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配棉方式探析
本文作者:王志鸿 单位: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
HVI检测数据
HVI的检测数据较多,各项指标之间又相互影响,并存在一定矛盾。一般以棉纤维上半部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为纺织生产配棉时主要考虑的内在指标。上半部长度是评价原棉的最重要的质量指标之一。棉纤维越长,纤维之间接触的概率越大,这会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提高成纱强力,特别是在纺细号或特细号纱线时,纤维长度对提高成纱强力的影响十分显著。棉纤维的长度整齐度指数是表示棉纤维在长度分布的均匀、整齐程度,其对纱线的条干均匀度有较大的影响,对纱线的强力和原棉的制成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棉纤维的断裂比强度大,说明纤维密度小或强力高,对增加成纱强力较有利。棉纤维断裂比强度大,则在生产中不容易断裂,产生的落棉较少,成纱制成率较高,有利于降低用棉量和纺纱生产成本。棉纤维的马克隆值对成纱质量的影响是棉纤维的细度与成熟度对成纱质量影响的综合反映。同一品种的原棉,其马克隆值较高,则表明棉纤维过于成熟,天然卷曲较少,纺同号数纱线时,纱线横截面内的棉纤维根数越少,纤维间抱合力越差,成纱强力越低。马克隆值过低,则会使棉纤维在纺纱中容易产生疵点,使成品染色性能变差,断头率增加,同样也降低成纱强力。
计算机配棉技术的应用情况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纺织配棉有很大帮助。传统的纺织配棉主要是依靠生产技术人员计算完成的,其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人员的经验和处理问题的细致程度,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和偶然性。不断发展的计算机配棉技术不但有效地避免了人工配棉存在的问题,而且更方便、高效。通过对HVI检测数据的分析和计算,计算机配棉系统可以给出较佳的配棉方案。据有关资料介绍,基于HVI数据的计算机配棉系统(ComputerAidedSystem,以下简称CAS)在安徽裕华纺织有限公司已有应用。CAS主要包括:基于条形码的原棉仓储电子化的管理、基于HVI数据的棉包分类分组和自动配棉、棉包上机排包图的优化、棉纱的质量预测等。CAS可以实现企业原棉仓储的电子化管理,优化配棉方案;通过配棉结果预测棉纱质量;根据纺纱要求,给出原棉采购参考方案等。应用实践表明:CAS可以预知成纱质量,生产中可以有的放矢采取措施,优选配棉方案,提高劳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美国棉花公司自1982年向棉纺织企业推广优化配棉管理系统(EngineeredFiberSelection,以下简称EFS),目前所有美国纺织企业都通过EFS系统对棉花购买、运输、存储和选配管理,以实现配棉排包的均匀稳定。郑州朝歌纺纱有限公司于2007年开始应用该系统,在采用同一批美棉和相同工艺条件下纺JC18.2tex针织纱,他们曾经做过EFS与人工配棉对比试验。结果表明:EFS配棉的科学性、稳定性和一致性较好;在成纱强力和节约用棉量上也表现较好,未再发生横档现象。同时EFS还可以为下一步采购原棉提供参考,避免过度购买,节约流动资金。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满足产品质量要求,控制生产成本,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纺织企业在生产中应努力做到经验配棉与计算机配棉系统相结合。只有合理搭配选用不同品质的原棉,掌握科学的配棉方法,才能实现纺纱质量与纺纱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采用计算机配棉是当前配棉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棉纺织企业产业化、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中国工程院姚穆院士正在进行“国务院关于推进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和棉花检验体制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棉花轧棉打包和棉纺厂的自动配棉设计一体化典型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课题立项。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自动配棉技术一定会为我国纺织工业进步贡献巨大的力量。
本文html链接: http://www.istpei.com/qkh/26875.html