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区建筑设计综述
本文作者:周江龙 单位: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在风景区构筑园林建筑,不仅要有契合自然的韵味,完美的造型,还要处理好建筑风景在环境中的功能。建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不同的环境里具备不同的特征来,宫殿突出的是皇权的威严,百姓住宅表现的是生活的井然和情趣,寺庙则强调宗教气质。而在风景区中的建筑要表现的不是建筑本身,而是它的景观特征。因此,园林景观建筑设计中存在许多实际的功能和技术问题。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形式,建筑创作也重视立意,这与其他艺术形式相通,在立意确定后,构成、色彩、装饰、序列都围绕着这个特定的立意而展开———如此才能创造出艺术的建筑。需要注意的是,风景区中,建筑与环境关系密切,立意应该从自然环境景观中得出。玉华洞天阶山茶艺苑正是从提高环境景观的质量出发,形成一个由建筑与自然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统一指向的艺术特征的景观空间。下文以玉华洞天阶山茶艺苑的设计为例,在介绍了其基本情况、功能设置的基础上,遵从风景区建筑设计理念分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玉华洞天阶山茶艺苑的设计案例
玉华洞位于将乐县城南7公里的天阶山下,是福建省最长最大的石灰岩溶洞,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列“中国四大名洞之一”。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踏雪游览玉华洞后,在《玉华洞游记》中盛赞:“此洞炫巧争奇,遍布幽奥”。天阶山茶艺苑位于玉华洞后洞区规划地,该规划地块距离玉华洞景区游客中心1500米,距玉华洞洞前广场约2000米,距玉华洞风景区入口广场约3000米。考虑到玉华洞景区的景观特点和游客的游玩需求,根据时间和空间的合理性,宜在此综合建设集散广场。玉华洞后洞区规划场地南北长约88米,东西宽约50米,西面为动物标本馆,东面为天阶山森林公园,南北为山崖。由于地形限制,要保证足够的游赏集散空间,有一定难度。
风景建筑的功能属性主要有两点:一是物质功能,即为游人提供旅游过程中的行为需求,如食宿、休憩、购物等;二为审美功能,即增添游客对景区风光的审美需求。对于整个景区而言,景观小建筑功能的设置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景区的属性特征,更关系到景区在经济层面上的运行与维持。天阶山茶艺苑设计方案拟以游览服务与实用、文化、环保等功能相结合为基础,针对当地及外地游客休闲、观光度假的心理和目的,进一步拓展景区总体功能。旅游景区建筑设计需讲究合理性。从建筑的实际使用方面来看,建筑物的布局要合理,建筑结构应能满足相应的功能,满足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要。[1]天阶山茶艺苑主要设置擂茶馆和工艺品店,结合集散广场、候车廊、停车场和公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布局。文化渊源的深厚沃土,给建筑创作灵性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茶艺苑的设计便是文化功能的具体体现。福建盛产茶叶,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茶艺苑使游客体验当地饮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丰富景区建筑的艺术性。风景名胜区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严格保护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修建有限的体验性的服务设施。来满足游人对自然景观的观赏需求。[2]天阶山茶艺苑所在广场提供了绿化、污水处理、垃圾中转站三个专项设计,使天阶山茶艺苑在有机的系统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建筑设计理念
在如今的全球化时代,在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建筑工程必定要考虑现代性和本土性的关系。[3]天阶山茶艺苑的设计把握住了其作为景观建筑的定位,本着旅游服务的宗旨,灵活地传承并创新了传统的建筑符号,呈现出具有文化内涵和古韵新风的建筑形式。按使用功能建屋,因地制宜选址,讲究风水,就地取材,别具特色的地方施工技术和风格形式,质朴和谐,巧于变化,是传统风景建筑的奇葩。[4]玉华洞天阶山茶艺苑与环境有机结合,使游客在就餐品茶的同时又能欣赏优美的环境,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景观和空间效果。
造园专著《园冶》有言,“高方欲就亭坛,低凹可开池沼”、“绝涧安其梁,飞岩假其栈”、“堤湾宜柳”。这反映了其在人工建筑手法处理地势时的基本思路。要使得建筑和环境能够有机地结合成一整体,必须因势利导,突出特征,不能躲躲闪闪,更不是横行霸道。玉华洞天阶山茶艺苑正是从环境景观出发,以增强景观环境的特点为目的,强调和点染自然景色的“势态”,使其特征更为鲜明感人,提高了环境景观的质量,[5]形成一个由建筑与自然环境共同组成的,具有统一指向的艺术特征的景观空间。
风景区一般位于风景优美的乡村地带,乡土气息浓厚,有许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居与乡土景观,因此风景区内建筑风格要考虑与这些景观的和谐与呼应,通过建筑造型的提炼、建筑符号的提取等方式来塑造乡土环境中的风景建筑。玉华洞天阶山茶艺苑在建筑风格上借鉴了福建闽北民居的造型符号,以坡屋面的形式点缀民居建筑符号,整体建筑色彩以白墙灰瓦为主,大部分采用仿木结构,挑廊挂栓,建筑型制素朴、形式端正、色彩淡雅,具有浓郁的村野韵味。从整体上形成返璞归真,清新隽逸的境界。同时针对仿古建筑充分考虑防火、人居环境规划等问题。
从建筑的实际使用方面来看,建筑物的布局要合理,建筑结构应能满足相应的功能,满足使用者的心理和生理需要。生理方面主要是指设计中要考虑使用者的行为规律。心理方面指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对心理产生的影响。这些要求影响着建筑的选址、朝向,影响着对建筑的结构、空间的大小、线路的设计等。[1]玉华洞天阶山茶艺苑在设计时,通过对场地的合理利用及虚实结合的形式,营造风景建筑的景观面,达到在平面布局与空间处理上,活泼、富于变化的效果,并仔细推敲建筑的空间序列,规划好交通流线、组织好景观的欣赏路线。
风景建筑设计在考虑其实用性以外,运用富有特色的建筑符号,在造型、色彩等方面为建筑赋予个性、生命、情感,以表现其艺术文化内涵亦是不可或缺的。艺术文化属性即在综合考虑基层结构与上层结构文化因素的同时,努力贯彻于艺术审美方面的基本意念及其拓展开来的艺术表现意图。[6]玉华洞天阶山茶艺苑设计为两到三层,体量小,以单体的形式出现在风景区中,在根据平面布局及空间处理上的效果,应用“略成小筑,足征大观”的手法,到达建筑的实用要求和艺术特色的结合。
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取决于两者特性的融合度,建筑方面,关键在于它的选址、色彩、体量、风格等,自然方面,在于它的光线、植被、栖居的动物等,只有两者的和谐融合,才能达到建筑自身的和谐。此外还要求建筑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应相互呼应、协调,没有突兀与太大的差异化,能够自然的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说,园林景观中的建筑需要考虑建筑本身的体量、韵律、尺度、色彩、高低、造型等,并处理好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和谐过渡。以天阶山茶艺苑所在广场为例,场地的特征为北高南低,而整个人流的方向也是由南向北。现有的场地比较局促,难以满足集散、休闲、换乘的要求。从视觉角度和实际利用空间上,都应做出拓展。在布局上满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地形高差沿南面集中布置,并通过建筑的高低错落和利用平台、连廊、绿化等元素的有机结合,使整个场地在视觉和空间上向南延伸。从而做到总体布局上依形就势。同时建筑色彩、样式都能与环境、地貌相协调。随着玉华洞风景区的开发和不断发展,从旅游服务和景区盈利等方面考虑,玉华洞洞前区和后洞区景观的改造与建设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天阶山茶艺苑规划及建筑设计的分析揭示景区小建筑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所体现出来的服务与商业功能。
总结
作为旅游产业的产品,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是风景区建筑的创作目的和要求。这就需要景观设计工作者在创作中把握现代高节奏生活的人们希望通过走进天然景观,去贴近原始的情趣,去追求雅趣的氛围,去协调自己的心态的需求,挖掘自然的属性,把它的奇特以及个性,把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的精髓融于自然景观之中,使旅客在领略湖光山色、体验风俗民情、认知宝贵的人文遗产以及浏览现代景观建筑中陶冶情操、调节心境,使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得到充分的精神享受。景区建筑的规划设计需与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协调,做到返璞归真、因地制宜。应注重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的融合与沟通,在创造高品质建筑的同时,创造出更完善的环境。玉华洞天阶山茶艺苑在设计层面上力求忠实于地域文化,在景观建筑的设计上做出新的探索。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7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