经济和市场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技术推动作用。并且随着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国际标准的要求日益提高,国际标准化机构的作用日趋扩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的符合性测试标准有8项,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发布的符合性测试标准有4项,国际电信联盟IT发布的符合性测试标准有1项。其中国际电信联盟早在1994年就发布了《ITU-TT183-1994信息技术连续色典精致图像的数字压缩和编码符合性测试-远程信息业务处理的终端》。
本文将国外涉及符合性测试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区域标准、行业标准三个方面(见图1),分与国内相应领域的符合性测试标准(见图2)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分析。
(1)国家标准。世界范围内在符合性测试标准制定方面发展较成熟的分别是德国、英国、加拿大、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和中国。英国标准协会BS、法国标准协会NF和德国标准协会DIN是在标准数量上对符合性标准进行规范最多的国家组织。在符合性标准领域,BS自1997年后至今发布符合性标准37项,仅2001年一年内就发布了12项之多,可见其对符合性测试标准制定工作的重视程度。德国和法国符合性规定也超过19项以对本国行业进行规范。另外,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也分别在通信、机械制造等领域对标准进行符合性规范。国家质检总局是我国国家标准化组织,GB标准是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截止目前为止,涉及标准符合性测试的标准有42项,在现有的国内符合性测试标准数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涉及农业、软件工程、质量管理、程序语言等多个领域。现有的GB符合性测试标准基本趋同于国际通用标准,并针对我国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对相关标准作出相应修改和补充。
(2)区域标准。目前国外的区域化标准主要为欧洲区域标准,如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共发布了12项符合性测试的区域标准,涉及建筑、医疗器械、食品等方面。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欧洲邮政电信会议CEPT、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EN也分别发布了相应领域的符合性测试标准。目前欧洲地区的符合性测试标准共18项,虽数量不多,但早在1988年欧洲地区便已着手开始此方面的工作,可见其对标准符合性测试工作开展较早。我国重庆市在1999年发布了《DB50/T23-1999计算机2000年符合性测试指南》,这是我国区域符合性测试标准的先驱。但我国区域标准的总体发展非常缓慢,国内的符合性测试标准仍以国家发布为主。
(3)行业标准。行业标准化组织是制定和公布适应于某个业务领域标准的专业标准团体以及在业务领域开展标准化工作的行业机构、学术团体或国防机构。现通行标准中,国外对符合性进行规范的行业机构有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美国船级社ABS、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SA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相关标准共4项。美国机动车工程师协会是最早发布涉及标准符合性测试行业标准的机构,其于1996年5月1日发布了《SATAS1895/23-1996标准外系和扁平外系的I型和II型高度符合性密封》。国内涉及标准符合性测试的行业机构有国家军用标准-总装备部GJB-Z、国家军用标准-国防科工委GJB-K、行业内部标准(包括行业标准-电子SJ,行业标准-石油SY,行业标准-邮电通信YD,行业标准-烟草YC,行业标准-商品检验SN,行业标准-环保HJ,行业标准-民用航空AP)。国内最早的相关符合性测试行业标准是行业标准-电子于1999年2月12日发布的《SJ/11201-19992000年符合性测试规范》。国家军用标准GJB共8项,总装备部是国内发布行业性测试标准最多的机构。这几项标准都应用于依据相关国家军用标准而研制、开发、生产、使用的设备、系统。另外,上述7个行业符合性测试标准均各有1项发布。
通过对目前已有符合性测试标准制定的时间和内容分析可以看出,国际组织在不断完善标准符合性测试标准的制定和改进,并通过制定各项符合性测试标准,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和经济活动领域的相互合作;各国各组织在多个行业多个领域发布标准符合性测试标准,推动标准符合性测试工作的发展;我国在2010年发布9项,2011年发布5项,涉及信息技术和军用等领域,是近两年内发布标准符合性测试标准最多的国家,也是标准符合性测试涉及领域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在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方面仍有待提到,尚无主导的符合性测试标准被其他国家采用;我国在符合性测试标准方面发展较早,但发展较为缓慢,标准数量以及涉及领域和国外相比均偏少,但近两年我国国家军用标准中符合性测试部分有了较快的发展;我国在国际符合性测试标准的参与度比较低,国内现行的符合性测试标准有一半以上都是以国际标准作为参照,但在信息技术等领域有一定自主标准的发布;我国应用于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不够全面,各组织机构的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根据以上分析,我国符合性测试标准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标准符合性测试方面的不足与对策
我国近几年颁布的新标准数量持续增加,证明我国越来越重视标准符合性测试的作用,但有一些标准的关键指标缺失或滞后,都为标准的实际应用带来困难,同时制定的相应符合性测试也会处于落后地位,将给行业未来的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新标准的符合性测试在制定时缺乏实际调研,内容准确性差,应用效果不佳,同时也出现标准与标准测试内容不匹配的现象,给测试带来很大的问题,并且有些内容制定出时已经落后于时发表展状况,这会使标准的更新频率和成本大大提高,在实际效用方面大打折扣。各行业对于标准测试的应用有不合理和不到位的地方,究其原因是对标准测试的学习了解不足,不能很好的理解应用于实际,浪费了很多资源,并且监管部门监督管制力度有待提高,应加强对行业的宣传指导。现阶段符合性测试人才缺口还比较大,培养体系还不健全,我国在培养此类复合型人才还不具备丰富的经验,这就对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和技术,又有对相关行业经验的后备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
新标准符合性测试应宜适度领先行业现状。国家颁布新标准一般在几年内不会重新修订,一个关键指标缺失或滞后的标准,将给行业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相应的标准符合性测试也应处在领先的地位。标准符合性测试的内容要与时俱进,要吸纳、引入当今先进、可行的技术与成果,且要起到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并且及时修订和规范标准测试内容,防止参数不统一,导致生产、监督和管理出现混乱的局面。
规划、起动新项目时,在设计标准的同时增加标准符合性测试的内容,使标准符合性测试工作和项目标准的开展同时进行,以便及时地提出修订建议,制订整体改革方案。避免各标准与标准符合性测试因时间不同步而产生的不配套。并加强对标准符合性测试的验证更新工作。在新方法实施之前,一定要进行检测标准验证工作。克服形式主义、经验主义,将工作落到实处。
加大标准符合性测试的宣传力度和监管力度。作为标准符合性测试实施的前期准备工作,宣传是非常重要的。执行者必须对相关科学性、适用性进行认真学习,必要时要进行论证。对标准测试的具体情况加强了解,形成制度,强化质量保证观。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标准符合性测试的研究需要各类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需要懂标准、懂法更要懂工艺、原料等专业知识的专业人才,因此,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储备是相当重要的。各行业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对有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为标准测试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7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